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讀書日將至。在這個讀書日,巴金故居、巴金圖書館為豐富讀者生活、為建設書香社會、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提供幾項文化服務:發(fā)布一份讀者參考閱讀書單,與讀者共讀一個作家(黃永玉)的作品,推出一個地鐵里的閱讀攝影展,從側面反映上海市民閱讀現(xiàn)狀,以及舉辦一個巴金先生讀書巡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巴金圖書館

小時光:地鐵里的閱讀——主題攝影展

碎片化時代,生活和思維方式的巨大轉變令人始料不及卻又不得不與之同行。那么,在這種時代下,人們還會閱讀嗎?在哪里閱讀?如何閱讀?

巴金圖書館聯(lián)合澎湃新聞舉辦“小時光:地鐵里的閱讀——主題攝影展”,展出攝影師樊曄親在上海地鐵中拍攝的作品,以獨特視角反映上海市民的閱讀現(xiàn)狀。這些作品出自澎湃新聞自2018年推出的專題“地鐵上的讀書人”。展覽將于4月20日開幕,5月31日閉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時光:地鐵里的閱讀——主題攝影展4月20日開展

每張照片都是一份檔案,記錄著都市生活中那些微小卻珍貴的閱讀時刻;每一本書,也是一段只屬于自己的獨有時光,一段段融合成讀書人心湖最柔軟清晰的景象。在每一段幾十甚至十幾分鐘的小時光里,他們用書塑造出一片屬于自己的時空。巴金圖書館從這些小時光中精選最耐人尋味的五十余片,配以相對應的五十余冊書,邀請讀者共同品味和領略。

正如攝影師所說:“人們總以為,地鐵上的紙質書閱讀會由于智能終端的普及而難得一見;然而事實上,只要自己放下手機,就會發(fā)現(xiàn)手捧紙質書的讀者隨處可見。高鐵、飛機如此,每天上下班最繁忙的地鐵,更是大型流動閱覽室。這些照片都來自通勤途中的隨手記錄,你我不得不相信,地鐵上的讀書人,比想象中多得多?!?/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時光:地鐵里的閱讀——主題攝影展陳列一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巴金圖書館

巴金圖書館參考閱讀書單發(fā)布

2025年“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巴金圖書館、巴金故居公眾號特邀各界讀書人發(fā)布一份巴金圖書館參考閱讀書單。薦書人包括(以姓氏拼音排序):陳楸帆、霍俊明、簡平、李敬澤、孟繁華、潘向黎、雙翅目、楊慶祥、張定浩、張怡微等作家、詩人,房偉、傅杰、金理、羅崗、宋明煒、汪涌豪、王宏超、吳俊、謝有順、張莉、張新穎等知名學者,陳飛雪、黃曉彥、姬小琴、賈雪飛、李偉長、臧永清、鐘紅明等優(yōu)秀出版人。

結合豐富的閱讀儲存和專業(yè)眼光,他們共同為讀者推薦145冊精選好書。其中,國內作品79冊,國外作品46冊,國內文學作品66冊,國外文學作品40冊,文學作品占比70%以上。在其他類薦書中,歷史類圖書最多,世界史作品推薦較為集中。但是,總體薦書種類從文學經典到技術前沿,從古人生活到賽博科幻,閱讀視野涵蓋古今中外人文歷史社科。所有薦書中,2022年及以后出版作品為124冊,占比85%。

參考閱讀書單將于4月20日,巴金圖書館開館系列講座品牌“文壇茶話會”的第十期向讀者發(fā)布。同時,巴金圖書館與澎湃新聞共同邀請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文系主任王宏超,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史系退休教授、澎湃新聞·上海書評專欄作者李公明,作家、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創(chuàng)意寫作專業(yè)碩士生導師張怡微,以及一位讀者代表,以“談一談閱讀與日常生活”為主題進行一場對談。

巴金圖書館與澎湃新聞共同邀請嘉賓與讀者“談一談閱讀與日常生活”,講座可通過巴金故居官方公眾號預約

作為薦書人代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系教授、“澎湃新聞·上海書評”專欄作者李公明先生是知名書評人,他的圖書閱讀之廣泛和深入淺出、鞭辟入里的閱讀感悟受到許多讀者的青睞。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文系主任王宏超將提供藝術美學史的閱讀經驗,作為一名青年作家,以及寫作專業(yè)的導師,作家張怡微將提供寫作者視角的閱讀經驗。而讀者代表的加入,則是提供了廣大讀者的閱讀樣本。閱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他們推薦讀者閱讀哪些作品?講座可通過巴金故居官方公眾號預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巴金圖書館

