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十

大力量人

松源和尚云:“大力量人,因甚抬腳不起?”又云:“開口不在舌頭上?!?/p>

無門曰:松源可謂傾腸倒腹,只是缺人承當。縱饒直下承當,正好來無門處吃痛棒。何故聻?要識真金火里看!

頌曰:抬腳踏翻香水海,低頭俯視四禪天,一個渾身無處著,請續(xù)一句。

譯文

松源和尚提出兩個問題:“力量極大的人,為什么抬不起腳?”以及“開口說話不靠舌頭?!?/p>

無門慧開評論道:松源禪師已將禪法精髓和盤托出,可惜沒人能真正領(lǐng)悟。即便有人當下承當,也需來我這里挨一頓棒打驗證。為何?因為真金需經(jīng)烈火考驗!

頌曰:抬腳能踏翻象征宇宙的香水海,低頭可俯瞰四禪天;此時身心圓融無礙,無處可執(zhí)著——最后一句留待學(xué)人續(xù)寫。

松源和尚

松源崇岳禪師(1132年-1202年),俗姓吳,名崇岳,號松源,是中國南宋時期著名的禪宗高僧,臨濟禪宗楊岐方派的重要人物。

松源自幼卓犖不凡,23歲于大明寺受五戒 。初參靈石妙禪師未契,后聞大慧宗杲贊應(yīng)庵曇華禪法,星夜赴蔣山求法 。在應(yīng)庵門下參究趙州“狗子無佛性”公案時徹夜用功,某日聞應(yīng)庵問“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時應(yīng)答“鈍置和尚”,被應(yīng)庵厲喝而豁然有省 。1164年剃度出家后遍參諸方,于密庵咸杰座下苦修。一日聞密庵問“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時頓悟“開口不在舌頭上”之旨,自此機辯縱橫 。1197年奉詔住持杭州靈隱寺六載,法席鼎盛,得法者眾 。

嗣法源流:六祖慧能——南岳懷讓——百丈懷?!S檗希運——臨濟義玄——興化存獎——南苑慧颙——風(fēng)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陽善昭——石霜楚圓——楊岐方會——白云守端——五祖法演——圓悟克勤——虎丘紹隆——應(yīng)庵曇華——密庵咸杰——松源崇岳。

南宋寧宗嘉泰二年(1202),崇岳禪師示微疾,特垂二語,以勘驗后世學(xué)人,此二語是:

1.有力量人,因甚抬腳不起?

2.開口不在舌頭上。

說完,便作辭世偈云:“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zhuǎn)玄關(guān),佛祖罔措?!?/p>

然后,跏趺而逝。春秋七十一歲。

話頭

崇岳禪師提出的乃是一個參究話頭,須是參究脫落方得其意,與學(xué)問勝解不相干。

大力量人,就是修行很高的學(xué)人,又如何“抬腳不起”?

崇岳禪師一次上堂舉香嚴禪師的公案說: “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有卓錐之地; 今年貧,錐也無?!彪S后作頌: “年去年來貧復(fù)貧,祖師抬腳重千斤。愁人莫向愁人說,說向愁人愁殺人。”《從容庵錄》第六十六則云: “神通妙用底,放腳不下; 忘緣絕慮底,抬腳不起。可謂有時走殺,有時坐殺。如何得恰好去?”

香嚴公案以“貧”喻空性境界的深化:“去年貧,有卓錐之地”象征尚有微細法執(zhí)未斷;“今年貧,錐也無”則指向徹底空卻人我、法我二執(zhí)的解脫 。崇岳的頌詞“祖師抬腳重千斤”,正是對香嚴公案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看似“抬腳”這一簡單動作,卻因徹底破除能所對立而顯“千斤”之重,實為對“無錐”境界的直觀隱喻 。

