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流場景率先跑通自動駕駛商業(yè)化。
作者|云凡
本周,九識智能官宣完成近3億美元B輪融資,這是近幾年自動駕駛賽道中最大金額的融資項目之一。
這家成立不到4年的企業(yè),用實打實的數(shù)據(jù)證明了自動駕駛的商業(yè)化可行性——2024年實現(xiàn)3000臺無人物流車交付,在手訂單近萬臺,業(yè)務覆蓋全國200個城市,并進入新加坡、日韓及中東市場。
九識智能的突圍路徑值得深思:當行業(yè)還在為Robotaxi的落地困境爭論不休時,九識選擇從城配物流這個賽道切入。九識智能判斷:城配物流會成為智能駕駛落地第一站。
創(chuàng)始人孔旗在與「甲子光年」的對話中反復強調:“自動駕駛必須回答三個基本問題:賺誰的錢?客戶是誰?客戶為什么買單?”
這種務實思維讓九識構建了“技術-場景-數(shù)據(jù)”的黃金三角:技術層面突破L4算法,場景層面鎖定剛需的物流配送,數(shù)據(jù)層面通過規(guī)?;\營持續(xù)迭代。
從算法研發(fā)到整車制造,從供應鏈管理到售后服務,九識打造了自動駕駛行業(yè)罕見的全鏈條能力。其模塊化設計的車型支持快遞柜、環(huán)衛(wèi)設備等多種改裝,滿足不同場景需求。這種產品化思維使得九識的無人車獲得了快遞網(wǎng)點、生鮮配送等客戶的認可。
隨著交付量的持續(xù)增長,九識智能正在為行業(yè)探索一條商業(yè)化路徑。
本文,「甲子光年」對話孔旗,深度拆解九識智能的創(chuàng)業(yè)路徑、技術內核、產品定位與應用場景。
1.談企業(yè)定位與技術內核
甲子光年:如果用三個關鍵詞總結資本眼中的九識,你覺得會是什么?
孔旗:第一個肯定是技術,第二個產品,第三個是務實。
甲子光年:我知道,你最早在百度硅谷自動駕駛初創(chuàng)團隊,是當年百度最年輕的技術委員。后來你創(chuàng)業(yè)為什么選擇無人物流車賽道,而不是當時還很比較性感的Robotaxi?
孔旗:Robotaxi一直很性感,但是我覺得自動駕駛的關鍵點在于,有沒有一個真的有規(guī)模的產品。
因為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依賴規(guī)?;膽?、廣泛的路測數(shù)據(jù)、應用場景的普適性。從這幾點來說,最難的就是城市道路上面的自動駕駛,因為它是一個不確定性的場景,周邊有好多交通參與者。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技術和商業(yè)化一定要匹配。就像特斯拉,它是新能源車配合輔助駕駛,它可以拿到很多數(shù)據(jù),因為大家會為它的新能源車買單。對于L4級城市自動駕駛能力來說,很關鍵的就是要有產品讓客戶買單,(商業(yè)化應用)最早的肯定是載貨。
甲子光年:在你們的介紹材料里有這樣一頁,講智能駕駛落地預測:“低速大于高速,載物大于載人”,你們判斷“城配物流會成為智能駕駛落地第一站”,能不能給我們解釋一下這個邏輯?
孔旗:自動駕駛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能不能有大規(guī)模數(shù)據(jù),以及這些數(shù)據(jù)是不是需要自己花錢砸出來。
最初一定是從載貨場景開始,因為載物對自動駕駛的容錯率要求相對較低。所以(自動駕駛的發(fā)展路徑)一定是從中低速載貨場景開始,逐步拓展到中高速和其他載人場景。在積累了大量數(shù)據(jù)和算法驗證后,其實就順理成章。另外就是在供應鏈和產業(yè)鏈上進行整合。

甲子光年:那我們回到無人物流車這個話題,這個賽道最大的痛點是什么?
