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氣候、飲茶方式也變化,雨前也有好茶。明代高元浚《茶乘》說道:“今閩人以清明前后,吳越乃以谷雨前后,時以地異也?!惫识贾菝璩3T?a class="keyword-search" >谷雨時采摘的。

臨近谷雨,杜鵑映山,泡桐花滿,綠冉冉的茶叢滿坡。綠茶行當常提明前茶、雨前茶。

公認的明前地位高貴,明前茶是清明節(jié)前采制的茶葉,雨前則是指谷雨前。明前茶的價格上也普遍貴于雨前茶,這種按采收時間的劃分,是從唐宋傳下來的規(guī)矩。北宋歐陽修贊新茶,并不待見谷雨茶,給出的評價相當刺目:“鄙哉谷雨槍與旗,多不足貴如刈麻?!庇昵安柚械囊粯屢黄焓欠N比喻,指一葉一芽,后來詩人們默契認可了這種修辭說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杭州龍塢茶園青翠欲滴,龍井明前茶陸續(xù)開采。視覺中國資料圖

在當時不說“明前茶”,因為禁火緣故而習慣稱為“寒食前”或者“火前”,后人不知其中緣故,有人以為“前”為“煎”字誤筆。白居易《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詩中有:“紅紙一封書后信,綠芽十片火前春?!被鹎安璋嘿F,送給達官顯貴的茶葉包裝也格外精致。 北宋丁謂曾督造貢茶,在其《以詩送宣賜進奉紅綃封龍字茶與璉禪師》:“密緘龍焙火前春,翠字紅綃熨眼新?!蹦敲?,火前是最佳嗎?按《學林新編》總結(jié)茶之佳者“社前”優(yōu)于“火前”,其下才是“雨前”。社前,是指春社前。古代在立春后的第五個戊日祭祀土神,稱為社日,如今社前茶較為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西湖龍井炒制技藝 視覺中國資料圖

“百物貴早相矜夸”,一些宋人推崇“早”為佳者,一來是茶芽的稀缺性,物以稀為貴,古今皆同。二來猜測可能是由于當時的飲用方法是點茶法。調(diào)膏擊拂以得到均勻細密的泡沫為上等,或許是因嫩芽中有相對較多的茶皂素,起泡效果更優(yōu)秀而為世人稱道。這種分法與認知并不是絕對,世人重春茶。在唐宋已經(jīng)不乏谷雨茶贈敬友人的習俗。宋代錢塘吳自牧著《夢粱錄》:“徑山采谷雨前茗,用小缶貯之以饋人?!倍艜r寺院僧人與文人常常一道品茶談詩,結(jié)下的友誼也由谷雨茶香一道見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點茶 視覺中國資料圖

如北宋 · 林逋《嘗茶次寄越僧靈皎》 :“白云峰下兩槍新,膩綠長鮮谷雨春”,北宋 · 釋重顯《送山茶上知府郎給事》:“ 谷雨前收獻至公,不爭春力避芳叢?!?/p>

不僅如此,我們從古籍故紙堆中能慢慢感覺到古人對茶葉采收時間的推崇變化。元代劉塤《水云村吟稿》卷五:“采茶以谷雨前者為佳?!泵鞔咤ァ蹲裆斯{》介紹名茶“團黃”采摘“谷雨前后收者為佳,粗細皆可用”。對谷雨茶的評價似乎與中國飲茶方式一起悠悠轉(zhuǎn)變,人們對茶的研究評論也變得更加客觀。

明代高元?!恫璩恕氛f道:“今閩人以清明前后,吳越乃以谷雨前后,時以地異也。”故而杭州名茶常常在谷雨時采摘的,比如明代時的龍井茶,新焙的茶配上虎趵泉的水,“香清味冽”。

明初下令“廢團改散”,即以散條形茶代替團餅茶,以沸水沖泡的瀹飲法代替?zhèn)鹘y(tǒng)研末而飲的點茶法。雨前茶在這就體現(xiàn)出產(chǎn)量大,方便加工,適應沖泡的優(yōu)勢。明代茶客會格外強調(diào)茶葉采收不能太過細嫩,“不必太細,細則芽初萌而味欠足”。時以地異的思維相對科學些,海拔、緯度、品種的差異并不能貿(mào)然說谷雨茶就是次等的。古今氣候、飲茶方式也變化,一味泥古會失去公允的判斷。雨前也有好茶,并不用硬湊明前的熱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西湖龍井主要產(chǎn)區(qū)梅家塢,采茶工人正在采茶嫩芽。

寒食前比谷雨前地位高級的時代,也不缺大大方方稱贊雨前茶的人。南宋陸游就喜愛谷雨茶,并不吝嗇描寫與夸獎。村戶茶農(nóng)在谷雨前收茶,他寫“魚市樵風口,茶村谷雨前”“蠶房已里清明種,茶戶初收谷雨芽”“人賣山茶先谷雨,鴉隨墦祭過清明”。寺院僧人也常收雨前茶來贈客,他又有詩“清明漿美村村賣,谷雨茶香院院夸”“山寺饋茶知谷雨,人家插柳記清明”。人們因茶而結(jié)社聚會,談天說地,好不愜意?!八扇A餅試清明后,石鼎茶分谷雨前”,世人常道松花釀酒,春水煎茶,不過古代僧人有一種做法是清明收的松花來配茶葉,唐末僧人“摘帶岳華蒸曉露,碾和松粉煮春泉”即此。

谷雨茶香,顏色也剛剛好,中國人愛茶,也愛這一種自然可愛的氣質(zhì)。清明后,谷雨前的茶山最適合游客到訪,天氣宜人,戴上斗笠,穿行在茶葉的迷宮中也是享受,所謂: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福建武夷山上的茶花

來源:花糕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