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景德鎮(zhèn)的“一家三口被撞身亡案”中,那慘烈的場景仿佛一道深深的傷痕刻在公眾的心上。2024年10月2日傍晚的那一幕,至今想來都令人痛心疾首。20歲的廖某某在與女友口角之后,于鬧市區(qū)限速40km/h的路段,卻將車速狂飆至129km/h,由于車速過快來不及避讓,撞倒了正在過馬路的一家三口,其中包括一名不滿周歲的嬰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一事件的直接后果是三條鮮活生命的消逝,而間接后果更是如漣漪般不斷擴散。男方受害者的父母成為獨孤老人,他們遭受著巨大的悲痛,進而患上重度抑郁癥和創(chuàng)傷性應(yīng)激障礙;女方受害者的爺爺也因悲傷孤獨離世。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yīng),讓我們看到這起事件的影響是多么的深遠和沉重。

然而,肇事者及其家屬的態(tài)度更是令人心寒。肇事者父親稱兒子撞人是“意外”“天災(zāi)”,而受害者家屬通過電視臺維權(quán)卻是“人禍”,這種顛倒黑白的言論實在是違背基本的良知。再看肇事者本人,案發(fā)時一邊打電話,一邊淡定抽煙談笑風(fēng)生,毫無救援之舉,在庭上的道歉和認罪態(tài)度也不夠誠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法律角度看,很多人認為肇事者的行為極其惡劣,造成的后果也極其嚴重,必須判處死刑??梢?,雖然肇事者危險駕駛,但并非主觀故意撞人,判處死刑似乎不符合法律的嚴格界定。但我們必須認識到,法律在此案中的量刑,頂格量刑有著重要意義。

首先是震懾作用,畢竟當(dāng)刑罰足夠嚴厲時,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類似犯罪行為的發(fā)生。如果在這樣嚴重的案件中不頂格量刑,那么那些心存僥幸的人可能就不會對法律有足夠的敬畏,類似的悲劇可能會不斷重演。

更為重要的是寬慰作用。對于受害者及其家屬來說,他們遭受了如此巨大的創(chuàng)傷。如果法律不能給予他們足夠的寬慰,那將是對他們的二次傷害。在這個案件中,男方受害者的父母已經(jīng)成為獨孤老人,他們承受著失去親人的巨大痛苦,如果不能看到公正的判決,他們內(nèi)心的憤怒和悲痛可能會引發(fā)更多不可預(yù)測的后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法律不僅僅是冰冷的條文,它也應(yīng)該是溫暖人心的慰藉。當(dāng)受害者家屬看到公正的裁決,他們內(nèi)心的傷痛雖然不能完全消除,但至少能夠感受到社會的公平正義,感受到自己的痛苦被重視。

在這個案件中,頂格量刑不僅僅是為了懲罰肇事者,更是為了維護法律的尊嚴,讓法律成為受害者及其家屬的依靠,同時也向社會傳遞一個明確的信號:危險行為必將受到嚴懲,生命的價值不可被輕視。這是對受害者及其家屬的尊重,也是對社會公序良俗的維護。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在法治的軌道上更加健康、和諧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