孔旗:最大的痛點我覺得還是整個體系的建設。
我們原來認為,只搞一個算法、或者只搞一個產品、搞出來一個車就可以?,F(xiàn)在我們的認知是,它需要一個體系,包括售后服務、交付過程,甚至運力服務等。在這個過程中,涉及供應鏈管理、生產制造、品控質量,以及售后服務和運營調度等等。這些內容相比過去單純搞算法,變得更加豐富了。
甲子光年:這個賽道在你眼中性感嗎?
孔旗:性感。這個我感覺是一個全新和很大的賽道,在我看來(無人物流車)是結合了人工智能的數(shù)據(jù)積累的馬太效應,同時它還有智能車的供應鏈的整合能力。
在汽車領域,大家總是說”軟件定義汽車“,但是我不覺得這種交互娛樂軟件是定義汽車,其實真正定義汽車的也可能不是輔助駕駛,而是自動駕駛,因為它帶來的是整個產業(yè)鏈里的核心價值的轉換。
甲子光年:我很好奇一個問題,自動駕駛存在“鄙視鏈”嗎?無人物流車賽道在所有自動駕駛公司中,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生態(tài)位?
孔旗:在美國,好多公司都在搞Robotaxi,國內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一開始也是順著這個思路去做的。但還是回到我們剛剛那個邏輯,最終技術的進步是來自于規(guī)?;瘮?shù)據(jù)的積累、長尾問題的解決,以及供應鏈和產業(yè)鏈的整合,只搞一個算法沒法形成一個產品或者一個產業(yè)。所以現(xiàn)在,大家慢慢地意識到這一點。
甲子光年:形容一下,做好無人物流車,它的技術難度如何?和其他自動駕駛場景相比是更簡單還是更難?
孔旗:我覺得還是挺難的,甚至說,完全不太一樣。
我一直覺得載人的自動駕駛終極形態(tài)應該是小巴車,而不是目前的Robotaxi形態(tài)。如果能夠實現(xiàn)純L4級別的自動駕駛,那么大家應該在車里面喝茶、打摜蛋。
從載貨的角度來看,載貨車輛實際上可以率先實現(xiàn)完全無人化的電子電器設計。在完全無人的情況下,算法要做到足夠的安全性,因為不可能有人接管,也不可能讓遠程客服盯著多個屏幕進行監(jiān)控,這樣的模式成本太高,是不可能商業(yè)化的。
所以,載貨車輛的自動駕駛,一定是非常安全的軟硬件結合的解決方案。
甲子光年:假如兩家無人物流車放在一起比一比技術領先性,可以怎么比?有什么關鍵指標?
孔旗:我們比較關注的指標是萬公里的故障率這些,但最核心的還是要看產品在市場上的接受程度。
甲子光年:之前有機構和我們提到,如果非挑一個必須投資九識智能的原因,就是團隊不僅有豐富的技術積累,更有商業(yè)化落地閉環(huán)的經驗,這在行業(yè)里很稀缺。所以你們團隊初創(chuàng)期是什么樣的構成?你會如何形容你們之間的相處過程?
孔旗:我們團隊在一起合作比較長的時間了,最早在百度硅谷一起研發(fā)Robotaxi的車輛和技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算法這些的認知也是逐漸在進化。
最早的時候,我們其實是一幫完全搞算法、搞技術的人,但算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要應對更復雜的corner case(不常遇到的場景),就需要更大的規(guī)模。它就必須得是一個產品化的東西,而且要軟硬件結合。
所以那時候,我們從一個純算法和軟件的思路,進一步轉化到做出真的軟硬件一體的產品。而且這個軟硬件一體的產品還得看誰買單,能不能帶來真實價值,這些對我們來說是很關鍵的轉變。
我們堅定地認為,自動駕駛最先規(guī)?;模欢ㄊ窃谖锪鲌鼍爸邪鸭夹g和產品打通。從較小的車型開始,逐漸變成一個更大、速度更快的車輛,并在無需安全員的情況下實現(xiàn)高級別自動駕駛能力,同時為客戶提供就近的服務保障。這是我們對這一業(yè)務本質的理解。
在戰(zhàn)略層面,我們就想得很清楚,技術和產品必須匹配,如果技術過于領先,但是沒有匹配的產品,這個飛輪轉起來其實還是會很卡頓。
甲子光年:很多無人駕駛或者自動駕駛公司,他們會面臨團隊里面的“技術派”與“場景派”的撕扯,你們有這種撕扯的過程嗎?
