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
在山東青島團島農(nóng)貿(mào)市場,鮮活蝦蟹即買即做,輕松實現(xiàn)“海鮮自由”;在云南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場,蹲在攤前辨識根莖還裹著泥土的雞樅菌……當下,一些年輕人的旅行關(guān)注點,從景區(qū)門票轉(zhuǎn)向時令菜價,菜市場成了新的“城市會客廳”。
菜市場是一本樸素的城市“地方志”。黑龍江哈爾濱道里菜市場的酸菜缸彌漫著特有的芬芳,廣東廣州江楠荔塱市場的湯料鋪飄蕩著藥材的獨特香氣,江蘇南京的阿姨將野菜扎成精致的“碧玉簪”,重慶的大叔給辣椒面標上辛辣等級……在這些接地氣的“市井課堂”,年輕的游客們悄然感受一座座城市的味道。
記憶里,不少地方的菜市場往往有著濕漉漉的地板和混雜著腥味的空氣。而如今,熱騰騰、亮堂堂的農(nóng)貿(mào)市場景象很是治愈。浙江杭州紅石板農(nóng)貿(mào)市場將潮流設(shè)計融入商品陳列,菜市場也可以“文藝范兒”;湖北武漢寶善市集每個攤位都掛著商戶信息屏,讓顧客掃碼更安心;江蘇蘇州雙塔市集咖啡、鮮花、文創(chuàng)一應俱全,精致與煙火氣并存……為市井煙火鑲上“金邊”,城市更新也能從小處著手,把生活美學融入街頭巷尾,用民生關(guān)懷沁潤人心。
風景不只在山川湖海,也在柴米油鹽、瓜果蔬菜中。那些沾著土的蘿卜青菜、泛著光的鮮魚蝦蟹,便是寫給生活的浪漫詩行。當年輕人舉著手機穿行于菜攤之間,在掃碼支付與討價還價交織的喧鬧中,一幅熱氣騰騰、生機勃勃的生活畫卷徐徐展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7日 10 版)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