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一個充滿傳奇與矛盾的時代。有人贊其“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氣節(jié)凜然;也有人嘆其積弊深重,集中展現(xiàn)了大明的悲劇性命運。
我們的好朋友編室——萬有引力出品的明史系列:《大禮議:嘉靖帝的禮制改革與皇權(quán)重塑》《江南困局:晚明士大夫的危機時刻》《熊廷弼之死:晚明政局的囚徒困境》《小天命:生祠與明代政治》四本書,揭示了明朝中晚期的核心特征:在表面的繁榮之下,帝國正經(jīng)歷著前所未有的制度性危機。財政虧空、黨爭激烈、邊患頻仍,種種問題交織,最終將明朝推向滅亡的深淵。而在這場歷史洪流中,無論是廟堂之上的帝王將相,還是江湖之遠的販夫走卒,都被裹挾其中。
一場關(guān)于皇帝生父名分的爭論,為何會致使朝堂震動,甚至改變明朝的政治文化走向?富庶的江南為何成為帝國的包袱?一代名將隕落的背后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權(quán)力斗爭?底層民眾如何在帝國機器的碾壓下,利用“小天命”的觀念爭取生存空間,甚至影響歷史進程?
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到了中山大學(xué)歷史學(xué)系劉勇教授,圍繞這四本書,帶領(lǐng)大家穿越回明朝,撥開歷史迷霧,從廟堂到江湖,多維度解讀明朝歷史,展現(xiàn)一個立體而真實的大明。
(下方附有活動的嘉賓介紹,活動詳情及參與方式等)
- 活動預(yù)告 / 廣州方所 -
嘉賓介紹


劉勇
中山大學(xué)歷史學(xué)系教授
活動詳情
活動時間
4月26號14:00-16:00
活動地址
廣州·方所
廣州市天河區(qū)天河路383號太古匯MU35號
線下參與方式
掃描下方小程序碼即可報名

線上參與方式
預(yù)約下方直播即可觀看

【相關(guān)圖書】

(點擊書封圖,可跳轉(zhuǎn)購買鏈接)
《大禮議:嘉靖帝的禮制改革與皇權(quán)重塑》
尤淑君 / 著
出版時間:2025年1月
廣東人民出版社·萬有引力
正德帝身后無子,由興藩世子朱厚熜繼皇帝位,是為嘉靖帝,文武百官請其入繼大宗,作為嗣子,改認堂伯弘治帝為父,而稱生父為叔,自此引發(fā)震動朝堂長達二十四年的“大禮議”。
為追尊其生父母,嘉靖帝不惜以武力鎮(zhèn)壓伏闕抗議的言官群體,導(dǎo)致左順門血案;編纂《明倫大典》,構(gòu)建皇權(quán)正當(dāng)性的理論文本;編造罪名以阻塞言路,扼殺士人“為王者師”的政治理想;不斷變更國家禮法,名為“恢復(fù)祖制”,實為提高生父的政治地位,鞏固自身皇權(quán);又為操控群臣,大張閣權(quán),幾易首輔,朝廷政治風(fēng)氣日下,為黨爭愈演愈烈創(chuàng)造了條件。
本書通過“大禮議”事件,研究明代嘉靖朝政治文化之異變,尤其是圍繞嘉靖帝生父朱祐杬神主入祔太廟的問題,嘉靖君臣唇槍舌劍,博弈多年,最后嘉靖帝如愿將生父稱宗祔廟,也達成了皇權(quán)重塑、小宗變大宗的目的。但嘉靖帝卻動搖了以“禮”為主的政治文化體系,皇權(quán)私化,名分禮秩混亂,導(dǎo)致了明中葉政治動蕩、君臣沖突、社會失序的危機,乃至晚明政治秩序逐步崩潰瓦解。

(點擊書封圖,可跳轉(zhuǎn)購買鏈接)
《江南困局:晚明士大夫的危機時刻》
唐元鵬 / 著
出版時間:2024年8月
廣東人民出版社·萬有引力
江南,一個長期以來繁華富庶、文風(fēng)昌盛的地區(qū),士大夫,封建王朝里一個盡享榮華、地位超然的社會群體,在晚明政事紛紜、世風(fēng)日下的時代大勢下,都難逃傾頹的命運。
本書聚焦于晚明時期六個圍繞江南士大夫發(fā)生的故事。他們或因朝堂爭端,或因鄉(xiāng)間齟齬,而泥潭深陷。輕則地位不再,財勢散盡;重則被逼上絕路,家破人亡。被裹挾其中的,除卻名臣豪紳、莘莘士子,還有平民、胥吏、奴仆等社會階層,每一個人都不得不在歷史片段中掙扎沉浮。
在歷史的主流敘事中,這些普通個體的聲音極其微弱,但作者深挖時人檔案文書,以生動、細膩的筆觸力求還原真實的人物故事,帶領(lǐng)我們于歷史細微處,感知大時代之下每個人的生死抉擇。

(點擊書封圖,可跳轉(zhuǎn)購買鏈接)
《熊廷弼之死:晚明政局的囚徒困境》
唐元鵬 / 著
出版時間:2023年6月
廣東人民出版社·萬有引力
熊廷弼,明末“遼東三杰”之一,“有膽知兵”,以嚴(yán)明稱,但萬歷、天啟年間因性格剛烈,“好謾罵,不為人下”,招致頗多非議。他一生三入遼東,終為黨爭所陷,其跌宕起伏的官場人生,正是晚明政局的縮影。
本書圍繞熊廷弼之死,記錄了熊廷弼最后十七年的人生,以及晚明的邊防形勢和政治爭斗。通過對歷史細節(jié)的剖析,書中一改熊廷弼過去相對單一化的傳統(tǒng)形象,以公允持正的目光審視歷史,深挖熊廷弼復(fù)雜、搖擺的政治生涯。作者以熊廷弼作為晚明史的小切口,刻畫諸多細節(jié),描摹出晚明眾多歷史人物豐滿的形象,還原了大明危如累卵卻無以自救的遲暮困局。

(點擊書封圖,可跳轉(zhuǎn)購買鏈接)
《小天命: 生祠與明代政治》
[美]施珊珊 / 著
出版時間:2022年2月
廣東人民出版社·萬有引力
在傳統(tǒng)認知中,明朝封建專制高度強化,平民基本沒有政治話語權(quán),只能保持“絕對臣服”的姿態(tài)。本書借由對生祠理論與實踐的考察,挑戰(zhàn)了這一偏見——在明朝專制集權(quán)的土壤中,生長著另一套政治模式:地方官受命于皇帝,并由平民決定其價值,平民借此實現(xiàn)政治參與。而生祠,正是平民獲得政治話語權(quán)的工具。
與“天子受命于天”相對應(yīng),作者將這一模式稱為“小天命”,其背后是政治生態(tài)、神靈信仰、儒家思想之間復(fù)雜的互動。平民以立碑立祠的傳統(tǒng)“綁架”地方官,用“孝道”掩飾生祠中的利益交換。生祠成為利益杠桿,地方官“多施惠政”以換取晉升的政治資本,百姓立生祠換取官員為當(dāng)?shù)乩娣?wù),抵抗朝廷的苛政。以生祠為紐帶的官員—平民利益體,形成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平衡。平民對地方官員的認可有助于提升朝廷的聲譽,為中央反對結(jié)黨營私、貪污腐敗、濫用皇權(quán)的原則立場代言。
本書首次將生祠置于明代的政治和信仰之間進行研究,通過大量碑刻記錄、地方方志和文人文集,考察了生祠制度,闡發(fā)了對明代政治與思想體系的思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