孔旗:我們好像還好。技術和場景是分不開的,我們更像一個標準化的產品公司。
技術方面,我們可以進行很多研發(fā),比如提升各種算法。而場景,在我看來,是為了打磨你的產品而設定的實驗場。
甲子光年:在L4的城配領域,從2023年到今年,九識已經推出了三代量產車型,而且每一代產品設計都走在行業(yè)最前端。網(wǎng)上也有人評論說:九識這個團隊很擅長革自己的命。這一點你怎么看?
孔旗:確實,我們一直在進行產品迭代。我覺得底層邏輯還是這個產品能夠為客戶帶來價值,這是非常關鍵的。無論是車型變大、速度變快、規(guī)模擴大,還是調整定價策略或收費方式,所有這些舉措的核心目的都是為了讓產品更快地被客戶使用,給他們帶來價值。

九識無人車Z5 2023-2025 三代產品
甲子光年:這種迭代速度你們是怎么做到的?
孔旗:多走進客戶,會發(fā)現(xiàn)很多需求,然后我們就開始迭代。
甲子光年:未來你們可能迭代出多少種車型?還是說到了一定量級就會開始收斂車型?
孔旗:目前,我們應用最多的還是5立方米或8立方米的貨運車輛。現(xiàn)在也有一些新的需求,比如有客戶提出想要載重10噸以上的車輛,我們有合作伙伴想做這些車型的聯(lián)合開發(fā),那我覺得大家互補其實也挺好,能夠把產品線做得更加豐富。
甲子光年:我看到你們Z8的產品,它還可以繼續(xù)去加高,將來你們的車型是不是可以像樂高一樣去拼裝?
孔旗:對,會有很多改裝車。好多客戶買了車之后會把貨箱換掉,換成他們自己的一些東西,比如放快遞柜、放空氣凈化的霧炮機,或者是吸掃的一些設備上去。
2.談商業(yè)路徑與應用場景
甲子光年:在去年6月底的九識新品發(fā)布會中,你把九識的第一位客戶——老孫請到了現(xiàn)場。你和這位客戶是怎么認識的?九識是從哪一刻踏出了商業(yè)化的第一步?講講這個故事。
孔旗:這個故事比較偶然。他應該是查了我們的工商注冊信息,我們蘇州的工商注冊電話是前臺電話,他就直接打到前臺詢問是否可以購買和使用我們的產品。他是因為看到我們的車在路上跑,經過自己的成本核算后主動聯(lián)系我們的。當時他在我們公司待了兩三天,手寫了一份合同。這個案例讓我們更加堅定地認為,運營這件事交給客戶來做比我們自己做更好。
甲子光年:6月份老孫到現(xiàn)場和你交流了些什么?
孔旗:他現(xiàn)在過得還挺好的。他原來是一個快遞網(wǎng)點老板,經營其實并不那么樂觀?,F(xiàn)在他好像已經搞了十幾臺、二十多臺(無人物流)車隊,不僅運輸自己的貨物,還給別人提供服務。他在所有快遞網(wǎng)點老板中算是非常新潮、特別敢嘗鮮的一個人。
甲子光年:做無人駕駛的商業(yè)化有不同打法,你可以綁定大公司、占據(jù)獨供地位,也可以遍地開花、占領更多的客戶心智。你們現(xiàn)在更靠近哪種選擇?
