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侯長亮, 80后,湖南邵陽人,一個從偏遠農(nóng)村走出來的孩子。

大學畢業(yè)后,我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選擇去大山深處支教,起初只是計劃支教2年,沒想到一呆就是11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與曾經(jīng)教過的孩子合影)

支教的路上,有收獲也有遺憾,有苦澀也有甘甜,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我也在成長,也在受教育。

支教最甜蜜的收獲,莫過于遇到一份志同道合的愛情。我們拿著微薄的補助,過著艱辛的生活。

當我們能為一件困難的事始終堅守時,那只有一種解釋,就是熱愛!

支教

選擇去貧困山區(qū)支教,也是在安慰曾經(jīng)靠補助讀完大學的自己。

我出生在湖南邵陽一個偏遠的農(nóng)村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在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就去世了,留下一個經(jīng)濟拮據(jù)的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老家土坯房前留影)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貧困在我童年的記憶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我們兄弟三人和父母住在不足7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這座小小的土坯房,承載著童年太多歡樂和幸福,也記錄著更多艱辛和苦楚。

小時候,母親身體經(jīng)常生病,生活的重擔幾乎全壓在父親一個人的肩頭。每到農(nóng)活不太忙,父親就去幫人修房子打小工、下煤礦挖煤,經(jīng)常累得流鼻血。

每年7月份搶收搶種之際,父母就帶著我們?nèi)腿思腋赊r(nóng)活。窮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我們每人一天也能掙幾十元。

記得11歲那年,為了給我們攢學費,父親去了廣東打工。臨近過年,村里其他去外地打工的人都早早回來了,而我的父親直到除夕才回家。

后來才知道,父親辛苦一年的血汗錢,被包工頭卷走了,父親討薪無果,在社會機構(gòu)的幫助下才回了家。那次年夜飯,全家都沒吃出團圓和喜慶的味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家人合影)

父親沒拿到一分錢,我們新學期的學費沒了著落。

沒辦法父母只能到處借錢,直到開學的前一天,也只借到了幾百元錢。這哪夠我們?nèi)说膶W費,父親只好和學校商量,其它的先欠著,后面慢慢補,學校同意了。

家里再難,父母就是到處借錢,也要供我們讀書!

生活的種種經(jīng)歷,讓我深知窮人的孩子讀書有多難。讀書這條看似最容易的出路,我卻走得如此艱難。所以,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

2007年,我考上了湖南文理學院計算機專業(yè)。在國家貧困生政策資助下,才得以入學。

大學生活我過得緊緊巴巴,除了學習生活外,基本沒有其他開支。

為了養(yǎng)活自己,我開始勤工儉學。課余時間發(fā)傳單、當家教、做小時工……能做的我都做,只為賺取學費和生活費,減輕家庭負擔。

大學生活雖然美好,卻也短暫,時間在不經(jīng)意間悄悄溜走。臨近大學畢業(yè),同學們都在忙著找工作,當時我的專業(yè)就業(yè)前景不錯,也想留在大城市工作。

但最終因為一件事,改變了我的決定。

當時,學校組織“大學生志愿服務(wù)西部計劃”報名,招募大學畢業(yè)生去西部支教,支教的想法在我心里悄悄萌生。

在下決心前的2個月,我猶豫不決搖擺不定,猶如行走在漫無邊界,沒有方向的荒原,不知該去向何方?

但想到自己小時候的讀書經(jīng)歷,想到山村孩子求知的渴望,想到上學時受到的國家資助,仿佛有一道光在引導我前行。

人這一輩子總要做點對國家、對社會、對人生有意義的事情。我決定走進大山,去幫孩子們一把,扶他們一程。

起初,我只是想完成2年的志愿者支教計劃然后回城市找工作賺錢養(yǎng)家,連自己也沒想到會在大山堅守11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的大學畢業(yè)照)

愛情

漫漫支教路,最幸福的莫過于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伴侶,從此路上不再孤獨。

2011年大學畢業(yè),我來到廣西河池大化瑤族自治縣雅龍鄉(xiāng)尤齊村小學支教。這個縣是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廣西4個極度貧困縣之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學生幫家里在山縫的土里種莊稼)

自然條件惡劣是導致這里極貧的主要原因。這里有世界上密度最大、數(shù)量最多的喀斯特峰叢,層巒疊嶂、山高路陡。

因石漠化嚴重,水土無法保持,有“九山無水一分地”的說法。

進山那天,我和一起來支教的兩個朋友運氣不錯,幸運地搭上了時有時無的回村“班車”。從縣城到村里,山路走了五個多小時,在離村子十公里的時候,路就成了土路了。

我來之前,專門查閱了這里的情況,做好了吃苦的心理準備。但紙上讀來終覺淺,如果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那種窮苦是從書上無法體會到的。

