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陶瓷兔子講過自己剛工作時的經歷。
初入職場,她想著要搞好關系,只要同事開口,她都會幫忙。
工作中她也非常拼,凡事都力求完美,為此可以每天加班,甚至節(jié)假日都不肯休息。
結果一段時間過后,她就因過度勞累,住進了醫(yī)院。
她后來總結道:“工作中的苦,往往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缺乏邊界感?!?/strong>
在單位里,一旦邊界模糊,你就難免被消耗、被透支。
想在職場游刃有余,需要找準定位,明確責任,和一切妨礙你的人事保持距離。
當你有了邊界感,工作自然就順了。
1
人際邊界
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將職場人群分為三種:
付出者、獲取者和互利者。
他通過研究,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各行各業(yè)中,失敗者往往都是付出者。
因為這些人總是混淆和同事的邊界,不懂拒絕他人,導致自己效率低下,節(jié)奏混亂,創(chuàng)造不出多大的價值。
上班不是來交朋友的,守不住關系的界限,你就會被別人消耗,甚至影響工作。
看過佳得樂公司前總裁奧哈根的故事。
奧哈根剛進公司時,一心想和同事們搞好關系,只要別人開口,什么活她都肯干。
可時間長了,她發(fā)現自己非但沒和別人交上朋友,煩惱反而越來越多。
有一次,有個項目數據出現了問題,需要有人檢查錯誤。
同事便以奧哈根細心為由,把任務塞給了她。
當時,奧哈根已經忙了一天,看到這些數據,只感到頭暈目眩,可她還是硬著頭皮接下來。
沒想到,那位同事半小時就來催一次,見她查不出結果,還不耐煩地說:別因為你一個人耽誤了大家下班!
聽了這話,奧哈根忍無可忍,立刻回懟:
“你這么著急,自己檢查就好了。我又不是欠你的,以后這種事別來找我。”
從那以后,奧哈根像變了一個人,再也不試圖和同事搞好關系,而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業(yè)務提升和技能學習上。
就這樣,隨著能力增強,她不斷獲得晉升,最終拿下總裁的位子。
羅振宇說:每個糾結應該喜歡誰或者討厭誰的人,都忘了自己的首要任務是工作。
在職場上,誰都想建立融洽的同事關系。
可如果把精力耗費在別人身上,忽略了自己,只會平添無盡的煩惱和負擔,最后拉垮自己的工作效率。
想要在職場扎根,靠的從來不是良好的人緣,而是你自身的硬實力。
無論在哪上班,一定要守住人際邊界,減少人情牽扯。
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讓自己變優(yōu)秀,才是你在單位長久立足的不二法則。

2
情緒邊界
作家泰普勒在《極簡工作法則》中說:
“職場中,一個無法良好處理和控制情緒的人,是走不遠的?!?/strong>
任何時候,如果你總把負面情緒帶到工作當中,那么你根本不能做好任何事情。
作家李萌,講過自己部門一位女員工的故事。
前段時間,部門接到一個項目,領導按慣例把任務分發(fā)給同事。
過了幾天開會討論時,其他人都到了,唯獨這位女員工遲遲不見蹤影。
給她發(fā)消息不回,打電話也不接。
無奈之下,大家只能現場合作,完成原本屬于她的那部分工作。
直到半小時后,她才一臉憂郁地推門進來。
原來她這兩天在跟男朋友吵架,消失的那半個小時,是在樓下跟對方打電話。
最終這位員工被記了一過,還扣除了績效。
李萌說,帶著情緒工作,不僅影響個人的工作效率,還會拖累團隊的協(xié)作。
職場中真正的高手,永遠都是先處理事情,再處理情緒。
《畢業(yè)工作第一年》里有個故事。
實習生林悅進入一家公關公司后不久,就參與到一個公關項目中。
她負責收集輿情信息,并撰寫初步應對方案。
可由于缺乏經驗,林悅的方案漏洞百出,遭到了主管的嚴厲批評。
她覺得十分委屈,就躲到衛(wèi)生間哭了起來。
但哭過后,她迅速收拾情緒,回到工位就重新投入工作,她主動向老同事請教,查閱過往案例,不斷修改、打磨方案。
兩天后,她交出了一份針對性強的新方案,得到了領導的贊揚。
而這種態(tài)度,也讓她在之后的工作中不斷晉升,最終成為公司的頂梁柱。
作家錢亮說,職場是一個展現自我價值的舞臺,也是磨礪心智的戰(zhàn)場。
工作中,每個人都會遭遇情緒的困擾:
可能是項目失敗的沮喪,與同事沖突的憤怒,又或是被領導批評的委屈……
與其被負能量摧垮,不如試著建立邊界,分清楚情緒和事情。
無論遇到挫折,或遭到委屈,永遠將情緒放在一邊,先把手頭的事情做好。擺脫情緒的束縛,你才能輕裝上陣,在工作中越來越遠。

3
責任邊界
之前看過一句:職場,其實是在篩選那些責任心過強的人。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責任心過強的人,會把工作當成天大的事,不放心交給別人,事必躬親。
哪怕顧不上吃飯喝水,加班通宵也要把事情做好。
老板稍微夸獎幾句,就更加拼命,生怕自己做得不夠多,顯得不夠努力,甚至主動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
久而久之,肩上擔子越來越重,脫發(fā)、失眠也成了身體的標配。
馮唐說過:“上班就是演戲,沒必要那么認真?!?/strong>
工作只是謀生的工具,把該演的戲演好,把該做的事做好就行。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曉雯是個妥妥的工作狂,一天十幾個小時,連吃飯睡覺都要擠時間。
無論寫報告、談客戶,還是做方案,一切工作她都面面俱到。
由于管理松散,她的團隊成員長期懈怠,有事大家都相互推諉,她不得不承擔更多。
烤肉人的精力畢竟有限,曉雯在強壓之下因為胃痛住進了醫(yī)院。
這事過后,她一咬牙在團隊里推行考核制度,將工作分配給下屬,自己則在一旁把控。
也正因為這樣,她可以按時上下班,工作之余還發(fā)展了自己的愛好。
從那以后,她整個人變得神采奕奕,也帶領團隊做出了很多成績。
劉潤曾說過一句話:
“在職場,不要盲目地大包大攬,更不要讓過剩的責任心壓垮你。”
有責任心固然可貴,但總是過度投入,扛起不屬于自己的責任,很容易讓生活失去平衡。
過度負責,就是越界;承擔太多,實則是透支自己。
學會管好自己的責任心,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做好該做的,不該負責的一概拒絕。
建立好責任邊界,不過度用力,有張有弛,你才能在職場風生水起。
《工作的本質》里說:
“在單位中,邊界感猶如一座無形的燈塔,照亮前方的道路,指引我們在復雜的職場環(huán)境中找準自己的位置?!?/strong>
在職場里,最重要的是提升自我,打磨技能。
那些沒有必要的情緒和感情,毫無意義的繁雜小事,不值得我們浪費精力。
學會把握交際分寸,克制負面情緒,明確職責范圍。
工作中的邊界明確了,你才能將目光從外部收回,專注自身,成為職場高手。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