孔旗:許多早期客戶已經成了我們的代理商或服務商,比如剛才提到的老孫,他已經開始為周邊客戶提供運力服務了。所以在打基礎的階段,我覺得中小客戶是必不可少的,有了他們的支持,大客戶才會放心下單。
而且,這些中小客戶幫助我們定義了許多剛需。比如,一個網(wǎng)點老板愿意購買我們的車,一定是因為他把賬算得很清楚。只有在中小客戶的基礎上,大客戶下的訂單才是真實的商業(yè)化訂單。
甲子光年:材料里說,九識2024年連續(xù)5個月銷量增速超45%,落地城市數(shù)量每月平均增速近10%;九識去年已經交付的無人物流車超過3000臺,在手訂單近萬臺。這些數(shù)字你滿意嗎?
孔旗:我覺得還可以做得更好一點,哈哈,但是還行了,總體還可以。
甲子光年:銷量增速為什么可以這么快?
孔旗:我覺得核心還是在客戶是否愿意買單。
我們好多客戶其實都在朋友圈式的傳播,他用了之后,朋友圈一發(fā),大家就會問他是不是真的好用、真的能省錢?所以好多老客戶愿意成為我們的代理商和服務商。
甲子光年:都是哪些人在買九識的無人車?都是什么場景?哪個場景是需求最強烈的?
孔旗:最早的時候,快遞物流比較多,像快遞的加盟商老板,他們每天需要將快遞從網(wǎng)點送到驛站、小區(qū),在2024年初,我們的客戶中大概有95%以上都屬于這一類。
但是現(xiàn)在,我們大概有40%~50%的客戶是其他類型的,比如說像運輪胎、運醫(yī)藥、煙草、蛋糕、生鮮這些越來越多了,甚至還有運輸肉類或飼料的客戶。當無人車在路上跑得越來越多,這些(新的應用場景)我們其實之前都沒有設想過。

九識智能無人車改造為生鮮配送車,行駛在無錫街頭
甲子光年:在你們交付的3000臺里,每個客戶的需求量是怎么分布的?平均每個客戶要多少臺?
孔旗:最早的時候,我們客戶是一次買2~3臺,現(xiàn)在基本上是20~30臺這樣,甚至有要100多臺的,他們想自己去做運力服務。
甲子光年:這3000臺都是整車銷售模式,還是有一部分是運力租賃模式?
孔旗:我們全部是整車銷售。因為我們覺得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就好,很多利潤,其實應該要和大家分享。
甲子光年:九識已經在約200個城市運營,發(fā)展了70家經銷商及近300家服務商。這個規(guī)模在行業(yè)內處于什么水位?
孔旗:我覺得我們布局得還是比較早的,還算比較領先。
甲子光年:這個渠道擴張速度比你預想的激進還是保守?
孔旗:比我想象的要快很多,我感覺商業(yè)的推動力量還是挺大的。
3.談產品與行業(yè)
甲子光年:你們的產品搭載的都是車規(guī)級傳感器方案,但同時擁有一個很低的售價,這是怎么做到的?
孔旗:車規(guī)級產品主要考驗的是供應鏈能力。當你的采購量足夠大時,許多合作伙伴都愿意與你合作,共同推動產業(yè)發(fā)展。所以當規(guī)模足夠大時,面向上游供應商就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大家一起共同建設這個產業(yè)。
甲子光年:去年你說,車賣爆了,這是個甜蜜的負擔。很多客戶等兩個月,每天催交付。這很考驗你們的供應鏈體系和交付售后系統(tǒng)?,F(xiàn)在這個問題緩解了嗎?有什么解決辦法?
