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干燥綜合癥,我開了7副藥搞定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受赤腳老師的鼓勵,今天繼續(xù)分享我學習中醫(yī),為自己和親人調病的故事。母親一直有口干、眼干、咽干,早上起床口苦的癥狀,這是不是西醫(yī)所謂的干燥綜合癥呢?

百度一下干燥綜合癥是自身免疫力疾病。反正叫什么綜合癥,自身免疫性質疾病,就告訴你這個病不好治,或者病因不明。前年時候她去一個中醫(yī)診所看過,說是胃陰虧,肺陰虧等等,反正哪都不好。

當時我想既然哪兒都缺津液,咱就找源頭,腎主水那就滋補腎陰吧。給她用了一個月左歸丸,老人的干燥得到很大改善,但由于她處于陰陽低水平的平衡,又出現(xiàn)了腎陽虛的癥狀,服了一段時間桂附地黃丸癥狀才消失。

去年開始,她的干燥癥狀又復發(fā),因為上次調理采用單純滋補腎陰的左歸丸,效果不鞏固。沒找到更好的辦法前,這個毛病的調理暫時放下了。半個月前我突然靈光一閃,血屬陰,血虛也生燥啊,如果補津液滋腎陰同時補血,是不是有效果呢?

經過一周的思想工作(老太太說吃藥吃的太多了,吃夠了。其實就是補中益氣丸,金匱腎氣丸,三七粉等等一些補血益氣活血的日常調理)。最終她同意再給我一次機會,經過反復的思考組方如下:

當歸、川芎、熟地、白芍、麥冬、黃精、生地、酸棗仁、生姜、枸杞子、陳皮。

以四物湯打底,此外的藥物選擇要求,既能補津液滋腎陰又藥性平和。老太太雖然身體很好,但也是低水平的陰陽平衡,用藥稍熱或稍寒都不行。

選擇第一味藥是麥冬入心、肺、胃經,滋補津液同時潤肺以降腎水間接補腎,而且微寒,相對平和。黃精入肺、脾、腎經,既補肺又大補腎精,更重要的是藥性非常平和。

生地雖然性涼,但滋陰潤燥,生地是繞不過去的坎兒,考慮生地的涼性加生姜反佐,此處不用干姜,因為老人口鼻干燥。頭面部屬表,用生姜還能起到引藥達表的作用。

枸杞子藥性平和,能補腎精。酸棗仁補肝血,同時安神,解決老人失眠的問題。五味子益氣生津,補五臟之虛,同時收斂精氣不外泄。陳皮理氣化痰,防止補藥太滋膩。

就是這個小方,老太太反饋第2副后睡眠好了,第3副藥后口不干不苦,鼻子有潮氣了。還告訴我不用加減就用原方,大概她對這個方子的效果非常滿意,特別囑咐我效不更方,到今天為止吃了7副,基本解決了困擾大多數(shù)老年人的干燥問題。

近期分別摸兩周兒童和健康高齡老人的脈,發(fā)現(xiàn)老年人和小孩脈象很相似,浮數(shù)且相對常人洪大。雖然脈象相似,但本質不同。兒童如幼苗,樹干未成,五臟功能弱,需要臟腑更努力工作,隨著不斷成長,五臟功能增強脈,脈會走向緩和。

老年人如老樹,雖依然枝葉繁茂,但內臟已空,臟腑功能下降也需要更奮力工作,但會隨著元氣耗盡走向凋零。市面上育兒的書琳瑯滿目,養(yǎng)老的書屈指可數(shù)。中華民族是個重視孝道的民族,那么該如何贍養(yǎng)老人呢?

如果從脈相上看,方法很簡單:以幼吾幼的方式去老吾老。幼兒臟腑功能弱,要吃好消化容易吸收的食物,老年人同樣適用。兒童喜怒無常,老年人氣血已弱,肝腎已衰,同樣情緒多變,精神脆弱。因此用養(yǎng)兒方式去養(yǎng)老準沒錯。

同時因為孩子身體是上升的,老人身體是下降的,平時注意給老人健脾益氣補腎以固其本,會起到節(jié)約老人內臟元氣的消耗,達到益壽延年之功效。我母親的脈比同齡老人要和緩,而且重按有根。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平時注意健脾補腎。

前一段還發(fā)生了一件趣事,派出所一個小姑娘給她打電話核對戶籍信息,一直強調讓老人親自接電話,母親說我就是本人啊。人家不信,這中氣十足,哪像八十多歲的人啊。費了好大勁解釋。

今年年初,老太太感冒了一段時間不思飲食,感冒好了以后連續(xù)發(fā)作心絞痛,我給他補氣,幾天就好了,到現(xiàn)在也沒有發(fā)作。這更讓我認識到給老人補氣的重要性?,F(xiàn)在無論中西醫(yī)見心絞痛就活血化瘀,相當一部分人效果并不好,豈不知很多老人因氣虛無力推動血液而心絞痛,這時在化瘀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拔苗助長,可能起到反作用。

提示:文中處方,請在專業(yè)中醫(y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