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成人畏懼死亡,正如孩童懼怕黑暗。兒童天性中的恐懼會因為聽信了鬼怪傳說而愈來愈深,成人亦是如此。毫無疑問,將死亡看做對塵世罪孽的贖還,或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通道,是神圣而虔誠的想法;但是,若將其看做是人對大自然的被迫獻祭,那么當然會對死亡心懷恐懼。

即使在虔誠的宗教冥想中,有時也難免混雜著虛妄和迷信。在一些修道士的苦行錄中,你能夠讀到:一個人可以通過想象自己的手指末端被擠壓或扭曲的感受,進而推想全身腐敗或消亡時將經(jīng)受的痛苦。事實上,當死亡真正降臨之時,人們所經(jīng)受的痛苦未必比手指受傷的傷痛更甚,因為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往往并不是對疼痛最為敏感的器官。作為一名哲學家,同時也是個普通人,有位古人說得好:“與死亡俱來的一切,比死亡本身更可怕?!彼狼暗纳胍髋c痙攣、慘白的臉色、哭泣的友人、黑色的喪服以及葬禮,諸如此類的東西無一不顯示出死亡的恐怖可憎。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人內(nèi)心的感情再脆弱、再無力,也足以消除和戰(zhàn)勝對死亡的恐懼。當人們發(fā)現(xiàn)自己周圍有那么多同伴共同面對死亡,死亡就不再是多么可怕的敵人了。復仇之心,使人戰(zhàn)勝死亡;愛慕之心,使人蔑視死亡;榮譽之心,使人無視死亡;悲痛之心,使人奔赴死亡;而恐懼之心,則使人在肉體死亡之前心靈就已潰敗。

不止如此,據(jù)史書記載,在奧托大帝自殺之后,出于對他的同情和哀憐之心(一種最柔弱的感情),許多忠實的追隨者甘愿為他殉身,以示忠心。此外,塞涅卡還加上了苛求和厭倦這兩種原因。他說:“想想看,你做同樣的事已有多久的時間!不僅是勇者置生死于不顧,落入慘境的人追逐死亡,厭倦了生活的人同樣也向往死亡。”一個人可能既不勇敢,也不悲慘,卻僅僅因為年復一年的重復相同的工作而厭倦地要尋死。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發(fā)現(xiàn),對于那些偉大的人物來說,死亡的臨近絲毫不能影響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始終如一地保持真我本色,直到生命的彌留之際。奧古斯都大帝臨終時還不忘稱贊他的皇后:“永別了,里維亞,請不要忘記我們的舊日時光?!碧┍热饋喫勾蟮叟R死時還故作鎮(zhèn)定,正如塔西陀所言:“泰比瑞亞斯雖然體力大不如前,但智慧卻依然敏銳如故?!本S斯帕西恩皇帝臨終時還不忘幽默一番,他坐在一個椅子上說:“難道我就這樣變成神了嗎?”加爾巴皇帝對殺死他的刺客說了最后一句遺言:“殺吧,只要這樣做有利于羅馬人民!”說罷從容地引頸就戮。塞納留斯國王臨死前還不忘工作。他最后說:“還有什么要我做的,快點拿來吧?!边@樣的人,比比皆是。

毫無疑問,那些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們過分地抬高了死亡的價值,而正是他們所宣揚的對死亡過多的精神準備,反而使其顯得愈加可怕。有句話說得好,“死亡也是大自然施與人類的恩澤之一?!?/p>

死與生同屬自然規(guī)律。對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來說,降臨人世與離開人世一樣痛苦。在執(zhí)著的追求中死去,如同在澎湃的激情中受了點傷一樣,一時間是幾乎察覺不到死亡的痛苦的。因此,一個意志堅定、一心向善的心靈是能夠遠離死亡的哀傷的。

然而,最重要的是,必須相信,當一個人已實現(xiàn)了一生的夙愿,得以善終時,終于可以唱起那首最甜美的頌歌:“主啊,如今請你讓你的仆人離你而去。”同樣,死亡的另外一種功用是,它開啟了通往贊美與名譽之門,并澆滅了嫉妒的烈焰?!罢悄切┥笆苋硕柿w的人,死后卻將為后人所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