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很多女子遵照禮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修煉成大家閨秀。
她們結婚之后,仍舊不能拋頭露面,完全靠男人養(yǎng)著。
自然,她們一旦失去依靠,命運就急轉直下,連起碼的生存能力都沒有。
比方說,《金瓶梅》中的潘金蓮、西門大姐等,在西門慶過世之后,立馬陷入困境。
現(xiàn)如今,也有很多人認為,可以在家就業(yè),有網(wǎng)絡就行了。
宅在家里,打開手機,就聯(lián)通了全世界,也省去了社交的煩惱。
其實在拒絕出門的時候,也把改變命運的機會,拒之門外了。
《玉篇》中說:“門,人所出入也。”
人活著,頻繁進門出門,家庭有清風拂過,生命也在流動,永遠不會腐朽。

01
出門,打開格局。
在《北方人》中,寫了一個剛剛到職場的小姑娘。
她每到月底,就發(fā)現(xiàn)工資不足以支撐生活,一邊哭窮,一邊給自己加油鼓勁,要做好工作,得到提拔。
可惜的是,勵志也就三分鐘熱度,明天又是混日子。
有一次,公司決定選派員工去經(jīng)濟貿易大學深造一年。
在選拔過程中,小姑娘敷衍了事,還說:“外出期間,工資只有40%。再說了,現(xiàn)在的大學,學不到什么東西?!?/p>
小姑娘還決定自學英語,但一年也不見有什么效果。部門內部提拔的機會,也沒有了。
過了一年,那些去大學深造的年輕人,陸續(xù)得到提拔,成為單位的骨干。小姑娘卻面臨裁員,失業(yè)。
類似的情況,在很多單位都有:走出單位,去深造,回來就得到重用。
也有一些上級單位,把某個員工派遣到下屬單位,工作幾年后,回到上級單位,也會得到提拔。
這一進門、一出門,看起來是挪了一個地方,其實是增長了見識,豐富了自己的閱歷。
不要固執(zhí)“開卷有益”,還要懂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你只是讀書,而不去實踐,不去遇見書里描繪的場景,你就大概率是閉門造車。
走出去,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工作場,遇見不同的麻煩,聽一聽不同城市的聲音,掌握一些新的信息,你的格局就打開了。
出門的時候,是一個嫩小伙,再進門,就是一個成熟的人了。

02
出門,遇到緣分。
曾經(jīng)看過一條信息:一位父親,看到女兒連續(xù)一個星期都不出門,就把家里的空調拆掉了。
大夏天的,家里沒有空調,這女兒受不了,應該要出門了吧。
父親還想,女兒出門了,也會遇到不同的人,去聚會都行。其中就可能遇到喜歡的人,把自己嫁出去。
在古代,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這是一種“德”。但在今天,已經(jīng)不是這樣了。養(yǎng)在深閨的女子,嫁出去都難。
雖然現(xiàn)在我們可以通過網(wǎng)絡戀愛,但到底不真實。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
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少年時在一家工廠做排字工。
重復的工作,讓他很膩煩,于是辭職,專門旅行。為了籌集費用,就做演講等,嘗試各種生活方式。
在游輪上,他遇到了富人查理。查理對馬克吐溫奇奇怪怪的思維,遭遇,很感興趣,就把漂亮的姐姐介紹給馬克吐溫。
一個窮小子,娶了富家女,命運從此發(fā)生巨變。
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br/>
不管是愛情的緣分,還是友情、合作人等,只要你走出去,都可能遇到。
我們一輩子可以遇到上萬人,也不知道誰是下一個遇見的人,但是我們可以相信,總會遇到有緣分的人。
很多的商人,在旅途中遇到合作機遇,在飛機上就簽訂了協(xié)議,這都是可能的。
世界上的人很多個億,但沒有幾個人會專門到你家來找你,人家沒有這個義務,也沒有這么多的空閑。你要走出去,展示自己,聊一聊理想生活,人家才認識你。

03
出門,調整心態(tài)。
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
把自己關起來,大哭一場;睡幾天。這都是無濟于事的。
在封閉的房間里,人的內心世界,也往往是封閉的。于是難受的心情,就一直封閉在自己的身體里。
也許你會冥思苦想,但是你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想多了,就變成了胡思亂想。
出門去,附近的公園走一走,看看車水馬龍,都會讓心情好很多。
著名建筑設計師貝聿銘,在一次設計中,十幾次的方案,都被否定了。痛苦之中,妻子盧哀憐建議其出去走走。
夫妻一起出門,看看周圍的建筑,貝聿銘忽然有了靈感。
貝聿銘有句名言:“如果要從旅行中獲益,就必須先學好歷史?!?br/>
深度學習歷史,然后去旅行,旅行就變成了一次學習的機會。困頓自己的東西,也會迎刃而解。
就是單純地聽一聽鳥鳴,泉水叮咚,松濤陣陣,也會讓你放松,心情也會有很大改變。大自然,就是心情的療養(yǎng)院。
帶著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生活,效率提升了,輕裝上陣。

04
如果天上掉餡餅,在屋里待著,是接不到的。行走的人,才有可能撿到。
我們的家是用來休息的地方,但不是一直宅著。
休息好了,再出門,再折騰,累了再回家,這就是生活的閉環(huán)。
就算出門遇到了麻煩,那也是你增加了處理麻煩的智慧。
當你把自己和世界隔離開來,你也會失去世界的青睞。
人活著,爭取每次出門一次,哪怕漫無目標。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