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心理師
今天要聊的是關(guān)于《多屏分裂癥》
了解自我,洞察人性的本質(zhì)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明明在加班趕PPT,手指卻不由自主地滑向抖音;
剛點開微信回復(fù)消息,轉(zhuǎn)眼又迷失在淘寶的推薦頁;
睡前發(fā)誓“只看10分鐘短視頻”,結(jié)果凌晨兩點還在屏幕間反復(fù)橫跳……
這不是自律問題,而是一種正在摧毀現(xiàn)代人專注力的“精神癌癥”。心理學(xué)上,它叫“多屏分裂癥”,而你可能早已病入膏肓……

1
什么是“多屏分裂癥”?
2015年,斯坦福大學(xué)心理學(xué)家Clifford Nass團隊首次提出“媒體多任務(wù)處理”的概念:當人類同時操作多個電子設(shè)備(如手機+電腦+平板),大腦會陷入一種“虛假高效”狀態(tài)——你以為在同時處理多項任務(wù),實則注意力被撕成碎片,記憶力和創(chuàng)造力暴跌30%以上。
這種現(xiàn)象更極端:打工人一邊開騰訊會議,一邊用手機刷小紅書,電腦右下角還彈著拼多多的促銷廣告——心理學(xué)界稱之為“多屏分裂癥”
故事案例
小張,28歲,上海某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運營:
“上周老板讓我寫618活動方案,我同時開了5個網(wǎng)頁查資料,微信里還有3個群在討論。結(jié)果寫了3小時,文檔里只有一行標題……更可怕的是,我完全想不起剛才看過什么?!?/p>
神經(jīng)科學(xué)研究顯示:當你在屏幕間快速切換時,大腦前額葉(負責決策和專注)會像“過熱CPU”一樣超負荷運轉(zhuǎn)。長期如此,你的注意力跨度可能比金魚還短(平均8秒)

2
為什么上班族更容易“中招”?
1. “內(nèi)卷式”工作文化:企業(yè)微信24小時待命,導(dǎo)致國人平均每6分鐘檢查一次手機(《2024中國職場人注意力報告》)。
2. 算法圍剿:某音的“無限下滑”、小某書的“信息流瀑布”,專門針對東亞人大腦的即時反饋機制設(shè)計
3. FOMO(錯失恐懼癥):生怕漏掉任何一個微信群紅包或熱搜話題,寧可錯刷三千,不可放過一條。
3
給大腦裝上“防沉迷系統(tǒng)”
1. “5分鐘鐵律”:處理重要任務(wù)時,把手機鎖進抽屜,告訴自己:“5分鐘后再看”——90%的推送根本等不了這5分鐘。
2. 物理隔離法:學(xué)習(xí)任正非——開會時所有人交手機到“停機坪”,違者罰款500元。
3. 注意力訓(xùn)練:每天早晨用10分鐘做“單線程任務(wù)”(比如抄寫《心經(jīng)》),像健身一樣鍛煉你的專注肌。
這個時代最奢侈的不再是豪宅名表,而是你還能完整地擁有自己的注意力——別等到大腦被撕成二維碼的那天,才想起要贖回它。

參考文獻
1. Ophir, E., Nass, C., & Wagner, A. D. (2009). Cognitive control in media multitaskers. PNAS, 106(37), 15583-15587.
2. Mark, G., et al. (2018). Effects of multitasking on productivity and stress. 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3. Xu, R., et al. (2023). Algorithmic Fragmentation: How Social Media Splits Attention in East Asia. Nature Human Behaviour.
如果覺得今天的內(nèi)容對你有啟發(fā),希望您能點亮下方【小紅心??】謝謝您

心理學(xué)上有過一個實驗叫:嬰兒面孔偏好實驗(為什么僅僅是看到他們粉嘟嘟的小臉、無辜的大眼睛,我們就會忍不住想要親近?)
心理學(xué)上有過一個實驗叫:科爾伯特道德兩難實驗(一個5歲女孩命懸一線——救她意味著傾家蕩產(chǎn);放棄余生將被良心拷問。是你,怎么選?)
心理學(xué)上有過一個實驗叫: 六度分隔理論(你和世界上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可能只隔著六個人的距離?)
心理學(xué)上有過一個實驗叫:虛假獨特性效應(yīng)實驗(為什么你總覺得自己比90%的人聰明?一個讓千萬人自欺欺人的心理實驗)
心理學(xué)上有過一個實驗叫:識別情緒實驗(教你微表情識別,只需0.2秒,你的表情就能讓陌生人看穿,你相信嗎?)
心理學(xué)上有過一個實驗叫:群體歧視實驗(我們有一種本能,會迅速將自己和他人劃分為不同的群體,對產(chǎn)生偏袒和歧視,這是一種潛意識行為)
心理學(xué)上有過一個實驗叫:超常刺激(為什么你總是忍不住吃垃圾食品?為什么你總是忍不住刷手機?為什么你總是忍不住買買買?)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