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明 沈周 桃花書屋

沈周的畫作,不僅技藝高超,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哲學思考,他將個人情感與自然景物融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沈氏風格”。

在沈周的筆下,山水不再是簡單的自然景象,而是成為了寄托情感、抒發(fā)懷抱的載體,展現(xiàn)了他對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沈周和許多藝術家一樣,重視學習古人之法。由于他祖父、伯父、父親都喜愛書畫,所以沈周從少年時代開始就向父輩們學習書法藝術。具有比常人所不具的優(yōu)越條件。而沈周學習古人有自己的學習方法。

第一,不盲目跟從古人,注意自己的體會,不斷總結,形成自己特有的學習方法。如他學習董巨、學習元人的書法,嚴謹?shù)匕盐兆约旱墓P墨走向和變化,在古人的筆墨之中認真體味山水之“性”,從而恰到好處地將山水表現(xiàn)出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二,有方向性的臨摹,且持之以恒的向前奮進。沈周認為“繪事”以山水為難,對董巨、吳鎮(zhèn)的繪畫能夠生發(fā)出一種令人神往的高閑清曠之妙,佩服至極。直至晚年,依然悉心追隨吳鎮(zhèn)的筆墨。在向“元四家”學習中,沈周最推崇吳鎮(zhèn)。他認為,從董巨的畫風延伸來看,王蒙繁縟,倪瓚簡淡,黃公望雄渾,在墨法筆法上更接近董巨的應當是吳鎮(zhèn),吳鎮(zhèn)留下來的作品不多。沈周據(jù)劉鈺臨的作品《巒客川色圖》進行臨習,而沈周學習吳鎮(zhèn),并不是如實地臨,而是有所取舍,這種取舍出自沈周的審美標準。例如沈周在臨《仿吳仲圭云泉得意長卷》時還去實地考察過,根據(jù)主觀的選擇,再對吳鎮(zhèn)之意進行臨習。

由此可見,沈周臨習古人是有方向、有選擇地臨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沈周的藝術道路上,他始終將理性美與感性美進行有機結合。我們可以從沈周的作品中領略到他反映祖國大好河山的新鮮氣息以及他個人在這方面的強烈情感。如在《沈周山水妙品冊》中,沈周自題:“今之畫家無不效法宋元,而竟不得其奧解。余嘗夢寐深求,間為入室弟子,余未越其藩籬也。此冊自謂切要,循乎規(guī)矩格法,本呼天然,一水一石皆經耳目之所睹,記傳其神采,著筆之際,凝心定思,意在筆先,所謂多不可減,少不可逾,真薄有所得?!毙Хㄋ卧蠹遥敲鞔S多畫家的必然做法。但在《沈周山水妙品冊》中,既發(fā)揚了宋元名家的規(guī)矩格法,也展現(xiàn)了自己寄情于自然的個性,且兩者結合較好,謙譽為“薄有所得”。沈周在具體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體現(xiàn)出了將兩者相結合的繪畫思想。他說的“凝心定思,意在筆先”,意思是作為一名畫家決不能盲目下筆,而應當在充分地領悟和理解了自然山水的神韻和特色后,再將藏于胸中的自然山水抒寫出來,這就是所謂的“意在筆先”。在沈周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把古法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理想范本,在強調自然的過程中,也始終不忘記古法規(guī)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沈周中晚年,他的繪畫思想有了變化,主觀情感有所加強,如作品《廬山圖》《黃菊丹桂圖》等,這些均不是他從自然寫生中得來的,而是對古人作品的臨摹,以及自己胸中所藏山水花草實體的組合。在沈周45歲之后,由于繪畫思想趨于成熟,外出游玩增多,他在大自然中感悟到許多藝術的真諦,作品中的真情真意比真景更重要,畫家的主觀性比所要反映的客觀性更能顯示出生動、豐富、活潑、多樣的客觀之物。正是這種審美觀念和創(chuàng)作情感的不斷改變和提高,才能使沈周后來的作品,特別是山水畫,更加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如他自己所云:“我于蠢動兼生植,弄筆還能竊畫機。明日小窗孤坐處,春風滿面此心微。戲筆此冊,隨物賦形,聊自適閑居飽食之興,若以畫求我,我則在丹青之外矣?!鄙褚鉄o形,依賴于形的表達。形是神的基礎。通過畫面的形來表達神意,即“隨物賦形”“丹青之外”。沈周的繪畫思想是在形與神的關系上來表達的,從中突出他的主觀性。因此,在他的繪畫思想中,主觀性高于客觀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沈周的繪畫為傳統(tǒng)山水畫做出了兩大貢獻:其一,融南入北,弘揚了文人畫的傳統(tǒng)。如沈周的粗筆山水,用筆融進了浙派的力感和硬度,丘壑增添了守人之勢與骨。將南宋的蒼茫渾厚與北宗之壯麗清潤融為一體,其抒發(fā)的情感也由清寂冷逸而變?yōu)楹觊熎胶?。其二,將詩書畫進一步結合起來。沈周的書法學黃庭堅,書風“遒勁奇崛”,與他的山水畫蒼勁渾厚十分相似、協(xié)調。他又將書法的運腕、運筆之法運用于繪畫之中。沈周同時還是一個詩人,至老年“踔厲頓挫,濃郁蒼老”。他把這種詩風與畫格相結合,使所作之畫,更具有詩情畫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明 沈周 東莊圖冊 21開 紙本高色 28.6×33厘米 南京博物院

