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持續(xù)舉行的系列活動中,一直關愛民生,不遺余力地為城市發(fā)展、社會公益奔走吶喊。尤其在困難面前,讀者、愛心商家慷慨解囊,走在愛心隊伍最前列。
有一分熱,發(fā)一份光。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公益精神,永不過時。
1988
全國霹靂舞重慶跳
當年,在大江南北,陸續(xù)舉行過地區(qū)性的霹靂舞比賽,涌現(xiàn)了一批具有高難度舞姿舞技的霹靂舞舞星。他們要求在全國范圍競技交流。經市委、市政府批準,定于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我市舉行“將軍杯”88全國霹靂舞大賽。由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重慶市文化局、重慶晚報、重慶電視臺、重慶電冰箱總廠聯(lián)合主辦。20多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組隊參賽,120名霹靂舞星展開角逐。
1995
捐資建“重慶晚報希望小學”

1995年9月1日,由《重慶晚報》在江津永興鎮(zhèn)周巖村捐資修建的“重慶晚報希望小學”竣工開學。多年來《重慶晚報》愛心車隊持續(xù)為孩子們送去新圖書、新玩具及“六一”大禮包。
1997
以市長名義設立“爭光獎”
1997年10月3日,《重慶晚報》06版《有話對市長說》專欄一短文,引起時任中共重慶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蒲海清的重視。在見報的一百來字建議文章里,市民鄧藝提到建議《設立“為重慶爭光獎”》——調動巴渝兒女的積極性,發(fā)揮其聰明才智,眾志成城地為重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yè)發(fā)展出力流汗,爭光添彩。一時間,“爭光獎”成為熱門話題。同年10月6日,市政府第八次常務會一致通過,決定采納市民建議,設立“為重慶爭光獎”。
2000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將“爭光獎”“振興重慶杰出貢獻獎章”兩獎合并為“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每年開展一次評選活動。2014年,獎項名稱更名為“富民興渝貢獻獎”,評選周期為兩年一評,并沿襲至今。該獎項是重慶市委、市政府設立的全市最高綜合性榮譽獎。
1999
世紀之星新重慶形象小姐大賽

陸綱 攝
1999年5月,《重慶晚報》與重慶電視臺聯(lián)合舉辦世紀之星新重慶形象小姐大賽,在全市引起極大反響。
2001
“晚報愛心接力助學”活動

陸綱 攝
“晚報愛心接力助學”活動于2001年發(fā)起,每年于高考結束后展開。在重慶市慈善總會、市福彩中心等愛心單位和熱心市民幫助下,使受助新生每人獲3000元至5000元的愛心資助。
2006年,《重慶晚報》策劃并發(fā)起“打工掙學費”活動。自啟動以來,上百名大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進入大學深造的學費。重百超市、沃爾瑪超市、市福彩中心等企業(yè)和單位,被《重慶晚報》和重慶市慈善總會授牌為“愛心助學基地”。
2002
首辦“巴渝十大孝子評選
2002年5月,由《重慶晚報》和重慶市委文明辦等單位聯(lián)手舉辦的“首屆巴渝十大孝子評選”活動拉開帷幕。涌現(xiàn)了背著癱瘓父親游天下的孝子楊興彬、七年為母洗尿片的好女兒馬珂婭等人,一時間,上百萬投票向《重慶晚報》編輯部涌來。孝順,成為市民樂意談論的話題。
2003
舉辦解放碑周末音樂會

陸綱 攝
2003年,由《重慶晚報》和中共渝中區(qū)委、渝中區(qū)人民政府主辦的“重慶晚報之聲”解放碑CBD廣場周末音樂會,一時間受到國內相關人士廣泛關注。郭蘭英、蔣大為、李谷一等著名歌唱家,云南歌舞團、重慶市交響樂團等眾多市內外專業(yè)團體,相繼通過這一舞臺與市民和游客見面。
該音樂會推出后,不僅擁有一大批“發(fā)燒友”,還曾獲文化部頒發(fā)的“全國特色文化活動”殊榮,并獲得我國最高級別的群眾文藝政府獎——文化部群星獎。
2005
“感動重慶十大市民”

陸綱 攝
2005年底,《重慶晚報》舉辦首屆“感動重慶十大市民”評選,歷時三個月,于2006年2月28日隆重頒獎。十大市民均來自基層,3萬張市民選票將他們推上前臺。
為將這些感動人物的事跡和精神進一步發(fā)揚光大,重慶市委宣傳部決定將此項活動升級為由市委宣傳部主辦、全市主要媒體廣泛參與的“感動重慶十大人物”評選活動,并沿襲至今。
2006
“共建和諧社區(qū)”公益活動
2006年,《重慶晚報》啟動“共建和諧社區(qū)”大型公益活動。開展活動幾年間,每每走進社區(qū),《重慶晚報》與志愿者們都是有備而來:市學雷鋒志愿者總隊志愿者免費為市民維修家電;《重慶晚報》律師團成員免費為市民做法律咨詢;西南醫(yī)院、大坪醫(yī)院、新橋醫(yī)院等專家團隊免費為市民義務診病等等。其間,上千名志愿者獻愛心,10萬市民享受到《重慶晚報》提供的真誠服務。
2007
“巴渝新十二景”評選

