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嗎?
大吃一頓
也可能會對器官造成傷害
甚至帶來更危險的后果
吃撐一次
身體會發(fā)生哪些變化?
大餐后應如何補救?
一起來了解

01
怎樣才算“大吃一頓”?
胃是可伸縮的食物“容器”,正常吃飽(八分飽)后,容量達到800~1200毫升,相當于喝下1~2瓶礦泉水。
“吃撐”的進食量通常在正常食量的基礎上增加至少30%,胃容量甚至可撐大至2000~4000毫升。
除了以容量計算,“大吃一頓”還可以是在短時間內攝入過量高脂、高糖或高蛋白食物,比如火鍋、蛋糕、炸雞等。
如果一個人頻繁超正常量進食,可能存在多種原因:
激素失衡
睡眠質量差、運動不足或蛋白質攝入不足等因素,從而激發(fā)食欲。
零食誘惑
不少人的家里、工位上都有零食,可以隨時拿取,不知不覺就吃了不少。
情緒刺激
遭遇壓力、情感挫折、孤獨時,“吃點好的”是不少人的發(fā)泄途徑。這種情緒化進食能激活副交感神經,促進多巴胺的分泌,使人獲得片刻的愉悅感。
節(jié)食反噬
減重人群可能會暴飲暴食,原因是平時飲食太過限制,阻礙了飽腹信號抵達大腦,增進了食欲。
02
吃撐后,身體會發(fā)生哪些變化?
一兩頓大餐不會造成明顯傷害,但會加重代謝紊亂,繼發(fā)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血脂上升等問題。
心肺受擠壓
身體內部空間有限,胃迅速膨脹至正常飲食時的數(shù)倍后,只能去擠占心、肺等其他器官的位置,造成肺部擴張受限。
胃部被“灼燒”
正常情況下,胃消化一頓飯需要2~4小時,但一頓大餐后,即使胃部加大胃液的分泌,也需6小時左右才能消化完。
胰腺會“自殘”
胰腺會因大量高脂、高糖食物進入高強度工作,加大胰液的分泌。短時間無法排出,便會開始“自我消化”。
免疫被削弱
《自然免疫》雜志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突然一頓高脂大餐,足以使全身免疫進入短暫的抑制狀態(tài),增加腸道對致病菌的易感性。
03
大餐之后,“補救”很重要
少量多次飲水
適當多喝些白開水、綠茶或檸檬水,以少量多次為宜,達到2000~2500毫升,加速鈉的排出。
補充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加速食物殘渣的排出,建議多吃黃瓜以及富含鉀離子的食物,比如香蕉、土豆、海帶、菠菜等,有助加速鈉離子的排出。
讓腸道動起來
建議飯后20~30分鐘做點輕量運動,比如站立、散步,可減輕飯后不適。
若腹脹持續(xù)時間較長,可服用健胃消食片等藥物幫助消化。第二天可適當做些力量訓練,消耗體內過剩的糖原和多余的熱量。
在大餐后限制飲食甚至節(jié)食
可能會適得其反
加重胃腸的損害
保證三餐正常飲食即可
但需少吃高熱量的加工食品
來源:人民日報
主審 | 王遠洋 審核 | 李蘊涵 編輯 | 李育瑩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