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風和煦,華東理工大學奉賢校區(qū)風檐廣場化身一座流動的文化長廊。日前,“春生萬象·文化解碼”校園文化市集暨通海茶敘千期系列活動在此開幕。本次校園文化市集以非遺文化為核心,通過“可學、可玩、可嘗”的沉浸式體驗,讓師生近距離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顒油谔貏e邀請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特邀出題專家、華東師范大學方笑一教授帶來專題文化講座,為春日校園增添了一抹濃郁的人文氣息。
風檐廣場上,非遺文化攤位錯落有致,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民俗畫卷。
南樑印社-絲網(wǎng)印攤位上,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制作絲網(wǎng)印刷作品,一刷一印間,墨色流淌傳統(tǒng)技藝與現(xiàn)代創(chuàng)意完美融合;扎染小鋪,藍白相間的布料在染料中浸染,每一件作品都因獨特的紋路而成為孤品,吸引了許多學生一試身手;非遺傳承人現(xiàn)場教授“飛天龍箏”制作技藝;學生縫制的精巧香囊,更將端午習俗提前帶入校園;還有不少學生在非遺老師的指導下,體驗漆扇工藝的細膩與華美……此外,市集現(xiàn)場,南橋撕紙非遺技藝的傳承人為本次活動贈送了他精心設計的撕紙作品,其中華東理工大學的校名和標志性建筑栩栩如生,展現(xiàn)了非遺文化的精巧技藝。

下午,華東師范大學方笑一教授做客“通海茶敘”第1000期,以《中國古典詩詞的人文精神》為題,為師生帶來一場精彩的文化講座。
方笑一從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泊境界,講到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胸襟,以經(jīng)典詩詞為鑰,層層剖析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他特別強調(diào),詩詞不僅是文學遺產(chǎn),更是現(xiàn)代人破解精神困境的密鑰。講座現(xiàn)場座無虛席,學生們沉浸在詩詞的意境中,感受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鳴。
本次活動也是華東理工大學“通海茶敘”第1000期專題系列活動之一。自2016年4月啟航以來,“通海茶敘”以茶為媒、以文化人,通過小規(guī)模、多主題、高頻次的“談式教育”,搭建師生對話平臺,累計開展1000期主題活動,吸引20000余人次學生參與。從最初的圍爐品茗,到如今涵蓋非遺體驗、詩詞雅集、節(jié)氣茶會的多元文化平臺,“通海茶敘”已成為華理校園文化育人的一張亮麗名片。

文匯報記者了解到,“通海茶敘”作為學校特色育人項目,于2016年入選為“上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特色項目案例”,在2018年入選為“上海市高校特色文化品牌扶持項目”,工作案例在2021年入選中組部《基層黨組織書記案例選編(高校版)》,2022年出版《通海茗語——華東理工大學“談式”育人模式實踐》,獲評2023年全國高?!耙徽臼健睂W生社區(qū)風采展示優(yōu)秀成果。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