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秋天,總是讓人不自覺地慢下來。而就在西湖邊一個不太起眼的小區(qū)里,有一套讓我印象深刻的房子。房主是一位退休女教師,姓吳,今年剛滿65歲,安靜溫和,帶著那種讀書人特有的氣質。進門那一刻起,就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城市的喧囂仿佛在門外戛然而止。
她的家不大,建筑面積只有89㎡,兩室一廳??擅恳粋€角落,都讓人覺得松弛、自在,沒有刻意堆砌的裝飾,也沒有浮夸的風格,就是那種簡單、溫暖、舒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玄關
剛打開門,是一個小小的玄關。她沒有裝那種大鞋柜,而是用了一張老式木長凳,鞋子規(guī)規(guī)矩矩擺在下面。上面放著一籃子鑰匙和一瓶香薰,是柚子味的,清爽干凈,進門就覺得精神一振。
墻上釘著一個原木掛鉤架,掛著一把雨傘和她出門用的環(huán)保袋,簡單,但非常實用。她說,“我喜歡能一眼看到自己要用什么的感覺,不慌亂。”的確,這個小小玄關就已經透露出她生活的節(jié)奏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客廳
客廳不大,但很溫馨。整體色調是米白和淺灰,搭配胡桃木色的家具,有種低調的質感。她的沙發(fā)不是現(xiàn)在流行的極簡款,而是布藝的,有點年代感,卻一點不老氣。沙發(fā)靠墊都是她自己縫的,花布料來自她年輕時的舊裙子,還真挺好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茶幾是那種帶抽屜的老木桌,有點舊,但她一點都不打算換。她說:“有些家具,用久了就有感情了,它知道你每天在哪兒坐,習慣把書放哪一側?!?br/>陽臺和客廳之間沒有封起來,而是裝了一個白紗簾,陽光透過來,整個空間特別柔和。陽臺上養(yǎng)了幾盆綠植,最顯眼的是一盆茉莉,香味淡淡的,很治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廚房
廚房不大,但極其干凈。灶臺、瓷磚、臺面全都沒有油漬,連洗碗槽都透著亮。她說自己做飯喜歡“收拾著來”,不喜歡灶臺亂糟糟的感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廚房柜子是白色的,門板上貼了標簽紙,寫著“米”“面”“茶葉”“雜糧”這些字,一眼就能找到。灶臺邊有個小小的茶臺,是她每天泡茶的地方,玻璃茶壺和紫砂杯擺得整整齊齊,看得出是個講究人。
她還把陽臺的一部分拿來當作小儲物區(qū),放了自制的梅子酒和腌菜,玻璃罐整整齊齊排在架子上,很有生活氣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餐廳
餐廳區(qū)域緊挨著廚房,是一張實木圓桌,桌上鋪了一塊藍白格子的桌布。她笑說這是從學生時代就喜歡的風格,幾十年沒變。
墻角擺著一個老式收音機,吃飯的時候她會打開聽聽昆曲或者評書,那聲音和這個空間特別搭。餐桌上沒有花哨的擺設,最多放個果盤,或是一杯熱茶,就夠讓人心情放松。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書房
吳老師的書房,是整個家最“她”的地方。兩面墻都被書架占滿,從地到頂,書分門別類地擺著,中間留了一張老式書桌和一把藤椅。書桌上沒有電腦,只有一盞黃銅臺燈、一本翻開的日記本和一支鋼筆。

她說現(xiàn)在習慣手寫,每天都會寫點東西,記錄天氣、心情或者看到的某句話。桌邊靠窗的地方,是她的小手工區(qū),放了刺繡框、毛線團和各種布料,有點像個溫柔的創(chuàng)作空間。
她還特別喜歡郵票,墻上貼了一個玻璃框,里面是一整套的老版《紅樓夢》郵票,顏色溫潤,像是靜靜講述故事的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臥室
臥室最特別的地方,是沒有電視。她說睡前不看屏幕,而是讀書、聽音樂。床頭柜上放著一臺收音機,一個香薰燈,還有一瓶助眠噴霧。床是木框的老式雙人床,但被她收拾得很溫馨,被套是自己手縫的拼布款,有種老電影里的質感。
她還專門留了一面空墻,掛著幾張她年輕時和學生們的合影,那笑容特別真。她說:“雖然退休了,但他們一直在我心里?!蹦且豢蹋沂钦娴谋挥|動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這個動不動就追求“極簡”“高級感”的時代,吳老師的家給我上了一課。沒有花哨堆砌,也沒有過度設計,卻每一處都透露著生活的質感。她的日子慢而穩(wěn),不浮不躁,有一股安安靜靜的力量。
看完她的家,才明白,“歲月靜好”不是一句詩,而是有人把一日三餐過得認真,把每一個角落都安排得妥帖,把時間花在喜歡的事上。這樣的生活,誰不羨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