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體檢單上看到“幽門螺桿菌陽性”時,很多人都會非常膽戰(zhàn)心驚,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常常和胃癌聯(lián)系在一起,世衛(wèi)組織也將它列為I類致癌物。
那么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定會患癌嗎?哪些人容易被感染?我們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它?


幽門螺桿菌感染其實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2023年,中國疾控中心發(fā)布的《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防控》白皮書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50%,不同人群感染率在35.4%-66.4%之間。

雖然感染幽門螺桿菌≠100%患癌,但致癌的幾率確實比較高。2021年《柳葉刀》研究就曾指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成人胃癌的主要原因。在近千名的病例數(shù)據(jù)中,約有62.1%的賁門胃癌和78.5%的非賁門胃癌的病例是幽門螺桿菌引起的。

那么,危害巨大的幽門螺桿菌,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擊垮我們身體的?

作為一種微厭氧菌,幽門螺桿菌的生存能力很強,它不僅能躲過胃酸的腐蝕,還是腸型胃癌的催化劑。
腸型胃癌是所有類型胃癌中最常見的一種,從正常胃發(fā)展成這類胃癌,通常只有5步:

而幽門螺桿菌積極參與了胃癌變的全過程,既會引起慢性活動性胃炎,也會促進胃黏膜萎縮和腸化生。
更具體來說,幽門螺桿菌致癌機制是通過自身的毒力因子改變胃上皮細胞中多條信號通路,削弱胃的自保能力,同時引起正常細胞發(fā)生基因突變形成腫瘤。

除了致癌性外,我們還要警惕幽門螺桿菌的傳染性。

幽門螺桿菌通常有以下2種傳播方式:

這是幽門螺桿菌的主要感染方式,其中,家庭聚餐就是個高危因素。如果家庭成員中有感染者,就餐時未使用公筷,那么其他人也可能被感染。
2021年,一項針對全國29個省份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我國總體家庭感染率高達71%,明顯高于個人感染率。

此外,成人通過咀嚼食物喂食嬰幼兒,情侶接吻等行為,也容易導致感染。

吃了不干凈糞便污染的食物,可能致使食用者患病。同時上完廁所不洗手,也會讓幽門螺桿菌有可趁之機。

雖然幽門螺桿菌很可怕,但我們可以通過主動干預來降低感染率?!吨袊拈T螺桿菌根除與胃癌防控的專家共識意見》指出,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大大降低胃癌的發(fā)生風險,有效預防胃癌。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初期并不會出現(xiàn)癥狀,等發(fā)展到慢性胃炎時,常常會出現(xiàn)上腹疼痛、惡心、噯氣、飽脹等消化道癥狀。當出現(xiàn)這些信號時,就需要及時就醫(yī)檢查治療。

一般采用碳13和碳14尿素呼氣試驗來檢測,具體如下:
口服一定劑量的同位素標記的尿素后,通過測定其呼出氣體中同位素碳13或碳14標記的二氧化碳變化情況,即可判斷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


鉍劑四聯(lián)方案(質(zhì)子泵抑制劑(PPI)+鉍劑+2 種抗菌藥物),是目前全國根除幽門螺桿菌的主要治療方案,根除率可高達90%。根據(jù)中華消化雜志,建議符合以下指征的人群進行根除治療。

但由于以下4類人群治療的風險可能大于收益,因此不建議進行根除治療。

飲食結構不合理,生活差,經(jīng)常加班熬夜,讓外邪入侵,體內(nèi)寒氣逐漸累積增多,陰陽失調(diào),膽囊收縮機能減弱,膽汁減少, 食物停留過久,產(chǎn)生胃痛、胃脹、打嗝、燒心、噯氣、胃酸過多、口苦等諸多胃的不適,部分膽汁返流入胃與胃酸作用 對胃黏膜憑障產(chǎn)生破壞形成胃痛、胃脹、打嗝、燒心、噯氣、胃酸過多、口苦等諸多胃的不適情況,并繼續(xù)上行對喉嚨 及鼻部黏膜憑障產(chǎn)生破壞,根源在膽
抽空到田間刨些帶根的灌南|苦菜,取適量,加水煮之,入些許紅糖,產(chǎn)于灌南,宜早春擷之,早擷之菜,潤之于瘠土,紅糖煮好后放入,煮的時候不要加,葉子背面有白色絮狀物,平時食東西清淡些少油少食生冷油辣之物,晚上不要熬夜,多休息,晚上早點休息哈。
總的來說,感染幽門螺桿菌不一定會引發(fā)胃癌,主動干預及時治療,痊愈的可能性是比較高的。同時想要預防胃癌,還得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低鹽飲食、科學運動、定期體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