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讀蘇軾詩,至游廬山數(shù)首。

一提到蘇軾廬山,朋友們刻到基因里的記憶肯定蹦入腦海,呀,你是想說: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好意思,你猜錯了。經常讀我文章的朋友應該曉得,我其實不太寫蘇軾最著名的那些詩詞文章,因為那些我們從小就學,到了短視頻時代,又有很多帥哥美女專家學者不停分析、講解,該講的,都被他們講完了。

所以,我其實傾向于在蘇軾的原著里發(fā)現(xiàn)那些人們不太熟悉卻很有趣的詩句。

或許,它們不是名篇,卻也可能是名句?;蛟S,連名句都不是,卻能反映他當時的心境;或許不能反映心境,卻在無意間記載了一個故事……

今日要講的,乃是《初入廬山》三首的第二、第三首。

自昔懷清賞,神游杳靄間。

如今不是夢,真?zhèn)€在廬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的愛蘇小群里,歸來堂大哥還開玩笑說,被我傳染了。

傳染什么了呢?

原來,我常在群里講我做的夢,他便也做了個夢,夢到我見過喜講詩詞的楊雨等美女教授……甚至還有點莊周夢蝶蝶夢莊周的味道,覺得自己不是夢呢,而是我真見過楊雨呢……他還說,我給你個建議,如果將你的夢出個集子,就叫《夢里筆談》。

我哈哈大笑,告訴他,沈括會給你報夢說你侵權的。

不過,我們的夢,注定只是一時之樂,無法傳之后世,但蘇軾夢廬山,卻隨著他的詩詞而流傳了下來。

然則,讀到這首時,我倒不覺得夢有多奇特,而是第二句,實在太口語化了,簡直沒了詩意。

或許,這是他跟白東坡學的?據(jù)說,老白的詩要念給老婆婆聽,她聽得懂,他才落筆成錘呢。

至于第三首,就更好玩了。

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識故侯。

哇,那是蘇軾耶。

呵,人家現(xiàn)在叫蘇東坡好不好?你不曉得他種了塊地嗎?

怎么不曉得,還在那里建了個雪堂,來了客人,就住里面呢。

那時的蘇軾,并不會覺得《題西林壁》寫得有多好,基本操作,一般水平而已。但他在寫人人識故侯時的興奮勁,是一個久遭廢置之人重被萬人追捧時的驕傲,是“旋抹紅妝看使君……相排踏破茜羅裙”的重現(xiàn),那種舒爽,換了誰都很受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