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說跑,常見的字有奔、走、趨。意思都是跑,但是有區(qū)別,《說文解字》注,“疾行曰趨,疾趨曰走”。至于奔,《說文解字》:“奔,走也”,本意還是跑。那古人到底多能跑?

周王的先馬走
周代《令鼎》銘文,短短70字,記述了有史可查的第一次賽跑比賽。這場比賽的組織者是周王,一般認為是周昭王。周王在籍田禮結束后,返城途中心血來潮舉辦了這場賽跑比賽。參加比賽的運動員,一位叫令,一個名奮??傊l先跑回宮里就算贏,獎勵是“臣十家”,贏了比賽就能翻身做主人。比賽的結果是令贏了,很可能還跑贏了周王乘坐的車駕。令于是鑄鼎紀念此事,或許是“問鼎”第一人。
令和奮是周王的先馬走。先馬走又稱先馬,在殷墟甲骨文中有“先馬其海雨”“馬其先”的記載。古代車馬出行或出征,先馬走就是在車馬前開道的人,說白了叫馬前卒。
先馬走的地位不高,相當于仆。越王勾踐戰(zhàn)敗時,親自執(zhí)戈,為吳王夫差當先馬走,就是甘愿為仆的意思了。
到了漢代,先馬走的地位逐漸提高。漢代有官稱“太子洗馬”,洗馬可能就是先馬。太子洗馬作為東宮屬官,太子出行時作為前驅開道,年薪六百石。從西晉開始,洗馬不再是管馬的了,開始管書。隋唐于司經局設洗馬,照樣管書。魏征當過李建成的太子洗馬。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責問他,魏征回他:“太子早聽我的,就不會有今天的禍患了?!?/p>
明代劉定之任司經局洗馬,朝臣拿他的官職打趣,他應對巧妙。上朝時遇到少司馬(兵部侍郎的別稱)王偉。王偉打趣他:“太仆(掌皇帝的輿馬和馬政,孫猴子的弼馬溫就是太仆)馬多,洗馬須一一洗之?!眲⒍ㄖΥ穑骸昂沃固停T司馬不潔,我亦當洗?!眲⒍ㄖ€有個段子,這回是兵部尚書。兵部尚書陳汝言遇到劉定之,問他:“作為洗馬,你一天洗幾匹馬?”劉定之應聲回答:“廄里的馬我都洗,只是大司馬(兵部尚書的別稱)洗不得。”
造父是周代著名的善御者,他學駕車前就先學跑步。周穆王曾經命造父駕車西巡,在昆侖山西王母處樂而忘返,結果有人反叛,造父駕八匹駿馬,千里之程,一日而返。
古代急行軍有多快
古奧運會的項目,像摔跤、拳擊、角力、賽馬或是賽馬車等,都和軍事戰(zhàn)爭相關。中國古代,跑步同樣廣泛應用于軍事訓練。唐代李荃著兵書《太白陰經》,言稱招募“疾足之士”的標準就是“返三百里不及夕者”。歷代都有行軍迅速的機動部隊,見諸史冊。
春秋時吳國征兵,一選力氣大的,二選跑得快的?!秴问洗呵铩氛f吳王闔閭和楚國開戰(zhàn),“選多力者五百人、利趾者三千人以為前陣,與荊戰(zhàn),五戰(zhàn)五捷,遂有郢?!彼^利趾者,意思是跑步快的人。闔閭打敗楚國,占領了楚國國都郢,可見打的是一場閃電戰(zhàn)。
孫武曾向闔閭獻兵法十三篇,闔閭看來認真學了,知道兵貴神速?!赌臃枪ァ酚欣C,“吳闔閭教七年,奉甲執(zhí)兵,奔三百里而舍焉?!敝艽焕锏卮蠹s415米。闔閭練兵,一跑就是三百里,大約是跑了3個馬拉松。奉甲執(zhí)兵,還是負重跑。吳國人可能很擅長跑步,闔閭大為忌憚、派要離刺殺的公子慶忌,跑得鳥獸皆驚。東漢趙曄《吳越春秋》說慶忌“走追奔獸,手接飛鳥,骨騰肉飛,膝數(shù)百里”,闔閭“嘗追之于江,駟馬馳不及”。
魏武卒是吳起統(tǒng)帥的一支強兵,“大戰(zhàn)七十六,全勝六十四,余則均解(不分勝負)”。吳起的訓練方法,和闔閭一樣,都是負重跑?!拔褐渥湟远热≈氯龑僦?,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睉?zhàn)國有四大強兵——秦銳士、魏武卒、齊技擊和趙邊騎,荀子排座次,魏武卒只能排第二,秦銳士才是第一。根據《資治通鑒》的說法,秦銳士生猛異常,“秦人捐甲徒程以趨敵,左掣人頭,右挾生虜?!眴握撆懿剑劁J士也是強。戚繼光著《紀效新書》,裹著砂袋訓練跑步,一脈相承。“凡平時各兵須學趨跑,一氣跑得一里,不氣喘才好。如古人足囊以砂,漸漸加之,臨敵去砂,自然輕便,是練足之力?!?/p>
史書上“奔三百里而舍”“日中趨百里”的記錄,或有夸張之嫌?,F(xiàn)代軍隊有多快?抗美援朝期間,中國人民志愿軍奇襲三所里,14小時穿插72.5公里。長征中,紅四團飛奪瀘定橋,一晝夜急行120公里。美劇《兄弟連》里講過的,二戰(zhàn)期間最精銳101師506團二營徒步行軍75小時約190公里,打破當時日本軍隊72小時約161公里的紀錄。
能追駟馬的真不少
史書說跑得快,常以馬作比。所謂“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史書上跑速超過馬速的,一抓一大把。
《史記》記載,夏桀和商紂都是“足追四馬”的強人。商紂的幫兇蜚廉、惡來也是飛毛腿?!妒酚洝で乇炯o》說:“蜚廉生惡來。惡來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蜚廉善于奔跑,又稱“飛廉”,飛廉是風神,蜚廉可謂“風一般的男子”。值得一提的是,蜚廉開創(chuàng)了一個跑步世家。前面提到的給周穆王駕車的造父是蜚廉的后代。秦趙共祖,祖先都是蜚廉。后世子孫秦非子為周孝王養(yǎng)馬,受封秦地。大秦朝算不算跑出來的王朝?
稱得上疾行善走的,都是日行三百里起步。《新唐書》有楊行密,“瀘州合肥人,日走三百里?!薄端鍟酚宣滆F杖,“驍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馬?!?/p>
《三國志·裴松之注》說,吳國名士虞翻隨孫策征討山越,孫策單人獨騎追到山里,碰到虞翻。虞翻說,山里草深,馬不及人,我步行為你開道。到了平地,虞翻勸孫策策馬前行,孫策問他沒有馬怎么辦,虞翻說“我善步行,能日行三百里,你盡管躍馬揚鞭,我能大步跟上。”
楊大眼是北魏名將,威名遠揚,能止小兒夜哭。《北史·楊大眼傳》記載,北魏孝文帝將南伐,令兵部尚書李沖“典選征官”,楊大眼前去應征,測試武藝后,他落選了。楊大眼又要求測試短跑,故“出長繩三丈許,系鬃而走,繩直如矢,馬馳不及。”三丈長的繩子,跑起來使之拉直成一條線,有估算稱楊大眼的百米成績在11秒左右。
◎本文原載于《北京晚報》(作者:五柳七),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