現(xiàn)實還是給了我一個下馬威。學校條件艱苦,我們在學校一間閑置的教室里,擺幾張床、拼幾張桌子,就成了生活、辦公、學習的地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廣西支教時,與一起支教的朋友家訪)

學校老師不夠,我自己帶一個60人的班,不僅當班主任,語文、數(shù)學、音樂、體育、書法、美術(shù)等所有的課都由我一個人教。

白天上課,晚上批改作業(yè)和備課,還要照顧寄宿的孩子,每天都很充實,卻從不感覺累。看到他們仿佛看到我的童年,我忍不住奉獻的沖動。

這里生活不易,缺水是頭等難題。當?shù)貫榱私鉀Q缺水問題,修了很多露天“水柜”,用來收集雨水。

學校也建有兩個“水柜”,靠近路邊的水呈黃色,大家戲稱王老吉,大樹底下的叫綠茶,我們?nèi)粘I罹鸵揽窟@兩個水柜的水。

到了冬季缺水期,甚至連水都沒得用,但我們?nèi)匀槐3指锩鼧酚^主義精神。

家訪是支教老師的業(yè)余必修課。在這千山萬弄的大山里,學生的家散落在大山各處的山洼,去家訪要爬很高的山,走很長的路。

通過家訪能了解每名學生的家庭情況,甚至能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

記得一天下午放學前,一個學生過來問我,今天去不去她家,如果不去的話,下學期她可能就上不了學了,爸爸要讓她輟學去打工。

那天本來有別的安排,聽她這樣說,我立即改變決定,去家訪。走了很長時間的山路,翻了好幾座山,到她家的時候,簡陋的屋子里已點上了煤油燈。

我和支教的朋友一起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她爸爸最后終于答應(yīng),讓孩子繼續(xù)上學。

三年后,我得知,她初中畢業(yè),去讀了學前教育,畢業(yè)后也想回大山當一名老師。有一次,她聯(lián)系上我,跟我說“上天不會虧待每一個不放棄努力的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去家訪的路上)

2年的支教計劃,在大山深處寒暑交替中,很快就結(jié)束了,我們也到了要離開的時候了。

走的那天,孩子們都來送行。臨行前齊聲唱起了《再見》,“我會牢牢記住你的臉,我會珍惜你給的時間……要分別,我的眼淚就掉下來”。

一邊唱一邊追著跑出了好遠,一直喊著“老師,再見!”孩子們哭得傷心,我也淚流滿面。

那日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因為這是我記憶最深刻的,也是我支教以來第一次分別,也是第一次為了山村的孩子流淚。當時我就在想:離開的決定是不是錯了?

離開山區(qū),我在深圳找了一份工作,但是始終都找不到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

因為,我的心里還惦念著深山里的孩子,想著那里未完成的工作。身在城市,心早已飛回大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孩子們追著車跑,我也不停地向后望)

2個月之后,我辭掉深圳的工作,拿著攢的3000元錢,以個人行為再次回到我支教的大山。

看到孩子們欣喜的眼神,我心里很踏實,覺得回來把未完成的事做完,是正確的決定。

2015年,因為我的支教事跡,我被評為廣西公民楷?!笆笮侣勅宋铩保齺砻襟w鋪天蓋地的采訪,我的支教故事宣揚得滿天飛。

這時候,猶如一間黑暗的房子里,突然打開了聚光燈,并且只照在我一個人的身上,十分刺眼。

我無法應(yīng)對這突如其來的關(guān)注,擔心這些光環(huán)會讓自己忘了初心。

為了能專心為山村教育做更多的事,我選擇離開,去別的地方支教。臨走前我流著淚,給孩子們寫下了一封長長的辭別信。孩子們,請原諒老師那時的不辭而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離開廣西前留給孩子們的照片)

之后,我又在貴州畢節(jié)支教了2年。這里實在太缺老師了!