孔旗:我覺得我們算是熬過來了,確實很麻煩。
去年,我們從只有幾個人的團隊,逐步搭建起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團隊,完善了生產、供應鏈、工藝和質量控制的整套體系,并保障了產品的質量和交付能力,這些我覺得還挺關鍵的。
甲子光年:我看了你們不同的產品, 九識的三代產品是不斷和客戶、市場需求緊密鏈接的。2023款是努力貼近用戶需求,2024款說深入理解客戶需求后的設計,而2025款更像是領先一步,比客戶想得更多。最近你對用戶市場有哪些新的思考?
孔旗:從我們的感受來看,生態(tài)系統(tǒng)正在從單一產品向多元化發(fā)展,大家分工也更加明確了。
一方面,我們的車輛可以進行改裝,與許多其他賽道的資深玩家結合,這可以通過合作來實現(xiàn)。另一方面,運營服務商本質上是在構建城市新基建。除了貨運場景,他們還涉及安防、巡檢、環(huán)衛(wèi)等領域,我們的客戶也在開展類似工作。
甲子光年:我了解到,九識已經在全國29個省份和地區(qū)獲得上路資質,是在路權獲取的城市數(shù)量和牌照數(shù)量方面增長最快的自動駕駛城配企業(yè)。有意思的地方是,九識在很多地區(qū)的上路政策落地是由你們的客戶來促成的。這和我們以往的認知邏輯很不一樣??蛻粼敢赓M勁做這件事,為什么?
孔旗:能給他們降本增效。比如,我們好多從事貨運的客戶會向工信、郵政或交通部門申請支持。當主管部門看到這是一個真實的商業(yè)需求時,他們會更加支持產品的規(guī)?;瘧谩?/p>
甲子光年:政策路權對你們來說還是問題嗎?
孔旗:我覺得全國范圍內最好能有一個統(tǒng)一的政策。但在這之前,這可能也并不是一個那么大的問題,因為很多我們自己的客戶已經在閉環(huán)內做這些事情。
甲子光年:九識在新加坡獲得了首張無人物流車牌照,也已經進入了日韓、中東市場。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在無人物流車上的異同點是什么?
孔旗:海外市場會更嚴謹,對產品的要求也更高,不能出現(xiàn)一點點問題,這非常重要。因為在海外市場,如果你的第一個客戶對產品不滿意,后續(xù)再去推動就很難。所以我們在海外市場非常注重產品質量。
甲子光年:創(chuàng)業(yè)這三年多時間,你感受到自動駕駛行業(yè)又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孔旗:大家好像更務實了一點。尤其是現(xiàn)在資本形勢不太好的時候,大家開始想:你到底賺誰的錢?你的客戶是誰?為什么客戶要買單?其實我覺得早就該想這些問題。
4.談增長引擎與社會價值
甲子光年:目前,你們的無人城配車已在 200多個城市投入運營,我看到你們的首張無人車運力網(wǎng)絡已經建成。我很好奇你們未來的商業(yè)化圖景:你們的收入增長會是線性的還是指數(shù)級的?你們的商業(yè)模式會有規(guī)模效應或者飛輪效應嗎?
孔旗:我認為增長是指數(shù)型的,這里面有三點非常重要。
第一,自動駕駛技術與數(shù)據(jù)密切相關。數(shù)據(jù)規(guī)模越大,跑的路越多,那么安全性就越高、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越高。在人工智能領域,這種數(shù)據(jù)的頭部效應非常明顯。
第二,從傳統(tǒng)燃油車到新能源車,再到如今的智能車或智能裝備,供應鏈變得更加簡化。它帶來的效果就是,頭部效應更加集中,尤其是在整個產品的設計和質量控制方面。
第三,在服務運營能力方面,區(qū)域內運營服務和車輛售后服務等服務網(wǎng)絡也會形成規(guī)模效應。
在智能車領域,這三個屬性的疊加將會使它的增長呈現(xiàn)出指數(shù)型趨勢。
甲子光年:目前這個產業(yè)的成熟度是?
孔旗:我覺得大多數(shù)還在試水階段。
甲子光年:這個行業(yè)要達到什么樣的狀態(tài),才會成為一個成熟的產業(yè)?有一個標志性指標嗎?
