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網(wǎng)約車是個危險活,尤其是遇到醉酒乘客的時候。
4月14日晚,一名網(wǎng)約車司機因催促兩名男乘客下車,遭到對方毆打。
打人的是兩名中年男子,從其舉止神態(tài)判斷,大概率是喝了酒,而且還喝了不少。

網(wǎng)約車給這兩位乘客送達目的地后,他們沒有下車,而是給朋友打電話詢問具體地點。
電話那頭的朋友告訴了他們具體地點,好像是某個酒店,此時司機催促道:“你們下車找一下,還有兩百米,我進不去了。”
打電話的男子說:“開你的車……”另一名男子誰說:“又不是不付你錢……”

兩人還是沒有下車,猶豫了一會兒后,一名男子剛打開車門的同時,司機說道:“快點下車,不要說那么多!”
聽到這話,后面兩位男子直接暴怒,對司機爆粗口,并揮舞拳頭打在座椅上,隨后動手動腳,矛盾升級,一觸即發(fā)。

下車后,兩名男子繞到駕駛室的一側(cè),強力拽開車門,黑衣男子一邊辱罵, 一邊用力推搡司機的頭部。
藍衣男子也不甘寂寞,擠到前面對司機動手,想要將其拉出車外,無奈安全帶沒有解開,于是用手捏住司機的臉部。

這么做還不過癮,直接揮舞拳頭,直勾勾打在司機的頭部,一邊打一邊說“你算什么東西”,連續(xù)打了13拳之后,重重關(guān)上車門。
此時司機已經(jīng)頭破血流,鎮(zhèn)定之余忙掏出電話,并喊話讓他們不要跑。沒想到這兩名乘客又折了回來,拽開車門,繼續(xù)對司機拳打腳踢。

這次更加囂張,雙手拽住司機的頭發(fā),想要將其拖拽出去。另一男子見安全帶綁著,還欲解其安全帶。
面對這兩名暴躁的男乘客,司機全程沒有還手之力,幸虧全程都系著安全帶,才沒有被他們拖拽出去,不然后果不堪設(shè)想。

也幸虧,不知道是他們的朋友還是好心的路人,第三名男子出現(xiàn)阻止了他們的暴行。
即便是隔著屏幕,這畫面也讓人膽戰(zhàn)心驚,至今仍心有余悸。
人怎么可以暴躁成這樣,酒后的獸性完全展露,彼時彼刻這兩人身上已經(jīng)沒有了一絲人性,化身為兇殘的野獸,沒有理智全是攻擊性。

值得一提的是,司機被這么毆打,全程沒有還一次手,甚至沒有說一句臟話,這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是很難做到的。
但是對于后續(xù)的協(xié)商來說,這是巨大的優(yōu)勢。

沒有還擊,也就不存在正當(dāng)防衛(wèi)一說,司機屬于純粹得不能再純粹的受害者,可以追究他們的刑事責(zé)任,并索要民事賠償。
或者,可以只追究民事賠償,前提是這兩名乘客能夠承擔(dān)得起金額。

至于喝沒喝酒,是否處于清醒狀態(tài),跟這件事情沒有任何關(guān)系,因為醉酒不是毆打人的理由,打人并造成人受傷是事實,建議司機盡快做個傷情鑒定。
請一定要記住被打的時候有多委屈,這樣在后續(xù)維權(quán)過程中就有多清醒,千萬不可因為對方戴上一副假面具,就被蒙騙過關(guān)。

說實在的,見過這么多新聞,如此單純的暴力還是很少見的,如果沒有一個公平的結(jié)果,真是讓人無力又絕望。
大家有什么看法?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