3.5元左右的無標碳刷,經過一番包裝后冒充知名品牌流入電商渠道和社交平臺。

4月11日,上海松江警方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披露,近期接連破獲生產銷售假冒知名品牌碳刷、剃須刀等品牌產品的網絡制假售假案件,搗毀犯罪團伙8個,抓獲犯罪嫌疑人40人,查處犯罪窩點12處,查扣涉案物品2.3萬余件,涉案金額達1800余萬元。

今年2月,碳刷權利公司博世中國通過“藍鯨”駐站民警向松江警方反映線索,發(fā)現(xiàn)某電商平臺多個店鋪大量低價銷售其品牌碳刷。后經專業(yè)機構鑒定,網上銷售的產品均為假冒產品。

經審訊,犯罪嫌疑人沈某交代,其在未獲得品牌授權的情況下,委托犯罪嫌疑人盛某生產假冒包材,并在外省市以3.5元左右的價格采購散裝無標碳刷,仿制標識后自行進行封包組裝,以10元左右的價格通過電商渠道和社交平臺冒充正價20元的品牌碳刷對外銷售非法牟利。而犯罪嫌疑人朱某等人,則是從沈某處以4.5元左右的價格采購假冒品牌碳刷,在明知是假冒產品的情況下,仍通過多個電商平臺以10元左右的價格加價對外銷售。

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碳刷在各種電機和發(fā)電機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作為滑動接觸件,主要用于電機的換向器或滑環(huán)上,起到導出和導入電流的作用。假冒碳刷可能導致電動工具過熱、故障甚至引發(fā)短路,威脅消費者安全。

無獨有偶,在近期的一次企業(yè)走訪中,松江分局“藍鯨”駐站民警接飛科公司線索反映,有飛科品牌假冒電動剃須刀在網上兜售的情況。經警方縝密調查,后成功鎖定了該犯罪團伙人員架構及涉案的54家網店。

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2025年以來,松江公安“藍鯨”護企工作站多次組織警企座談、入企走訪和普法教育,幫助企業(yè)封堵風險漏洞6個、挽回經濟損失1000余萬元。另據(jù)統(tǒng)計,自2024年松江公安“藍鯨”護企工作站建立以來,先后助力偵破涉及20余個品牌的侵犯知識產權犯罪30余起。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俞金旻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