東莊圖》是沈周非常重要的一件繪畫作品,所表現(xiàn)的就是耕讀之樂,是沈周為他的密友吳寬所畫。東莊是吳寬祖上遺留下來的別墅,這個別墅是帶有私家園林性質的。因為,這套冊頁中很多景點,如鶴洞、竹田之類都是很典型的蘇州園林景觀。

自元代畫家倪云林畫蘇州獅子林后,歷代畫園林的畫家有很多,但如《東莊圖》這樣的名作倒是不多見的。園林是虛擬化的自然,所謂“看似天成,實乃人工”,是造園者對自然的再創(chuàng)造。而畫家要根據(jù)這些再創(chuàng)造出來的景觀入畫,很容易變成和園林毫無關系的臆造物。

這套冊頁很好地處理了實景和再創(chuàng)造間的關系,既有園林景點的特征,又有畫家自由想象的成分,實中有虛,虛中有實,不愧是吳門畫派的經典名作。

《東莊圖》冊頁原有二十四開,現(xiàn)存二十一開,對幅有李應楨小篆書景名。冊前有王文治、張崟、潘弈雋、孫爾準、顧鶴、羅文池等人題跋十五頁。

邵寶為贊美吳寬的“東莊別墅”之景色所作的五言絕句。邵寶(1460-1527,比沈周小33歲),明代著名藏書家、學者。字國賢,號泉齋,別號二泉,江蘇無錫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耕息軒

壟上閱畊罷,北窗清臥風。

豳風讀未了,夢已見周公。

邵寶《東莊雜詠詩》(下同)

《東莊圖》冊頁沒有沈周本人的印章和款識。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據(jù)董其昌所說是在文征明的兒子文嘉手中散掉了三開,連沈周的長跋也一同失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麥山之丘

冊頁中有很多題材,對沈周來說是非常新鮮的,如稻畦、麥山等。前人也很少畫這類風景。從繪畫技巧上看,這套冊頁以淺絳山水為基礎,大部分畫作只用花青和赭石兩種顏色烘染,少數(shù)用了石綠和石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全真館

何處適余興,尋師談道經。

隔橋云滿屋,鐘磬晚冷冷。

通觀《東莊圖》全冊,古雅幽淡,沒有富貴氣、脂粉氣,畫中的一切都是安祥、寧靜、自然的,體現(xiàn)出吳寬包括沈周本人,所刻意營造的詩意般的生活。畫法嚴謹精到,用筆圓厚,設色濃麗,是沈氏中年所作,為其傳世作品中的佼佼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折桂橋

