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過樹木的枝葉,總能看到一群佩戴向日葵徽章的身影早早來到學校。他們時而俯身傾聽學生的煩惱,時而站在講臺傳授法律知識,時而又在家訪的路上匆匆前行,他們就是瑞麗邊境管理大隊的“向日葵”輔導員。他們以愛為養(yǎng)料,以法為根基,用心守護青春幼苗向陽綻放。

4月的季節(jié),初二班級的教室里,小恩把臉深深埋進臂彎。輔導員張生權在組織召開安全主題班會時發(fā)現,這個平日內向的女孩正在作業(yè)本上反復涂改著“不想上學”的字樣。當日放學后,張生權就與班主任前往小恩家?!昂⒆涌傉f學不會,我們也不懂怎么教……”母親手足無措地搓著衣角。通過家訪談心、定制學習方案、鼓勵參與活動,這個一度想要輟學的女孩重拾書本。這樣的轉變正是瑞麗邊境管理大隊守護未成年人“向日葵”計劃的縮影。這樣的故事在“向日葵”計劃中并非個例。該大隊針對邊境地區(qū)教育現狀,建立起一套精準幫扶體系。他們通過個性化的輔導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針對青春期學生心理脆弱、法律意識淡薄等問題,創(chuàng)新構建“四早”預警機制:早發(fā)現、早介入、早預防、早處置。配套實施的“六個一”工程(一人掛一班、一校一驛站等)成效顯著,累計開展普法活動284場,勸返9名輟學學生。

“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陽光正穿過烏云……”在向日葵驛站的心理輔導室,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輔導員楊晨正在帶領學生進行正念訓練。沙盤游戲區(qū)擺滿學生創(chuàng)作的心理沙畫,解壓墻上貼滿彩色便利貼,就連窗簾都印著向日葵圖案。

青春期特有的敏感與躁動在這里得到溫柔接納。15歲的阿強這個月因為曠課打架來到驛站“報到”。輔導員了解事情經過后,先后4次家訪,最終用“體驗式教育”打動他,帶他參觀看守所、旁聽法庭庭審。同時,輔導員通過“父子書信計劃”“角色扮演游戲”等方式,逐漸打開心扉,引導他走向正途。

翻開“向日葵”輔導員的教案,里面分類整理著涉校園欺凌、網絡詐騙等典型案例。近日,民警圍繞盜搶騙、打架斗毆、欺凌霸凌等校園高發(fā)案(事)件,收集整理涉未成年人警示案例庫,輔導員結合日常工作,以真實案例為切入點,為學生講述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嚴重后果,教育學生引以為戒、舉一反三。

在“云南省最美政法干警”沈陽的思政課堂上,邊防戰(zhàn)士的戍邊故事讓少年熱淚盈眶;在檢察院開放日,模擬法庭的莊重氛圍讓法律意識深入人心。這些成果讓“向日葵”工作模式在德宏州未成年人管理教育工作中成為焦點,今年1月,該模式作為德宏州未成年人保護示范項目全面推廣。

記者 楊子莊 通訊員 章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