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年,一個被流放儋州的81歲老頭,活活餓死在了潭州街頭。然而,這個曾四次拜相的人,也算是死有余辜。
說起這個老頭,盡管名聲壞到了極致,誰提起來都恨得咬牙切齒,真恨不得啖其肉碎其骨。
但不管怎么說,他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就是被稱為“北宋六賊”之首的蔡京。
蔡京是福建莆田仙游人,1047年出生于官宦之家,父親蔡準曾官至太師,妥妥的朝中一品大員。
年輕時的蔡京,也是個才華橫溢、能力斐然的青年俊才,尤其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更是堪稱大師級水平。
米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被世人稱為“宋四家”之一,但是對蔡京卻十分推崇。
米芾的話說,自唐朝的柳公權(quán)以來,書法造詣上能超過他的人,也就是蔡京和他的弟弟蔡卞了。
向來性格孤傲的米芾,在書法上面輕易沒有服過誰。
能讓他說出這樣的話,足以說明蔡京在書法方面的造詣,絕不是徒有虛名,隨便說說而已。
在文采方面,蔡京跟蘇軾也很談得來,兩人曾經(jīng)也是惺惺相惜、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只不過,后來兩人在政見上有諸多不同,才逐漸越走越遠,到最后更是成了老死不相往來的政敵。
之所以說這么多,只是想要說明一點:年輕時候的蔡京,真不是個十惡不赦之人。
1070年,24歲的蔡京參加科舉考試,以第九名的成績進入了仕途。
他的弟弟蔡卞,也是同科的進士,各方面的表現(xiàn)甚至比哥哥還要突出,后來甚至還成了王安石的女婿。
哥倆為官后在仕途上一路恒通,盡管這里面有長輩提攜的因素,兄弟倆也的確是很有能力。
可匪夷所思的是,兩人雖然是親兄弟,但心性及各方面卻截然不同。
蔡卞倒是頗有父親蔡準之風,為官期間贏得了不少口碑,做得很多事情甚至就連敵對陣營的同僚都對他稱贊有加。
可蔡京卻完全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要不然也不會贏得“賊首”的殊榮。
不過,剛出仕的時候,他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甚至還得到了司馬光的高度評價。
1086年,司馬光認為募役法的弊端太多,于是就命官員在5天之內(nèi)恢復(fù)差役法。
可是大部分保守派官員,都覺得這么做不妥,畢竟募役法已經(jīng)實行很久了,突然進行改革必然會引起強烈的反彈。
但是時間到了之后,僅有蔡京的轄區(qū)完成了改革,且沒有一點反對的聲音。
別管他用了什么法子,反正是把事情做得很漂亮,也讓司馬光很是感慨:“要是官員都能跟你一樣,何愁事情辦不好!”
在為官方面,蔡京這個人也很圓滑,精通官場上的處世之道,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情商很高。
當時的北宋朝堂之上,新舊兩派鬧得不可開交。
但是蔡京卻能左右逢源,在兩派之間來回搖擺誰也不得罪。
正是憑借辦事能力和這股透鉆勁兒,他在仕途上一路扶搖直上,1103年坐到了左仆射的位置,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宰相”。
可是坐上高位之后,他掖著的狐貍尾巴就露出來了。
仗著宋徽宗的寵信鏟除異己、橫行不法,不僅把朝堂上搞得烏煙瘴氣,弄得民間也是怨聲載道,無數(shù)商人和百姓流離失所,淪為街頭靠乞討為生。
1125年,金人強勢南下,宋徽宗慌了神,立馬把皇位傳給了宋欽宗。
皇帝輪換了之后,原先被排擠和打壓的官員總算是有了出頭之日,彈劾蔡京的奏章猶如雪片一般飛到了宋欽宗的案頭。
宋欽宗也是個優(yōu)柔寡斷之輩,對蔡京這樣的亂臣賊子雖然氣憤不已,卻也只是把他趕出京城流放儋州。
雖然宋欽宗的處置看起來沒有什么力度,但是從蔡京的下場來看,遠比抄家滅門更讓人解氣。
剛被罷職那會兒,蔡京還沒往心里去,混跡官場幾十年,什么樣的風浪都見識過。
不過就是流放而已,只要手里有錢,走到哪里還能過不上好日子嗎?
可惜他想錯了,民間商賈和百姓沒有一個不恨他的,一路上連點果腹的食物都買不上,真正是千金難換一粒米。
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朝堂宰相,就這樣走到潭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湖南長沙的時候,饑寒交迫活活餓死在了街頭。
正所謂:“人在做天在看,因果循環(huán)概莫能外?!?br/>禍國殃民的蔡京,能有這樣的結(jié)果,也是冥冥之中的報應(yī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