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如果不會雞,千萬別瞎雞。

過年老家親戚聚會,來了位剛退休的中學數(shù)學老師,經(jīng)驗豐富,引來了好幾位中小學生家長湊過去咨詢。

說是咨詢,聽上去更像是吐槽。

有位家里讀三年級孩子的爸爸先開的頭,說孩子一二年級成績都很好,大考小考都沒下過95,但到了三年級,成績就有點跟不上班里的第一集團了,于是聽別人介紹,去外面報了班,一節(jié)語文,一節(jié)數(shù)學,上了一個學期。結果,上學期期末,語文考得不錯,數(shù)學卻依然不見起色,甚至還略微退步了些。自己琢磨著可能是這個數(shù)學班的老師不給力,于是想來讓老教師推薦一下別的機構老師——最好是“名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教師沒有順著他的話茬,反倒問了幾個跟數(shù)學無關的問題,然后打開手機,給他介紹了一個語文老師,囑咐他說,把現(xiàn)在報的兩個課都退了,去上這個老師的課,一周三次。

這位爸爸聽了有點懵,但看著老爺子篤定的神情,也沒多說什么。

緊跟著又湊過來一個初中生的媽媽。女兒今年八年級,之前成績一直不錯,所以都是緊跟校內,從沒去外面補過課。但今年眼看著就要中考了,數(shù)學卻學得越來越吃力,女兒說班里的學霸都在外面補課,自己沒補,所以跟不上。于是也去外面報了班,想著能追上學霸們。但結果卻事與愿違,不但數(shù)學成績沒有明顯進步,其他學科也掉了下來。如今全家都很著急,小孩心態(tài)也有點崩,想問問老教師有沒有什么好辦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爺子也追問了幾個問題,然后跟她說,把班退了,多跟學校的數(shù)學老師溝通,把校內的作業(yè)和錯題本這些基礎的東西做好,就夠了。

“就這么簡單?”家長有點目瞪口呆??粗鴭寢尳箲]的樣子,老爺子又安撫了幾句,家長聽了點點頭,也走了。

清明過后一周的樣子,大家又聚了一次。這兩位家長都頗為鄭重地跑過來感謝老教師。

三年級的爸爸說,回去就把原來的機構課都退了,換了那個語文老師的課。一開始還覺得挺忐忑,感覺補課沒補到點子上,但前不久期中考試了,小孩語文數(shù)學都進步了,尤其數(shù)學,上學期經(jīng)常在應用題上失分,這次考試居然做了全對!家長會的時候,老師夸他進步非常大。這么快就有那么顯著的效果,想想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看來姜還是老的辣啊。

初中生的媽媽也來了,這次還把女兒帶來了,小姑娘很有禮貌,看起來也很有靈氣。她媽媽說,這學期開學考了兩次月考,每次都有進步,不僅是數(shù)學,其他科也回到了正軌上。上學期因為排名下跌,女兒心理負擔很重,報了好幾個班,還要做額外的作業(yè),每天都要學到很晚,平均只能睡五六個小時。后來聽了老教師的話,把校外的補課都退了,多出來的時間自己整理知識樹、錯題本,每天也能多睡兩三個小時,不但成績上去了,狀態(tài)也好了,所以這次特地帶來當面謝謝老教師的指點。

老爺子很開心,又說了幾句勉勵的話,賓主盡歡。

家長走后,我湊了上去,問老爺子,為什么這兩個孩子看上去都是補課效果不佳導致的問題,卻給了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法?

老爺子呷了口茶,開始給我解釋起來?,F(xiàn)在很多家長和小孩有一個誤區(qū),以為學科成績不好,靠補課就能解決。尤其不少家長還背著一種虛假的道義上的“責任感”,覺得孩子成績差,自己出錢給他報個班,就是盡責了;報班了,再學不好,那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了,家長就沒有那么大的負罪感了。

說到這里,老爺子哼了一聲,一字一頓地說,實際上這就是典型的“自我感動”,大錯特錯。

而現(xiàn)在市面上好些機構呢,為了賺錢,就故意去迎合家長和孩子的這種心理,他們的課程設計并不是基于解決孩子長期的學習問題的,而是為了考試“提分”來的。為了提分效果顯著,這些課都教什么呢?無非是一遍遍刷基礎知識、基礎題型,甚至去押每次單元考、期中期末考的題。但這種搞法,讓那么小的孩子,就去搞題海戰(zhàn),反反復復刷一些沒什么難度的題,原本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學習興趣立馬就磨平了,考試成績越來越差也在情理之中。長久下來,就會陷入“越補越差”的死循環(huán)。

聽到這里,我有點似懂非懂,又接著追問,那為什么那個三年級小朋友,你給他推薦一個語文老師的課,反而能提高數(shù)學成績呢?

