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于5月5日在北京保利劇院推出京劇程派經(jīng)典《鎖麟囊》的北京京劇院程派第三代傳人張梓溪,近日走進北京市第35中學,參與教工京劇社團開班儀式并開講第一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另一種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35中教工京劇社團的老師們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更有老師講述了自己通過電視劇《大宅門》喜歡上京劇武生的經(jīng)歷,并將這種突然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之美的感受稱作“血脈覺醒”。從事音樂教學的老師林建華更是現(xiàn)場展示了自己跟著視頻學唱的“春秋亭”,并得到了張梓溪“唱的有骨頭有肉,唱出了輕重緩急”的評價。

半小時的授課內(nèi)容包括了發(fā)聲和念白,依托《鎖麟囊》的經(jīng)典唱段,近20位老師跟隨張梓溪感受著京劇藝術的口傳心授。通過張梓溪的演唱,近在咫尺間,程派藝術的獨特唱腔和氣息運用,讓老師們在下課后還直呼一時無法從課堂的氛圍中跳出來,依然沉浸其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音樂與戲劇教師林建華在自己從事的音樂教學中,以往碰到戲曲單元,總感覺自己的教學沒有完全傳遞出戲曲之美,“而通過這樣的京劇學習,我可以先賦能自己,再賦能給學生,帶給他們一個更加準確且美好的戲曲體驗。”35中黨委書記鐘淳表示,“教工京劇社團既豐富了老師的文化生活,同時也讓校園更有煙火氣,讓大家更加熱愛生活、享受生活,而老師們的這種內(nèi)驅力又能夠激發(fā)到學生身上,形成正向的傳遞,共譜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教育交融的圖景?!?/p>

作為程派傳人,張梓溪之前曾經(jīng)進校園為孩子們教授京劇課,此次是第一次為老師們上課,“此前聽說35中在音樂教學上很有特色,其實音樂與京劇有相通的地方。由于老師們教學工作繁重,我們將利用每周一次的中午休息時間,每次40分鐘的課程包括20分鐘唱念、20分鐘身段,希望通過將近一個學期的相互學習,將程派看家戲《鎖麟囊》中的美好故事及旋律和身段,帶給老師們。提升對程派藝術、對京劇、對傳統(tǒng)文化認知的同時,如果還能把眼神練好、把氣質提升,或許老師們就會更有共鳴?!?/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佳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