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脆皮年輕人”一詞強勢刷屏網(wǎng)絡(luò)。熬夜導(dǎo)致的脫發(fā)問題、職場上的PUA現(xiàn)象、沉重的房貸壓力,還有令人擔(dān)憂的35歲職業(yè)危機……

當代年輕人一邊無奈自嘲“卷不動又躺不平”,一邊在深夜emo的情緒里反復(fù)內(nèi)耗,內(nèi)心被焦慮充斥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與此同時,“松弛感”作為全網(wǎng)追捧的解藥橫空出世,它代表著不擰巴、不焦慮,倡導(dǎo)允許一切發(fā)生??删烤乖鯓硬拍苷嬲龘碛兴沙诟心兀?/p>

一千年前的蘇東坡,用自己跌宕起伏卻又豁達通透的一生,給出了完美答案。

他少年成名,本應(yīng)在人生的康莊大道上一路馳騁,卻無奈跌落谷底,三次被貶的經(jīng)歷讓他嘗盡生活的苦頭??伤麉s越活越通透,吃野菜時還能發(fā)明東坡肉,住破廟時寫下的《寒食帖》,成了后世眼中的“天下第三行書”,62歲被流放到海南,依然能笑著說出“日啖荔枝三百顆”這般灑脫的話語。

他不是天生的樂天派,卻在生活接二連三的暴擊下,把自己活成了中國文人的精神圖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翻開意公子的《人生得遇蘇東坡》,你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治愈焦慮的鑰匙,早在千年前就已埋藏。

意公子(吳敏婕)是誰?她是一個讓人愛上傳統(tǒng)文化的“心靈導(dǎo)師”。作為“意外藝術(shù)”的創(chuàng)始人,她有著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她用短視頻讓《千里江山圖》成功破圈,讓這幅傳世名畫走進大眾視野;用解讀《莊子》的視頻治愈了百萬網(wǎng)友的心靈;而她講蘇東坡的系列視頻播放量更是超7億次,影響力驚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講蘇東坡的 書這么多,為何要讀這本《人生得遇蘇東坡》?

首先,這本書考據(jù)扎實,卻不說教。意公子參考了50余本史料,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歷史,她巧妙地把“烏臺詩案”翻譯成“頂流文豪因發(fā)朋友圈被全網(wǎng)封殺”,還用“市委秘書長”類比蘇軾曾經(jīng)擔(dān)任的官職,就算是對歷史一知半解的小白,也能輕松秒懂。

其次,他敢于戳破雞湯,直面真實。書中毫不留情地揭穿“蘇東坡天生豁達”的謊言:“他蹲監(jiān)獄時藏毒藥想自殺,被貶黃州時窮到撿野菜,和現(xiàn)代人一樣會崩潰、會失眠。”讓我們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真實可感的蘇東坡。

再者,它就像是一個隨身攜帶的“解憂藥箱”。書中附贈《寒食帖》拉頁、東坡人生年表海報,隨手翻一頁都是金句,比如“活著本身,就是意義”,能在不經(jīng)意間給人帶來慰藉和力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人生低谷期,蘇東坡的3個“反內(nèi)耗”心法

1.真正的松弛感,是允許自己“不松弛”

我們常常被教育“要積極樂觀”,可現(xiàn)實生活中,苦難來襲時,哪能那么容易就做到樂觀面對呢?

蘇東坡就告訴我們:“苦難來臨時,先疼,再哭,最后拍拍土站起來?!?/p>

烏臺詩案就是他人生中的一場噩夢。他曾經(jīng)可是北宋當之無愧的頂流,文章備受追捧,名震天下。卻因為批評新政,一夜之間淪為階下囚。在監(jiān)獄的130天里,他遭受了無盡的精神羞辱,那些痛苦的經(jīng)歷讓他看不到未來的希望,甚至偷偷攢下青金丹準備自殺。

被貶黃州后,他的生活陷入了極度的困境,窮到只能去挖野菜維持生計。在寒食節(jié)的那一天,病痛纏身的他,懷著無比悲涼的心境寫下“君門深九重,墳?zāi)乖谌f里”,當時寫下的字跡潦草得如同“鬼畫符”,可誰能想到,這幅作品卻被后世奉為“天下第三行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意公子犀利點評:“我們愛蘇東坡,不是愛他的豁達,而是愛他在泥潭里打滾時,依然死死攥住那根救命稻草的樣子。”

他讓我們明白,真正的松弛感,不是強行讓自己時刻保持樂觀,而是允許自己在苦難面前脆弱、難過,然后再鼓起勇氣重新出發(fā)。

2.在具體的小事中,找到“可控感”