我第一個學期在一個苗族學校支教,學校有700多個孩子,老師卻只有十幾個。第二學期,又兼顧了一個有300個孩子的學校。

有時候,我們支教的老師同時在2個學校上課,只能騎著摩托車,沿著山路來回穿梭,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2年間,我和身邊的支教朋友,做了大量工作,在線上線下和當?shù)赝瑫r招募老師。

2017年,我所支教的學校來了8名在編老師,我覺得這里已經(jīng)不需要我了,又選擇去尋找更需要老師的地方。

每一次改變支教地點,我都是先在網(wǎng)上尋找,然后結(jié)伴去實地走訪。

我選的支教學校一次比一次條件艱苦,因為越是大山深處越是缺老師。那里也正是我要去的地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在貴州支教時家訪)

2017年,我來到了現(xiàn)在的支教學校,云南昭通彝良縣海子鎮(zhèn)新場村向陽小學。

也是在這里,我意外收獲一份志同道合的愛情,遇到了我的妻子雷宇丹老師,一個出生在農(nóng)村手藝家庭的湖南瑤族女孩。

早在2015年,當時還在讀研究生的雷老師就聯(lián)系上我,跟我談到她有支教的想法,因為還沒有完成學業(yè),只好作罷。

2017年,雷老師研究生畢業(yè),辭掉了已經(jīng)在上海找好的工作,聯(lián)系到我,表示一心想來支教。

我擔心她是一時沖動做出的決定,就約她結(jié)伴一起先去走訪支教的學校。在嘈雜的火車上,雷老師一路都在安靜的看書。

那時,我就注意到了她,心想如此沉靜的一個女孩,不會做出沖動的決定。走訪了學校后,雷老師決定留在這里支教。

雷老師多才多藝,她教孩子們畫畫、寫毛筆字、跳竹竿舞、讀繪本,自己花錢買陶笛,教孩子們學樂器。

在一起支教的日子里,我們相互扶持,相互幫助。教學上我給她指導,生活上她給我關(guān)心,又因為目標一致,信念相同,我們走到了一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教學生們練習書法)

2020年臘月十八我們領(lǐng)了結(jié)婚證。本來也是要舉行婚禮的,可是考慮到疫情原因,我和雷老師商量不舉行婚禮。

雖然沒有舉行婚禮,但我們的婚紗照卻沒少動心思。為了省錢,為了拍出特色,更為了拍出意義,我們最終把婚紗照的拍攝地選擇在自己支教的學校,支教的山村。

我們把山村教育、山村孩子、支教大山等元素融合進去。用自己的婚紗照,為山村教育代言,為山村孩子代言。

今年,已是雷老師在云南支教的第五年。我和雷老師的支教初心一直都在,只要我們還在支教,就會一直堅守。

心有堅守,才能腳踏實地。腳踏實地,才能仰望星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的婚紗照)

堅守

螢火雖微,聚之如炬。對于鄉(xiāng)村教育,我總是試圖像螢火蟲一樣可以帶來一點光。

11年來,風風雨雨不容易。我最虧欠的還是家人,每月880元的支教補助,很難反哺拮據(jù)的家。

猶記得我把支教決定告訴父母時,他們沒有反對,只說“西部支教很艱苦,你自己考慮清楚。”我回答了“嗯”,再也沒說話。

這些年我見證了山村教育的發(fā)展。在國家精準扶貧和社會愛心力量幫助下,山村教育的現(xiàn)狀有了很大改善。

路通了、電通了、網(wǎng)通了,有的建了新學校,教室裝了多媒體,孩子們吃上了營養(yǎng)餐,九年義務(wù)教育讀書都是免費的。

我?guī)У牡诙脤W生沒有一個輟學,為此而倍感欣慰和高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和暑假來支教的大學生)

期間,我利用暑假多次到高校宣講支教,吸引更多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來到大山支教。每年假期,也有很多大學生主動聯(lián)系我,到山村來走訪學校和短期支教。

我雖螢火,卻心懷燎原的夢想。螢火雖微,聚之如炬。

但是我收獲最多的還是感動。

在每一個大山的學校,都有一些代課老師,他們沒有編制,也是拿著微薄的補助,卻一直堅守大山幾十年,他們是當代真正的“天行者”,也是我堅守的力量源泉和學習榜樣。

我只是千萬支教老師的一份子,在大山深處、在戈壁高原、在那些艱苦的地方,都有像我一樣的螢火蟲在堅守。

他們恰似點點紅爐之雪,散落在人間化作照亮夜的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山村代課老師在上課)

無論路走多遠,我都不會忘記為什么出發(fā)。

即使再深的山,再遠的路,再艱苦的生活,只要那里缺老師,只要那里需要我,我仍會選擇不回頭,走下去,把青春獻給大山,讓生命為孩子綻放。

真實人物采訪: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里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跡,這里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感謝您的喜歡!

(本文章根據(jù)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罢鎸嵢宋锊稍L”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guān)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口述 | 山村支教亮亮老師

撰文 | 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