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逛菜市場,發(fā)現(xiàn)水果攤上的草莓紅得發(fā)亮,芒果香得嗆人,西瓜堆得比人高??僧斘液透舯谫u了20年水果的張叔嘮嗑時,他扯著我的購物袋直嘆氣:“這些看著光鮮的‘早產(chǎn)兒’,不少都是打激素硬催出來的,你們城里人花大錢買罪受??!”今天就給大家扒一扒,4月最該避雷的5種“激素大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草莓

要說春天最迷惑人的,當屬那些個頭賽乒乓球的草莓。正常草莓該在5月熟透,現(xiàn)在4月就滿大街的“紅臉蛋”,八成是用了膨大劑(氯吡脲)。這種植物激素能讓草莓三天躥個兒,但掰開果肉都是空心白芯。

上周我在超市買的“奶油草莓”,放冰箱半天就滲水,咬下去像泡過糖精的棉花——這可是激素果的典型特征。張叔教我挑草莓要“三看”:果蒂發(fā)青的別買,籽粒凹陷的慎選,聞著沒香氣的快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圣女果。

菜場里成筐的圣女果紅得透亮?當心!有些黑心商會用乙烯利浸泡青果。去年我去郊區(qū)大棚親眼見過,果農把青果子泡在藥水里,第二天就集體“臉紅”。

這類催熟貨吃著像啃橡皮糖,切開果肉硬得能彈起來。最坑人的是,有些商販會給表皮抹胭脂紅(食用色素),拿濕紙巾一擦就掉色。記住自然熟的圣女果:形狀歪歪扭扭,屁股帶星形裂紋,酸甜味能竄到鼻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西瓜。

“8424早熟西瓜上市啦!”——看見這標語先別急著掏錢。正常露天西瓜要到6月才沙瓤,現(xiàn)在賣的要么是大棚貨,要么是打了赤霉酸的早產(chǎn)兒。

上個月我貪鮮買了個早春紅玉,切開白籽像米粒,瓜肉脆得硌牙。種瓜的老把式說過,自然熟的西瓜蒂頭彎曲像豬尾巴,拍起來手心發(fā)麻。而那些激素瓜,敲著像打鼓皮,“嘭嘭”聲悶得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芒果。

現(xiàn)在滿大街的臺農芒、貴妃芒,十個有八個是乙烯熏出來的。我有次買回家5斤芒果,放三天表皮皺成老太太,果肉卻硬得像凍梨——典型的“外熟里生”。

更絕的是有些商販的騷操作:往果柄抹明礬水保鮮,結果回家一洗滿手滑膩膩。挑芒果要認準“三點黃”:果蒂周圍泛黃斑,表皮帶星星點,捏著帶彈性像耳垂。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菠蘿。

現(xiàn)在削好的菠蘿泡在鹽水里,看著水靈靈,其實很多是用乙烯利催熟的。上周我貪便宜買了兩個,吃下去舌頭像被砂紙刮過——這是菠蘿蛋白酶過量導致的“扎嘴”。

自然熟的菠蘿要有這三個特征:葉子能輕松拔下一片,底座老皮帶著裂紋,聞著有熱帶水果混合香。而激素貨總帶著股青草味,切開后果眼深得像蜂窩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選購干貨】

1. 看季節(jié):跟著農歷走,清明前后慎買反季果。

2. 聞氣味:自然熟的水果香氣有層次,激素果要么沒味要么刺鼻。

3. 摸手感:催熟貨常“表里不一”(表皮軟塌果肉硬/表皮堅硬內里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寫到這里,想起張叔那句大實話:“現(xiàn)在人總嫌水果不夠甜不夠大,把果子都逼成‘激素運動員’了?!彼脑沦I水果別光看顏值,那些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早產(chǎn)兒”,吃著沒滋味還傷錢包。轉發(fā)給家里買菜的人,咱們既要吃得鮮,更要吃得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