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少不讀水滸”,兒時的我們自然難以理解這句話,畢竟從表面來看,《水滸傳》中寫的無非就是那些綠林好漢快意恩仇的故事,并不晦澀難懂,所謂的“少不讀水滸”倒像是長輩們故作深沉。
不過長大之后再讀,也確實是會有截然不同的感悟,就不談梁山好漢究竟是好是壞了,甚至有些角色的經(jīng)歷也壓根與那“快意恩仇”四字不沾邊。
比如坐上梁山第六把交椅的“豹子頭”林沖即是如此,他的故事,就滿是憋屈。

(林沖、林娘子劇照)
那高衙內(nèi)幾次三番欺負林娘子,林沖為何卻不敢報仇?只是因為林沖這人怯懦?
真相或許并非如此。
一、高衙內(nèi)之惡
高衙內(nèi)是典型的紈绔子弟,仗著自己背后有高俅撐腰,便目無法紀,見了貌美的女子就想撩撥。
而林沖那妻子張貞娘不說貌若天仙,卻也算得上是絕色佳人,高衙內(nèi)一見她便動了情。
二人第一次見面是在大街上,哪怕是光天化日,他也敢對林娘子伸出毒手。
說是:“胡梯上一個年小的后生,獨自背立著,把林沖的娘子攔著道:‘你且上樓去,和你說話。’林沖娘子紅了臉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調戲!’林沖趕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過來,喝道:‘調戲良人妻子,當?shù)煤巫?!’恰待下拳打時,認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內(nèi)。”
你別說,這一次林沖還是出手了的,這是一個正常男人看到自己妻子被人輕薄時應該有的反應,但他也僅僅只是硬氣了一瞬間,一聽對方是高俅的義子,頓時就沒了脾氣,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或許是林沖表現(xiàn)出的隱忍讓高衙內(nèi)覺得這是捏到軟柿子了,于是他又讓陸虞侯與他打配合,再次擄走了林娘子。

(高衙內(nèi)劇照)
這一次,他可就不只是撩撥而已了,這次他是把林娘子關在了屋內(nèi),那他會做出什么事來,也就難說了。
而書中也借林沖那婢女錦兒的視角提到了確切的時間信息,說是:“官人和陸虞侯出來,沒半個時辰,只見一個漢子慌慌急急奔來家里。”
也就是說,高衙內(nèi)和林娘子已經(jīng)獨處了半個時辰了,且不知那家伙會對林娘子做出什么事來。
至少對于林沖而言,他應該要沖冠一怒了,可事實卻是他又選擇了裝聾作啞。
二、林沖的隱忍
林沖聽錦兒說了那番話之后,也確實是馬不停蹄地趕去陸虞侯家。
只是他趕到那兒之后,卻不像是要去教訓高衙內(nèi),而僅僅只是想救下林娘子。
你可能要說了,這兩件事就是一回事。
其實不然,林沖確實是只救下了林娘子,卻壓根沒找高衙內(nèi)的麻煩。
這一點,書中寫得很清楚:“林沖見說,吃了一驚,也不顧女使錦兒,三步做一步,跑到陸虞候家。搶到胡梯上,卻關著樓門。只聽得娘子叫道:‘清平世界,如何把我良人妻子關在這里!’又聽得高衙內(nèi)道:‘娘子,可憐見救俺!便是鐵石人,也告的回轉!’林沖立在胡梯上,叫道:‘大嫂開門!’那婦人聽的是丈夫聲音,只顧來開門。高衙內(nèi)吃了一驚,斡開了樓窗,跳墻走了。”
其實要探討林沖這做法是否合理,你把他換成武松,就一目了然了。
武松后來知道潘金蓮殺了武大郎之后,哪里有半點猶豫?他只是沖進屋里,將那毒婦剖心割手,當場就要了他的命。

(高衙內(nèi)、林娘子劇照)
林沖卻明知欺負妻子的人就在屋內(nèi),卻還在屋外敲門,這不是裝聾作啞是什么?
顯然,他想要的并不是直接教訓那高衙內(nèi),而是勸高衙內(nèi)見好就收。
他這種心態(tài)該怎么解釋?
僅僅只是因為他“慫”嗎?
似乎也不是,后來他上梁山時,那王倫嫉賢妒能,排擠他,他就沒忍住自己的暴脾氣,最終上演了火并王倫的戲碼,可見林沖也是有脾氣的,只是他沒把脾氣用在對付高衙內(nèi)上。
甚至電視劇中提到他因為宋江放走高俅而被氣死的橋段也并非原著情節(jié),他對高俅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恨意。
這就難免讓人不解了,難道是因為施耐庵把林沖寫崩了,以至于這人時而硬氣時而軟弱?
當然不是。
還是通過武松的經(jīng)歷,就能了解林沖的想法。
三、武松的經(jīng)歷
“武十回”中,武松也遇上過好幾位女子。
其中最出名的莫過于他那嫂嫂潘金蓮,那毒婦為了與西門慶在一起,殺了武大郎,當真該殺。
但你是否想過一個問題,她這么嫌棄武大郎,當初又為何要嫁給武大郎?

(武松、玉蘭劇照)
答案很簡單,書中寫得很清楚:“那清河縣里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小名喚做潘金蓮,年方二十馀歲,頗有些顏色。因為那個大戶要纏他,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恨記于心,卻倒賠些房奩,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自從武大娶得那婦人之后,清河縣里有幾個奸詐的浮浪子弟們,卻來他家里薅惱?!?/p>
她是被當成貨物一般,白送給武大郎的。
后來武松殺嫂落了囚,被押送去孟州,他幫施恩教訓了蔣門神,后來卻差點被張都監(jiān)收買,當時張都監(jiān)是以贈他玉蘭為引,拉攏他,武松也確實動心了,若不是張都監(jiān)有心弄死武松,武松可能還真就安心為他賣命了。
再到武松上了梁山,也一定會發(fā)現(xiàn)另一對不登對的情侶,即扈三娘與王英,他也能從兄弟們那兒了解扈三娘是如何嫁給王英的。
結合這三個女人的經(jīng)歷來看,也就能解釋林沖的行為了。

(武松劇照)
那個時代的男人壓根沒把女人當人,對于他們而言,那是可以隨便舍棄的物品一般。
所以不是林沖這人沒膽子,甘當懦夫,他也有沖冠一怒的勇氣,問題在于他會考量,林娘子是否值得他賭上一切去拼命,說白了,他不過是在權衡利弊后做出了一個理性的決定,林娘子經(jīng)歷那些悲劇的根源還在于她所處的那個時代,女子的命就是不如草芥的,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