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夫:一個方子,消掉患者的脂肪瘤

治病,我更愿意用最簡單的辦法,去解決最棘手的問題。
很多人聽到帶“瘤”字的疾病,心里就慌,習慣性的把它和腫瘤聯(lián)系在一起,就好像我們今天要說的脂肪瘤。
其實,它并沒有大家想的那么可怕,但會讓人感覺不舒服,并且它好像會生孩子一樣,如果不管,就會由1個變2個,2個變3個。
很多人有了脂肪瘤,不知道怎么辦,去醫(yī)院,醫(yī)生說只能做手術切掉,就稀里糊涂的做了手術,但是幾個月之后,發(fā)現(xiàn)又長了出來,并且很可能比以前更多。
古人云: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將欲敗之,必先輔之,治病也是一樣,要想治好脂肪瘤,我們就得先搞清楚,脂肪瘤是怎么來的?
中醫(yī)認為,脂肪瘤需要一種叫做痰濕的病邪供養(yǎng),痰濕是小弟,但是它會一步步成長,變成痰核,甚至變成堅硬的痰柱,越聚越多,越抱越緊,最后變成脂肪瘤。
遇到脂肪瘤,做手術切掉,就好像你逛街的時候,突然間下雨了,恰巧只有你一個人帶了傘,這時有一位美女鉆進你的傘下避雨,但是這是不是意味著雨停了,你能連人帶傘一塊帶回家呢?
顯然是不可能的,虛幻的美好注定只能是暫時的,例子雖然有點糙,但是道理卻是一樣的。
去年,門診有一位患者,身上有8個脂肪瘤,小的如黃豆,大的如鴿子蛋,醫(yī)生讓他做手術,他這人比較膽小,就想先找中醫(yī)試試,實在沒辦法了再考慮手術,四處打聽,最后找到了我這里。
我仔細看了他的情況之后,給了他一個方子:麻黃,桂枝,浙貝母,皂角刺,夏枯草,陳皮,姜半夏,白芥子,白術,茯苓,甘草。
他回去用了半個月,就感覺瘡面變軟,凸起處有變平的跡象,我調(diào)整了藥量,讓他繼續(xù)服藥,兩個月后,脂肪瘤不見了,就好像沒來過一樣,門診隨訪,至今無恙。
治療這名患者,我的思路很簡單,只有八個字:獨陰不長,孤陽難生。
什么意思呢?上面我們說了,脂肪瘤的本質(zhì)其實是痰濕,所以第一步,就要軟堅散結。
我用了浙貝母、皂角刺、夏枯草這三員大將,貝母偏寒,可以化熱痰,皂角刺能夠破死血,化瘀滯,總之哪里堵了,哪里有包塊了,用皂角刺來破沒錯,夏枯草能清肝火,還能化郁結。
第一步相當于西醫(yī)的手術,只能治標,下一步,我們要解決脂肪瘤的來源,怎么解決?
答案是化痰,我先用了化痰的最佳搭檔——陳皮與半夏,它們是化痰鼻祖方二陳湯的主角,除此之外,我還加了白芥子,關于白芥子的開破之力,醫(yī)家是這么形容的,“頑痰可搜”,身體里有一些非常頑固的痰濕,不管它藏的多深,藏的多隱蔽,白芥子都能搜刮出去。
很多人以為到這就完了,其實不然,化痰的同時,我們還要考慮痰是怎么來的?
歷代醫(yī)家認為,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痰濕,就要增強肺的宣發(fā)能力和脾的運化能力。
我先用麻黃和桂枝增強肺氣,肺氣加強,宣化能力就會增強,然后用白術和茯苓,健脾祛濕,一升一降,升清降濁,脾也就沒問題了。
治了幾十年病,以我的臨床經(jīng)驗,脂肪瘤屬于陰證,屬于表證,屬于實證,屬于寒證,而這個方子,扶陽、解表、破瘀、散寒都兼顧到了,可以說非常難得。
提示:文中處方,請在專業(yè)中醫(yī)指導下使用。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