“大力量人,因甚抬腳不起?”這是破禪定之相。

“說向愁人愁殺人”,乃“有時走殺,有時坐殺”的困境。此“愁”非世俗煩惱,而是學(xué)人因執(zhí)著“抬腳”的功用性思維所生困惑,恰如木庵安永禪師曾警示崇岳:“開口不在舌頭上” 。這種反邏輯表達,迫使學(xué)人跳出理性框架,直面心性本體。

禪者,隨立隨破,殺活同時。執(zhí)著神通妙用者“放腳不下”(妄動),追求忘緣絕慮者“抬腳不起”(沉空)。不落兩邊,是為不二。

“抬腳不起”破功用執(zhí)著,“開口不在舌頭上”破言語分別 。二者共同指向禪修中“動中取靜,靜中顯動”的定慧不二之道。

這也就會到慧能大師的那句轉(zhuǎn)語: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無門禪法

“松源可謂傾腸倒腹,只是缺人承當”。

松源崇岳以“抬腳不起”“開口無舌”二語直指禪宗心要,將佛性真諦和盤托出,如傾瀉臟腑般徹底 。然此等機鋒需學(xué)人“直下承當”——即不假思維、當下體認。無門嘆“缺人承當”,暗指多數(shù)參學(xué)者仍困于邏輯推演,未能以生命實證超越二元對立,正如香嚴“錐也無”的公案所示:即便徹悟者亦難覓知音 。

“縱饒直下承當,正好來無門處吃痛棒”。

此語顯臨濟宗“殺人刀活人劍”的峻烈宗風(fēng)。即便學(xué)人自認悟道,無門仍要以棒喝截斷其法執(zhí),防止墮入“悟后迷”的陷阱。這呼應(yīng)松源臨終偈“佛祖罔措”——真悟者連“悟”的概念亦須粉碎,如同火中驗金,須經(jīng)千錘百煉方顯純度 。

“何故聻?要識真金火里看”。

“火”象征煩惱與生死考驗?!盁兰雌刑帷?,真悟者須在紅塵烈焰中淬煉心性。松源“抬腳不起”的悖論,恰似火中金礦:表面困頓處正顯心性自由,正如惠明提衣缽不動時,物理無力反成覺性透脫的契機 。

“抬腳踏翻香水?!?。香水海在佛教宇宙觀中象征輪回世界的邊際。此句暗喻真悟者一舉足即粉碎輪回幻相,其力非肉身蠻力,而是心性解脫的“無功用行”。松源“大力量人”之悖論在此顯影:當能所雙泯時,抬腳動作本身即涅槃全體,如《從容庵錄》所言“神通妙用底,放腳不下” 。

“低頭俯視四禪天”。四禪天是色界最高禪定境界。俯視動作揭示“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的禪者境界:既超越四禪天的執(zhí)著,又不離日用尋常。此與松源“開口不在舌頭上”形成互文——語言雖落世間,真意卻超越四禪,恰似陸游贊其語錄“如錢塘怒濤”,文字背后涌動著超越言詮的覺性洪流 。

“一個渾身無處著”。此句將矛盾推向極致:真如佛性遍一切處,卻無可執(zhí)取。無門以“請續(xù)一句”收尾,實為截斷學(xué)人思維流注,迫使其回歸“不思善不思惡”的當下。續(xù)句如“虛空粉碎始知休”,直指松源臨終偈“瞥轉(zhuǎn)玄關(guān)”的絕對空性——無處著處正是全身顯露 。

世間修行

松源以動作困境破除“有為法”執(zhí)著,正如香嚴“錐也無”的公案,將修行拉回“饑來吃飯困來眠”的自然狀態(tài) 。此問發(fā)于松源圓寂前夕,暗喻色身雖滅而法身常住?!疤_不起”的色身消亡,恰是“瞥轉(zhuǎn)玄關(guān)”的心性朗現(xiàn) 。正如無門所言:“要識真金火里看”,真禪者不在避世求靜,而在紅塵烈焰中淬煉出“抬腳即道場,開口皆心源”的生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