老爺子嘖了一下嘴,有幾分得意,說,這孩子數(shù)學上的問題,病根兒就不在數(shù)學本身,而是閱讀能力。現(xiàn)在小學數(shù)學,教法和考法跟原先大不一樣,重應用,題量大,閱讀量也大,還時不時從古籍里摘一段出來作為題干。那孩子的數(shù)學基礎其實挺好,但問題是平時讀書太少,閱讀面很窄,所以碰到這類型的題目要么看不懂,要么理解錯誤。所以,我給他推薦了一個主抓閱讀的老師,一周三次,課外還有作業(yè),拓寬閱讀面,提高閱讀能力。這是實打實的能力提升,不但能反映在語文學習上,對數(shù)學成績也大有幫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確實有道理,我回應道,那位初中小姑娘呢?她的病根兒又在哪呢?

她么,壓根兒就沒??!真要說哪里有問題,就是平時學得太累太苦了。現(xiàn)在初中生普遍太累,學習時間比996的牛馬還要長。而且這姑娘現(xiàn)在八年級,平面幾何開始上難度了,如果之前沒有接觸過,確實會有點不太適應。說到頭,并不是她學不會,而是她的腦子需要一些時間來從頭開始構建平面幾何的知識體系。所以,成績有點波動很正常。但問題就出在這,家長總是忽略各個知識模塊之間的差異,以為成績應該保持線性,不應該有很大的波動。一看成績下來了,就焦慮,就著急,自己呢又使不上勁,于是,出于“托舉”孩子的“善意”,去給孩子報班。結果,反而讓孩子原本就已經(jīng)捉襟見肘的時間愈加緊張了。最后,非但學不好,連休息都休息不好了。這種情況下,能考好嗎?

聽了這一席話,我覺得這老爺子有點像以前的老中醫(yī)(褒義)。一般人看病都是頭疼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剛吃藥的時候,確實可能有點效果,但卻抵不過這病會反復發(fā)作,因為最終的病灶并沒有消除;而他呢,是先找到病根兒,然后對病根兒下藥,最終做到藥到病除。

回來后又反復琢磨了老爺子的話,反過來又想想身邊那些看上去很“雞”的家長,其實大都沒有“雞”到點子上,甚至可以說是“又菜又愛雞”,他們往往容易陷入以下幾個誤區(qū)。

首先,正如老爺子所說的,這些家長容易陷入瘋狂報班的自我感動之中,覺得家長在孩子學習上的責任主要就是報班,報了班等于盡了責,報了很多班等于非常盡責,卻絲毫不去思考孩子在學習成長上的真實需求,以及報的班是否符合這些需求。說白了,這些家長本質上就是試圖用戰(zhàn)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zhàn)略上的懶惰。

第二個常見誤區(qū)是,盲目從眾。很多愛雞娃的家長經(jīng)常忽略雞娃最重要的前置條件:要首先了解自己的孩子。現(xiàn)實中,很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情況壓根不了解,只是跟在別人后面追隨模仿,在各種雞娃群、公眾號這里聽一耳那里看一眼,生搬硬套所謂牛娃路徑,缺少獨立的思考,這樣的結果當然不會好,只會既折騰了孩子又折磨了自己。

圖源:《小舍得》劇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小舍得》劇照

還有一個常見問題是,一些家長在雞娃這件事上過于短視,沒有長期目標和規(guī)劃,也無法長期堅持。比如,一些家長從小學開始就緊盯著校內成績,一二年級考試的時候錯幾道口算就跟天塌了一樣,回了家就在這些地方拼命“雞“孩子,動輒錯一罰十甚至錯一罰百。同時,卻忽略了學習路徑上更加重要的學習習慣和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舍本逐末的短視行為,必然無法長久堅持,最后也只能是得不償失。

對了,老爺子末了還跟我們說了一句,如果不會雞,千萬別瞎雞。理是這個理,可問題是,又有多少熱心雞娃的家長會承認自己不會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