“我最傾心的地方莫過于上海”——黃永玉作品朗讀會

在眾多作家作品中,巴金故居、巴金圖書館邀請讀者共同閱讀一位作家的作品,他就是黃永玉。巴金故居與黃永玉先生的緣分由來已久,黃先生的第一個文學作品展“我的文學行當”即由巴金故居在2013年策劃舉辦,并在上海、長沙、廣州、福州、廈門巡展而今。而今,黃先生的大幅畫作《巴先生》既懸掛在巴金故居的門廳墻壁上,也以AI動畫的樣子呈現(xiàn)在巴金圖書館的五廳。他的《比我老的老頭》《見笑集》和多種文創(chuàng)產品也在五廳展示中。

黃先生曾說:“文學在我的生活里是排在第一的”,“文學讓我得到了很多的自由”,而長篇連載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是貫穿黃先生一生的美麗的文學夢想。上世紀 40 年代,黃先生想寫一部有關故鄉(xiāng)的長篇小說,但未能動筆。90年代初,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最初部分成型,2008 年黃先生再寫《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并于次年開始在《收獲》雜志開始連載,直至 2021 年 8 月《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第三部《走讀》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部兩百多萬字的自傳體長篇小說,黃先生醞釀了八十年,凝結著他一生的感悟與智慧。

2025年4月,作家出版社推出全新版《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同時,曾在去年轟動京城的“如此漫長·如此濃郁——黃永玉新作展”將來到上海,于4月16日—6月8日在世博會博物館與讀者見面。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4月19日,巴金圖書館將在他“最傾心的地方”——上海,舉辦一場黃永玉先生作品朗讀會,以共讀黃先生文學作品的方式,回顧他豐富多彩的一生,品味他文字中的獨特魅力,紀念這位心懷文學夢想,“荒誕不羈”又深沉細膩的老頭。

作為活動主要環(huán)節(jié),巴金圖書館邀請黃永玉先生的愛女黃黑妮老師以家鄉(xiāng)方言——鳳凰話啟篇,由各界學者、嘉賓以及熱心讀者等分別用陜西話、上海話、粵語、天津話、大連話、江西話、福建話等十幾種方言朗誦無愁河的不同篇目,通過方言朗誦,感受黃先生濃濃的家鄉(xiāng)情懷和赤誠的游子之心,以這些朗朗的讀書聲,為世界讀書日的經典品讀,增添醇厚的地方味道,打造別致的閱讀體驗。同時,活動當天將與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如此漫長·如此濃郁——黃永玉新作展”聯(lián)動,展出部分黃永玉新作展相關作品,讓觀眾們先睹為快。

“書之愛——巴金與書圖片展”河海大學展

4月,巴金先生的讀書歷程也將走入南京與讀者見面。由巴金故居與河海大學圖書館共同主辦的“書之愛——巴金與書圖片展”,將于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在河海大學江寧校區(qū)圖書館開幕。

“書之愛——巴金與書圖片展”分為“讀書之樂”和“藏書之趣”?!白x書之樂”回顧了巴金先生受書籍的啟蒙和影響,向心目中各位導師學習,在書中找到奮斗的信仰,并不斷激勵自己走過黑暗歲月的歷程。“藏書之趣”展出巴金先生的藏書清單、購書單和買書經歷,并在他汗牛充棟的藏書中選出代表性的書籍供觀眾賞鑒。巴金先生一生著書、譯書、編書、評書、淘書、藏書,七十多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里,上萬冊書從他的手上經過。故居的藏書目前存有近四萬冊,其中的精華部分都選在“書之愛:巴金與書圖片展”中。實物展品中展出了巴金先生收藏的各種版本外文書籍和他購書的各種票據、函件以及譯稿等。

此次活動系河海大學“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之一,也是巴金故居走進高校的系列巡展之一。書與閱讀就像寫作一樣貫穿巴金先生的人生,展覽中巴金先生對書的熱愛也能深深感染讀者。希望翻開他曾經熱愛的書,迎接古今中外先哲們的精神光芒,也能使讀者溫暖人生,照亮生活。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周立民將以“巴金與南京”為主題開展講座。展覽將持續(xù)至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