《東莊圖》是用生紙完成的,因生紙的水墨吸收性好,這套冊頁中數(shù)開的水跡溢于紙邊,顯得水墨淋漓,真氣內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朱櫻逕

葉間綴朱實,實落綠成陰。

一步還一摘,不知苔逕深。

該二十一景點分別為:振衣岡、麥山、耕息軒、朱櫻徑、竹田、果林、北港、稻畦、續(xù)古堂、知樂亭、全真館、曲池、東城、桑州、艇子洴、鶴洞、拙修庵、菱豪、西溪、南港、折桂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菱濠東濠

東濠凡幾曲,曲曲種菱窠。

移船就菱實,兼聽采菱歌。

如《菱濠》一開表現(xiàn)的是江南水鄉(xiāng)特有的夏天采紅菱的情景,畫面靜中有動,人在小船上采著菱角。沈周用松軟的水氣濃郁的皴法來表現(xiàn)江南水灘很是傳神。后來清代金農也多喜畫這類的題材,似受到沈周的啟發(f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西溪

翠竹凈如洗,斷橋水清漣。

道人愛幽獨,日日到溪邊。

《西溪》是整個畫冊中色彩最豐富的一開,在繪制了叢樹和丘石后,沈周用濃重的石青和石綠色烘染和點鉤,富有裝飾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稻畦方田

《稻畦》一開,則用細筆鉤畫出已經成熟的稻子,再用重墨點之,似乎讓人聞到稻香。在田埂邊飾以勁草,使得平凡的題材有了一點文靜的氣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果林

青江次第熟,百果樹成行。

未取供賓客,先供續(xù)古堂。

《果林》一開也是別開生面的作品,在叢樹之中,用鉤染相結合的方法表現(xiàn)青果掛滿枝頭。中國畫家們習慣于表現(xiàn)折枝花果,對表現(xiàn)滿林碩果是難以下手的。此開雖然是咫尺小品,卻有千里之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艇子浜

水上架高棟,四方無雨風。

晚舟歸宿處,不見濟川功。

《艇子浜》一開表現(xiàn)的是停在水閣中的船,沈周用很細膩的筆墨表現(xiàn)出水閣和船的細節(jié),但是又不是照像式的,雖然空無一人,卻通過無人的野渡,表現(xiàn)了畫家內心的空靈和恬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拙修庵

破屋貯古書,陶匏滿前列。

此心與道俱,甘為時所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續(xù)古堂

別院青春深,嘉樹郁相向。

如聞杖屨聲,升堂拜遺像。

《拙修庵》和《續(xù)古堂》這二開畫得比較寫實,畫面的房屋結構真實穩(wěn)重,有高士在其中讀書、靜坐。這個人是吳寬否,沈周否?皆不是也,乃是畫家理想中之人耳。這些時間和具體關系不甚清楚的高士的出現(xiàn),使得這套本以寫實為主的冊頁又加上了幾許夢幻色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北港

北港接回塘,芙渠十里香。

野人時到此,采葉作衣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南港

南港通西湖,晚多漁艇宿。

人家深樹中,青煙起茅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東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振衣岡

崇岡古有之,公獨愛其頂。

振衣本無塵,清風灑襟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桑洲

汲溪灌桑樹,(蠶)葉多蠶亦稠。

云錦被天下,美哉真此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曲池

曲池如曲江,水清花可憐。

池上木芙蓉,江映池中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竹田

楚云夢瀟湘,衛(wèi)水歌淇澳。

吳城有竹田,亦有人如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知樂亭

游魚在水中,我亦倚吾閣。

知我即知魚,不知天下樂。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鶴桐

老鶴愛云棲,石洞自天鑿。

秋風時一聲,飛云散寥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