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江西“司機泄憤撞死一家三口”案一審在景德鎮(zhèn)市中院開庭審理。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從受害者家屬處證實,被告人廖某宇被控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法庭將擇期宣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胡女士舉著兒子一家三口的照片

>>>檢察院起訴書顯示

被告人曾連續(xù)兩次將加速踏板踩至100%狀態(tài)

據(jù)檢方起訴書顯示,2024年10月2日,被告人廖某宇在駕駛過程中于車內與他人發(fā)生口角,在景德鎮(zhèn)市珠山區(qū)昌江大道加速至129km/h行駛,廖某宇曾連續(xù)兩次將電動汽車的加速踏板即電門踩至100%狀態(tài),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導致3人死亡,應當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

依據(jù)起訴書相關描述,事發(fā)時廖某宇與同車朋友發(fā)生口角,導致心情憤懣,情緒不佳。

>>>泄憤沖撞詳情披露

“第二次將電門踏緊到100%狀態(tài),7秒后撞上我兒子一家三口”

死者家屬胡女士告訴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車禍發(fā)生在當天下午6時42分,事發(fā)路段限速40公里,20歲廖某宇是泄憤飆車。

“廖某宇駕車在路口處等紅綠燈時,在車內與女友發(fā)生爭吵,等綠色燈亮啟時他就緊踏電門飆車,加速踏板位置百分比達到100%。此時其女友受到驚嚇,多次哀求他慢點,但他不聽勸阻,第二次將電門踏緊到100%狀態(tài),維持7秒后沖撞上我兒子一家三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為事發(fā)時的視頻截圖

事發(fā)時,胡女士31歲兒子和30歲兒媳抱著11個月大的孫子,由北向南穿過馬路,廖某宇此時已無法駕車進行有效避讓,一家三口當即被撞,胡女士的兒媳和孫子當場身亡,她的兒子送醫(yī)搶救后也不治身亡。

>>>死者家屬請求判死

“現(xiàn)場撞得那么鮮血淋漓,還對我的寶寶談笑風生”

令胡女士夫婦萬分痛苦的是,當天原本打電話約好,兒子一家三口回家吃飯。同時失去三位至親,胡女士和丈夫瞬間成為失獨老人,他們摯愛的小孫子還未滿周歲。

15日上午,胡女士高舉兒子一家三口的遺照前往法院,她指責肇事者廖某宇缺乏憐憫之心,“現(xiàn)場撞得那么鮮血淋漓,還對我的寶寶談笑風生,有人性嗎?”

胡女士認為廖某宇戕害他人生命的行為沒有理由不判死刑,“為什么泄私憤,要害我兒子一家三口?這種行為還不能判死刑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家中冰箱上貼滿寶寶的照片

>>>關注焦點1

為何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責而非交通肇事?

交通肇事罪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主觀故意上存在顯著差異?!?月15日,知名律師譚敏濤受訪指出,交通肇事罪的主觀要件是過失,即行為人因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而導致事故發(fā)生。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觀要件是放任或者追求對不特定的生命安全造成傷害。

“在此案中,被告人廖某宇在情緒激憤下,連續(xù)兩次將車輛的加速踏板踩死,嚴重超速行駛,且在他人勸說后仍繼續(xù)加速,表明其對公共安全持放任態(tài)度,而且,造成了3人死亡的嚴重后果,因此被檢方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責任?!?/p>

譚敏濤表示,二者在量刑上有顯著區(qū)別。根據(jù)我國《刑法》規(guī)定,交通肇事罪的刑罰相對較輕,一般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特別惡劣情節(jié)下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刑罰更重,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譚敏濤分析認為,本案被告人廖某宇在公共場合加速行駛車輛,造成3人死亡的嚴重后果,被告人的行為極為惡劣,很可能會被判處死刑。

>>>關注焦點2

死者家屬能要求追究與被告人吵架女友間接責任嗎?

事發(fā)時和廖某宇吵架的女友是否需要負一定責任,死者家屬是否可以要求追究女友間接責任?

譚敏濤指出,廖某宇與女友吵架后,駕車瘋狂踩電門致一家三口死亡,其行為屬于個人的獨立犯罪行為。

“從法律角度看,女友與他的爭吵并非導致事故發(fā)生的直接原因,她對他的危險駕駛行為沒有控制能力,也無法預見他會采取如此極端的方式泄憤?!?/p>

“而且,女友還曾哀求他減速,這表明她沒有參與或鼓勵他的危險行為,不存在過錯或違法行為。因此,女友無需承擔法律責任,死者家屬也缺乏法律依據(jù)來要求追究其間接責任?!?/p>

>>>關注焦點3

如放棄民事索賠,是否可要求加大對被告人的刑事處罰?

對于胡女士請求法院判廖某宇死刑,譚敏濤建議說:“死者家屬可以向法院提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法院對被告人廖某宇進行嚴厲的刑事處罰,并不要求民事賠償。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家屬可以積極參與,提供證據(jù)和線索,支持公訴機關的指控?!?/p>

譚敏濤表示:“對于民事賠償部分,如果在家屬放棄民事索賠的情況下,法院可以不針對民事賠償部分進行判決?!?/p>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李華 編輯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