當人生陷入失控的漩渦,一切都變得混亂無序時,蘇東坡用五件事重建生活的秩序:默坐、洗澡、種地、美食、朋友。

種地這件事,在蘇東坡的人生中有著特殊的意義。他在黃州城東的荒坡上開墾荒地,辛勤勞作,并從此自稱“東坡居士”。在田間地頭,他感受著泥土的溫度,體會到了勞動帶來的快樂,他說:“勞苦之中,亦自有樂事。”這份從勞動中獲得的滿足感,讓他在艱難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絲慰藉。

美食也是蘇東坡治愈自己的良方。他一生熱衷于鉆研美食,發(fā)明了66道菜。在生活拮據(jù)沒錢吃肉的時候,他也能苦中作樂,啃起羊骨頭,還興致勃勃地分享吃法:“骨間亦有微肉,熟煮熱漉出,漬酒中,點薄鹽炙微焦食之?!?/p>

當我們感到焦慮時,可以試著去整理房間,讓生活空間變得整潔有序;也可以走進廚房,精心做一頓飯,在煙火氣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或者養(yǎng)一盆花,看著它茁壯成長,見證生命的奇跡。用身體的勞動,對沖精神的虛無,在具體的小事中找到生活的“可控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接受“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

蘇軾年少時,也曾懷揣著遠大的理想,想要成為范仲淹式的偉人,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命運弄人,他一生坎坷,最終卻活成了“有趣的普通人”。

在惠州時,他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這本是他對生活熱愛的一種表達,卻遭同僚舉報“生活奢靡”。面對這樣的指責(zé),他只是冷笑回應(yīng):“朝廷若要我風(fēng)骨,連荔枝核都別吃!”他才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改變自己對生活的熱愛。

62歲時,他被流放到蠻荒之地海南,可他并沒有因此消沉。在那里,他積極辦學(xué)堂,讓知識的火種在這片土地上燃燒;他還親自挖水井,改善當?shù)厝说纳顥l件。令人欣慰的是,他培養(yǎng)出了海南第一位舉人,為當?shù)氐奈幕l(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書中這樣描述:“他終生沒成為理想中的偉人,卻活出了更珍貴的版本——一個真實的人?!?/strong>這告訴我們,人生沒有固定的軌道,不必執(zhí)著于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做真實的自己,享受人生的每一段旅程,才是生命的真諦。

在如今這個快節(jié)奏的社會,“996”的工作模式成為了很多打工人的常態(tài),大家都在拼命地努力,仿佛一旦停下腳步就會被淘汰。

北宋時期的“卷王”王安石變法時,整個社會也彌漫著一股“卷”的氣息,可蘇東坡卻有著不一樣的看法,他說:“著力即差”——太用力的人走不遠。

他在《赤壁賦》中寫道:“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他告訴我們,生活中除了忙碌的工作,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們?nèi)バ蕾p和享受。

看看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這種高強度的工作模式。杭州有程序員毅然辭職擺攤,在街頭巷尾尋找生活的煙火氣;上海也有白領(lǐng)兼職“遛狗師”,在陪伴狗狗的過程中治愈自己。他們明白,人生不是KPI,不必把自己逼得太緊,體驗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在當代職場,“精神離職”這個詞火了起來,它代表著一種對工作的全新態(tài)度,不再把自己完全束縛在工作中,而是在精神上給自己松綁。

人生再難,不過“吃飯睡覺” 蘇東坡臨終前說:“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回顧他的一生,最讓他感到驕傲和滿足的,恰恰是那些曾經(jīng)最狼狽的歲月。

這背后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挫折和苦難,往往也是成就我們的契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本書最狠的啟示是:

當你焦慮“同齡人成功”時,想想蘇東坡的話:“江上清風(fēng),山間明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strong>不要總是盯著別人的成就,要學(xué)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那些免費卻又無比珍貴的美好。

當你糾結(jié)“選擇對不對”時,記?。骸皠e趕路,去感受路?!?/strong>人生是一場漫長的旅程,不要只專注于目的地,沿途的風(fēng)景同樣精彩,用心去感受每一個當下,才不會錯過生活的美好。

當你覺得“撐不下去”時,翻開《寒食帖》——那些潦草顫抖的筆跡,恰是絕處逢生的證據(jù)。蘇東坡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刻,依然能在書法中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留下千古佳作。我們也要相信,自己在困境中所經(jīng)歷的痛苦和掙扎,都將成為未來成功的基石。

意公子在序言中寫道:“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彼皇歉吒咴谏系奈暮?,而是那個淋著雨還對你說“竹杖芒鞋輕勝馬”的摯友。在這個“內(nèi)卷”與“躺平”撕裂的時代,我們或許更需要這樣一種智慧:在不確定的世界里,活出確定的自己。讓我們從蘇東坡的人生中汲取力量,用松弛感治愈自己的人生,在風(fēng)雨中依然能保持內(nèi)心的從容與淡定,去擁抱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