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玩手機時間長了,手指、手腕稍一動就又酸又痛,那么大家就要小心腱鞘炎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腱鞘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慢性勞損:重復動作的累積傷害

常見人群:程序員(鼠標手)、教師(粉筆手)、家庭主婦(抱娃手)、手機重度使用者( texting finger)。

中醫(yī)邏輯:過度使用導致 “筋脈勞損,氣血瘀滯”,腱鞘滑膜層充血水腫,形成 “筋結”(西醫(yī)稱腱鞘狹窄)。

新加坡高發(fā)場景:濕熱氣候下長期使用空調,寒濕隨勞損部位侵入,加重氣血阻滯。

2、寒濕凝滯:氣候與生活習慣的雙重影響

氣候因素:新加坡常年高溫高濕,室內外溫差大,頻繁出入空調房易使筋脈受 “寒濕痹阻”。

生活習慣:長期手持冰飲、直接吹風扇 / 空調對手腕,或用冷水洗衣做飯,導致 “寒主收引,濕阻氣機”。

腱鞘炎的癥狀有哪些?

疼痛

早期表現(xiàn)為特定部位的隱痛或酸痛,例如手指根部、手腕內側或前臂。疼痛在活動時加重(如握拳、打字、提重物),休息后可能緩解。隨著病情進展,疼痛可能向周圍擴散,甚至影響夜間睡眠。

腫脹與僵硬

患處可能出現(xiàn)局部腫脹,觸摸時有緊繃感或輕微發(fā)熱。晨起或長時間靜止后,關節(jié)僵硬感明顯(稱為“晨僵”),需活動數(shù)分鐘才能緩解。

活動受限

肌腱滑動受阻時,關節(jié)活動范圍減小。例如,手腕腱鞘炎患者難以完成擰毛巾、轉動手腕等動作;手指腱鞘炎可能導致無法完全伸直或彎曲手指。

彈響或卡頓

嚴重時肌腱在腱鞘內滑動困難,活動時可能伴隨“咔噠”聲或突然卡?。ㄈ纭鞍鈾C指”),需外力輔助才能恢復動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腱鞘炎中醫(yī)怎么治療最快最有效?

新加坡貢方堂TCM中醫(yī)科專家丘保潤表示,腱鞘炎屬筋痹范疇,本質是氣滯血瘀、筋脈失養(yǎng)的惡性循環(huán)。現(xiàn)代人久坐少動導致氣機壅滯,加上冷飲空調加劇寒凝血瘀,普通止痛藥難除病根。

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個經(jīng)典名方十味腱鞘湯,該方有活血通絡、散寒除濕、消腫止痛的功效。

十味腱鞘湯由桂枝12g、當歸12g、細辛3g、艾葉6g、川芎12g、丹參9g、生姜12g、甘草12g、茯苓15g、麥冬15g組成。

方中川芎與丹參來活血化瘀,川芎藥性活潑,善于走竄,可以走到關節(jié)這個地方。丹參一方面化瘀,一方面可以強壯心臟,與后面的桂枝一起來強壯心臟,心主血脈,心臟強大了,血脈就會通暢。

桂枝與艾葉可以把經(jīng)絡打通,把手指或者手腕這個地方的關節(jié)打通,這樣氣血才可以更好地進來。細辛與生姜是散寒的,去驅寒的,前面說過腱鞘炎除了瘀血,最大可能還有寒濕,有寒邪,寒會加劇瘀血,尤其是骨節(jié)間有寒邪更容易導致關節(jié)冷痛僵硬,因為血得溫則行,遇寒則凝。

至于甘草就是調和諸藥,茯苓則是祛濕利水的,加一點麥冬是為了防止這個方子上火,這個方子畢竟溫燥的藥比較多,陰血不足的人可能會上火。

加減妙用:寒濕重者加制川烏6g(先煎)、羌活9g;濕熱明顯者(局部紅腫熱痛)去桂枝、細辛,加黃柏12g、忍冬藤15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醫(yī)案

患者:胡女士,35歲。

主訴:右手拇指屈伸困難伴劇痛2個月,夜間痛醒,無法抱3歲幼兒。右手拇指掌指關節(jié)處可觸及黃豆大小結節(jié),壓痛明顯,主動屈伸時出現(xiàn) “彈響”。

初診:舌淡、苔白膩,脈弦緊。

辯證:寒濕瘀阻之象。

【治療方案】

內服:十味腱鞘湯基礎方加制川烏 6g(先煎 30 分鐘)、羌活 9g,7 劑,每日 1 劑。

外用:透骨草 30g、伸筋草 30g、艾葉 20g,煎水熏洗患處,每次 20 分鐘,早晚各 1 次。

生活調護:佩戴護腕減少勞損,避免接觸冷水,空調房內穿戴護指手套。

結果:3劑后拇指屈伸卡頓感減輕,夜間疼痛緩解,可抱娃10分鐘。1周后彈響消失,結節(jié)縮小,僅提重物時輕微不適。2周后拇指活動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