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這兩年做豆制品,心里五味雜陳。

一方面,腐竹這類傳統(tǒng)豆制品越來越被重視,健身的說它高蛋白、家庭主婦覺得它百搭,市場是熱的;
但另一方面,有些同行干的事,卻讓人心寒——為了低價拼銷量,不惜在腐竹里加亂七八糟的東西,結(jié)果把整個行業(yè)的信任都敗了。

我是做豆制品的,工廠開了十年,今天不是來嚇唬誰的。只是想告訴你:你吃下去的一根腐竹,到底可能藏著什么貓膩?你又該怎么避坑,不讓“問題食品”上自家餐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你以為是“黃豆的清香”?可能是漂白水味道

一、你以為是“黃豆的清香”?可能是漂白水味道

有一次,我去一位做火鍋連鎖的朋友店里吃飯,夾了塊腐竹,一泡全碎、顏色又白又亮,一聞,還有點刺鼻的甜味。

我拿起包裝一看,廠名廠址模糊,配料寫著“水、黃豆、食品添加劑”,具體是什么,沒寫。

我問朋友:“你確定這是正規(guī)廠家做的?”

朋友搖頭:“便宜、供貨快就行,誰還查那么細(xì)?”

聽著這話,我沉默了。你吃的是便宜,真出事呢?后悔都晚了。

二、為什么腐竹會加添加劑?真相其實很簡單

咱們實話實說,做食品的都知道,國家允許使用一部分添加劑,比如防腐劑、抗氧化劑,只要不超標(biāo)、寫明白,就屬于合規(guī)范疇。

但問題來了:

很多無良小作坊,根本不按國家標(biāo)準(zhǔn)來。

比如:

  • 為了顏色好看:加漂白劑或焦亞硫酸鈉;
  • 為了延長保質(zhì)期:加超量山梨酸鉀;
  • 為了口感筋道:加增筋劑、膠體粉。

這些東西加一點,你嘗不出來,但吃久了呢?

  • 對肝腎有負(fù)擔(dān);
  • 易引發(fā)腸胃不適、過敏;
  • 特別是老人、小孩,身體代謝慢,影響更大。

我親眼見過一個同行的工廠,用的是回潮豆+工業(yè)熱風(fēng)干+漂白水處理的原料腐竹,成品干凈得像塑料紙,可這真能吃進(jìn)肚子里嗎?

三、普通人怎么買到“好腐竹”?別怕,教你三招就夠

三、普通人怎么買到“好腐竹”?別怕,教你三招就夠

很多人說:“我又不是做食品的,哪知道怎么選?”

其實很簡單,我給你總結(jié)三招:“看顏色、聞味道、泡一泡”。

? 1)看顏色:

好腐竹顏色偏米白、淡黃,是豆子曬出來的自然色。
太白、太黃、顏色均勻得像油畫的,警惕!

? 2)聞味道:

好的腐竹,聞起來有淡淡的黃豆香。
如果你聞到刺鼻、酸味、或者那種“洗潔精”一樣的氣味,那八成是加料過多。

? 3)泡一泡:

泡水10分鐘,看泡發(fā)后腐竹是否韌、不碎。
水變黃、變渾濁、有漂浮物、黏糊糊的,那多半是質(zhì)量不合格。

四、買腐竹,千萬別只看價格!

四、買腐竹,千萬別只看價格!

我再說句掏心窩子的話:真正好的腐竹,不可能便宜到離譜。

現(xiàn)在一斤黃豆都得4塊多,加上人工、烘干、電費、包裝、物流……你見那種9.9元包郵還送兩包的腐竹,你說它靠什么掙錢?

你吃到的可能不是豆腐,而是“添加劑拼盤”。

五、我廠怎么做腐竹?說白了,就是“敢給自己孩子吃”

五、我廠怎么做腐竹?說白了,就是“敢給自己孩子吃”

我不是來做廣告的,但我敢說一句話:我們廠做腐竹,做的是自己也敢吃、敢給家人吃的標(biāo)準(zhǔn)。

  • 黃豆我們只選非轉(zhuǎn)基因東北豆,粒粒篩選;
  • 腐竹是自然撈皮+低溫烘干,不漂白、不上色;
  • 包裝全是食品級復(fù)合膜,掃碼能追溯批次、原料、工人、設(shè)備。

以前有人覺得我們貴,我說:“貴,是因為良心貴。”

后來他回來說:“你家腐竹泡了三個小時都不斷,吃起來有筋道,有黃豆香,怪不得。”

六、未來腐竹行業(yè),靠的不是“卷價格”,而是“卷品質(zhì)”

六、未來腐竹行業(yè),靠的不是“卷價格”,而是“卷品質(zhì)”

我在行業(yè)里見過太多人因為拼價格,拼到最后拼命躲查、拼命甩鍋;也見過那些老廠、小品牌,默默做、踏實干,最后被更多家庭信任。

我相信:不是所有人都懂行,但所有人都在變得更挑剔。

一口腐竹,是家里飯桌上的主角,是給父母孩子吃的東西,安全必須放第一。

寫在最后:識貨,不只是懂吃,更是會選

別被廣告唬住,別被“無添加”大字騙了。

選腐竹,認(rèn)準(zhǔn)有追溯、有生產(chǎn)信息、有品牌、有責(zé)任心的產(chǎn)品。
不圖便宜,多問一句“這誰做的、咋做的”,也許就少一次“吃壞肚子”的經(jīng)歷。

如果你有過“踩坑腐竹”的經(jīng)歷,或者有好用的識別經(jīng)驗,歡迎評論區(qū)一起分享。
我也會不定期更新一些“工廠一線真話”,帶你看清食品行業(yè)的門道。

腐竹這口香,別被添加劑毀了。我們一起吃明白、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