孔旗:在全國有2萬臺以上(無人物流車),在一些城市能夠達到500臺,這樣就會很有存在感了。
甲子光年:最終,這個市場會形成寡頭,還是會存在很多公司分而治之?
孔旗:我覺得產品型公司是一個寡頭模式,運營是分而治之。
因為產品公司有三個非常重要的點,一個是數(shù)據(jù)積累,它會帶來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的聚集效應;第二,在智能車領域,供應鏈集中會帶來生產制造和質量控制方面的頭部效應;第三,區(qū)域化服務能力方面,一旦產品公司的車輛規(guī)模足夠大,區(qū)域運營商和合作伙伴將與產品公司形成緊密綁定的關系。
這三方面因素會導致產品公司呈現(xiàn)相對來說的一個寡頭效應。而運營公司則涉及很多本土化經營的東西,比如本地化服務、本地物流和商流關系等等。
甲子光年:你理想中的九識會長成什么樣?除了它的商業(yè)成功之外,還有怎樣的社會價值?
孔旗:我覺得我們(在無人物流車領域)可能會起到比較重要的引領或帶頭作用,至少是第一批非常關鍵的角色。
在帶動起來之后,會形成幾個非常重要的生態(tài)。一個是城市新基建領域,另外對改裝的垂直賽道的這些產業(yè),可能會是一件比較有意義的事情,能夠降低城市中小商戶在貨運物流方面的經營成本,同時加快城市綜合治理和信息化平臺建設的速度。

九識無人車行駛在蘇州
5.談創(chuàng)業(yè)
甲子光年:我感覺你比我采訪過的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都更松弛。每一位創(chuàng)業(yè)者都需要精力管理,也要做好取舍。在技術研發(fā)、產品打磨或是銷售開拓、團隊管理上,你會如何分配精力?
孔旗:最早的時候,我的關注點在技術和產品的打磨。后來有段時間,我將關注點轉向市場和銷售端,思考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銷售團隊和銷售人才,我自己也帶了一段時間的銷售,包括調整價格策略等等?,F(xiàn)在,我會更多地關注組織能力的建設以及產品的進一步提升,包括算法、軟件和硬件。
甲子光年:你創(chuàng)業(yè)的最終目標是什么?
孔旗:我就想把這事干成。
甲子光年:干成如果是100的話,你覺得你們現(xiàn)在走了多遠?
孔旗:我覺得才剛剛開始。
甲子光年:誰是在你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對你最有啟發(fā)的人?你經歷過頓悟的magic moment嗎?
孔旗:我們最早的時候租用了美團的一個倉庫,做社區(qū)團購。然后同時用傳統(tǒng)車和自動駕駛車進行配送,看這個商業(yè)模式是否成立。后來發(fā)現(xiàn)這個模式是成立的,周邊的一些物流客戶也會提出來,想要租賃我們的車輛。
當時其實有一個糾結的點:要不要自己做場景、做運營。我為此思考了很長時間,還去上海找上市公司的一位老板討論。最終決定是發(fā)揮市場的力量。
我覺得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點,認清楚自己擅長干什么,剩下的交給更擅長的人去干。
甲子光年:暢想一年之后,我們如果再做一次這樣的對話,你會期待我們在聊的議題是什么?
孔旗:明年聊的議題可能會集中在自動駕駛貨運服務能力的新變化上。比如,客戶在使用貨運服務或購買商品時,會不會發(fā)生一些質的變化?在縣城中,很多不能做的事情會發(fā)生:比如農產品的上行運輸、快遞物流的下鄉(xiāng)以及夜間運輸?shù)?。很多商業(yè)模式會(在這一年)發(fā)生很大的變化。
明年如果再次討論一次,我還期待能有幾個從事城市運營的合作伙伴一起探討。
(本文封面圖:現(xiàn)場拍攝;文中圖片來源:九識智能)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