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1日,南京大學的校園里洋溢著濃厚的藝術氣息,一場別具一格的中國畫課程在這里精彩上演。中國畫家翟優(yōu)走進南大課堂,為來自法國、波蘭、俄羅斯、日本、韓國、智利、越南、格魯吉亞等國的留學生們,精心呈現(xiàn)了一堂主題為“墨韻丹青中的自然之詩——中國寫意花鳥畫”的特色課程。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種子因此被輕輕播撒,有望在國際文化交流的土壤里茁壯成長。

課堂上,翟優(yōu)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從美術史談起,帶領留學生們探尋寫意花鳥畫1300余年的發(fā)展軌跡。從唐代邊鸞對自然花鳥的細膩勾勒,開啟花鳥畫獨立分科的新紀元;到宋代蘇東坡將詩詞意境融入繪畫,賦予作品濃郁的文人氣質(zhì);元代趙孟頫力主“以古為法”,為寫意花鳥畫引入全新的審美理念;明代徐渭豪放不羈地潑墨揮毫,筆意隨心流轉(zhuǎn);清代八大山人借花鳥傾訴內(nèi)心孤憤,營造出超凡脫俗的獨特意境;直至近代吳昌碩創(chuàng)新性地將金石篆籀筆法融入畫作,開拓出寫意花鳥畫的全新境界。通過這一系統(tǒng)的藝術脈絡梳理,留學生們對寫意花鳥畫的發(fā)展歷程有了全面且深入的認識,仿佛親眼見證了一部生動的藝術進化史。

除了追溯歷史,翟優(yōu)還細致地介紹了中國畫獨特的繪畫工具——筆墨紙硯。他親自演示宣紙如何巧妙吸收墨汁、毛筆如何憑借彈性勾勒線條、墨汁如何通過濃淡變化展現(xiàn)層次、硯臺又如何在研磨間凝聚墨韻,讓留學生們真切地感受到這些傳統(tǒng)工具在塑造寫意花鳥畫獨特韻味時所發(fā)揮的關鍵作用。談及寫意花鳥畫的藝術特點,翟優(yōu)著重強調(diào)其追求神韻、不拘泥于外形的神似,借描繪自然萬物抒發(fā)內(nèi)心情志,往往只需寥寥數(shù)筆,便能營造出悠遠深邃的意境。在經(jīng)典畫家與作品賞析環(huán)節(jié),八大山人《鵪鶉圖》中那孤寂冷峻的意境,以及吳昌碩《紫藤圖》里熱烈酣暢的筆墨,齊白石的《蝦》靈動傳神,深深觸動了留學生們的心靈,贊嘆聲不絕于耳。

為了讓留學生們更真切地體驗創(chuàng)作過程,翟優(yōu)現(xiàn)場揮毫潑墨,創(chuàng)作中國畫作品《吉利圖》。他一邊運筆,一邊詳細講解握筆姿勢和運筆技巧,包括中鋒的沉穩(wěn)、側(cè)鋒的靈動、逆鋒的蒼勁,以及如何運用墨色的干濕濃淡變化來展現(xiàn)花鳥的形態(tài)與質(zhì)感。留學生們?nèi)褙炞?,目光緊緊跟隨翟優(yōu)的筆觸,不少人還掏出筆記本認真記錄要點。在他的筆下,活潑可愛、呼之欲出的雛雞,鮮嫩欲滴、令人垂涎的荔枝躍然紙上,讓大家領略到中國畫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力,紛紛大開眼界。

來自法國的留學生雷美玲難掩興奮之情,激動地分享道:“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接觸中國寫意花鳥畫,以前只是在書本和網(wǎng)絡上有所了解,這次親身體驗,完全被它的獨特魅力征服。翟老師的講解讓我深刻明白,每一筆都凝聚著畫家的情感和對自然的獨特理解,實在是太神奇了!”

翟優(yōu)表示:“多年來,在高云會長的引領下,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始終堅守‘畫好才是硬道理、筆墨當隨人’的理念。我們在扎實做好中國畫傳承工作的同時,積極推動中國畫藝術融入社會、服務大眾,并堅定不移地助力中國畫走向世界。希望通過這堂課,能讓留學生們領略到中國寫意花鳥畫的獨特魅力,它不僅僅是一種繪畫形式,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藝術是跨越國界的通用語言,希望以此為契機,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深度交流與理解。”

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院長張翼指出,這次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留學生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為中國傳統(tǒng)藝術走向世界搭建起一座堅固的文化橋梁。在國際文化交流的廣闊舞臺上,寫意花鳥畫這顆璀璨的東方明珠必將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畫家翟優(yōu),中國畫學會副秘書長、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政協(xié)江蘇省十一屆委員,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特聘導師,南京工業(yè)大學兼職教授、藝術碩士生導師,東南大學中國畫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南京財經(jīng)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江蘇海事職業(yè)技術學院特聘教授。多年來,他致力于推動中國畫藝術走向海外,先后在美國哈佛大學、聯(lián)合國總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時代廣場、華盛頓亞洲藝術博物館、華盛頓星球文字博物館、紐約佩斯大學、美國威廉帕特森大學、百慕大國家藝術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意大利安德森博物館、俄羅斯圣彼得堡民族宮等地舉辦講學、展覽、交流和策劃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讓世界各地的人們更多地領略到了中國畫的獨特藝術魅力。
此次活動由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攜手共同舉辦。
來源:江蘇省中國畫學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