2007年5月,《重慶晚報》聯(lián)合多部門舉辦“巴渝新十二景評選”大型公益活動。該評選活動歷時8個月,由市民提名、海選出326個景觀,最后由評委會綜合400多萬張市民選票評出結果。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和夔門雄關被評為“巴渝標志性傳統(tǒng)景觀”,阿依秀水、長湖浪嶼等被評為“巴渝新十二景自然景觀”,磁器古鎮(zhèn)、朝天匯流等被評為“巴渝新十二景人文景觀”。“巴渝新十二景”紀念郵品在當年深受集郵愛好者喜愛。
重慶晚報慈善愛心基金

2007年8月18日,“重慶晚報慈善愛心基金”成立。這是西部首個由媒體發(fā)起的愛心基金。
該基金成立后,近百家愛心企業(yè)、上萬市民為愛心基金捐款、捐物。每當有人急需幫助,晚報人總會第一時間募集善款物資,及時送達?!?·12”汶川大地震期間,晚報愛心基金募集善款1100多萬元,《重慶晚報》愛心車隊六進災區(qū),運送抗震物資。
不設門檻的《名人堂》

陸綱 攝
2007年下半年,《名人堂》欄目亮相《重慶晚報》。短時間內,該欄目名聲遠揚,在市民中掀起了看名人、聽講座的新高潮,被市民譽為報紙版《百家講壇》。
該欄目曾邀請易中天、濮存昕、蔣雯麗、王寶強、蘇童、王蒙、陳佩斯、方文山等名人作客,采用互動講座的形式,讓市民與名人、名家近距離交流。
該活動不設任何門檻,市民通過《重慶晚報》熱線可免費獲取門票。
2008
爭當奧運引導員

2008年4月1日,共青團中央、北京奧組委開閉幕式運營中心,聯(lián)合《重慶晚報》評選奧運會禮儀引導員活動正式啟動?!白屖澜绲哪抗饩劢乖谀愕纳砩稀保痪浜唵蔚目谔?,激發(fā)起我市眾多青年女性對奧運會禮儀引導員的興趣,總報名人數(shù)逾15000人。最終,共13名引導員登上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的舞臺。
義賣支持汶川重建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重慶晚報》在全國媒體中率先推出抗震救災大型圖片集《地殤》并組織義賣,為災區(qū)募款70多萬元,所得善款全部捐給災區(qū)支持重建。
為真實記錄災區(qū)情況,《重慶晚報》在數(shù)萬張圖片中精選出近三百張圖片,編輯制作成72版的抗震救災眾志成城大型圖片專輯,印制6萬份,每份愛心售價10元。
2009
為愛心市民搭建慈善平臺
2009年9月6日,《重慶晚報》攜手重慶市慈善總會策劃并主辦的“2009重慶市首屆慈善·福彩活動周”在解放碑啟動。在啟動儀式現(xiàn)場,16家愛心企業(yè)代表募集善款2000多萬元。
重慶相親會之緣分天空

2009年2月10日,《重慶晚報》推出的大型公益性活動重慶相親會,正式接受報名。而此后陸續(xù)推出的“相親會·緣分天空”系列活動,則成為當年年輕男女追求婚戀交友的好平臺、好橋梁。重慶相親會曾擁有長期熱心于婚姻介紹的專業(yè)團隊,七夕專場、武陵山帳篷露營專場、走馬桃花專場、假面舞會專場等相親會主題,曾給上萬名會員留下美好回憶。此外,還有不少天津、山東、湖北等外地單身男女前來參與。
承辦世界中文報業(yè)協(xié)會年會
2006年10月,經中宣部批準,《重慶晚報》加入世界中文報業(yè)協(xié)會。
2009年10月16、17日,世界中文報業(yè)協(xié)會第42屆年會在重慶舉行。年會由世界中文報業(yè)協(xié)會主辦,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重慶日報報業(yè)集團作為指導單位,《重慶晚報》作為執(zhí)行委員單位承辦。這也是我市直轄以來舉辦的第一個具有全球影響的媒體盛會。
2017
“愿望”助你圓夢

雍曉雨 攝
人人都是夢想家,圓夢的路上有我。2017年,“愿望(助你圓夢)”公益新聞欄目正式面向公眾,后欄目更名為“心愿”。時至今日,已幫助400余名普通市民實現(xiàn)夢想并登上頭版,受到廣大愛心企業(yè)和讀者持續(xù)關注。該欄目通過各類形式筑夢,初衷是呼吁愛心傳遞。18歲“星星少年”找到工作、潼南少年排球隊用上了嶄新的新排球、“與時間賽跑”的皓皓隔著無菌層流倉的玻璃窗,度過了難忘的5歲生日……該欄目在第二十二屆重慶新聞獎中獲得“報紙新聞名專欄”,并獲得2018年度中國晚報新聞獎優(yōu)秀專欄獎。
2021
殘疾人作品上軌道
2021年9月24日,“永遠跟黨走·共筑中國夢”——第三屆重慶殘疾人文化藝術作品軌道空間巡展在紅旗河溝站、冉家壩站、火車北站南廣場站、小什字站等12個軌道站點內展出。來自重慶各區(qū)縣的70余件文化藝術作品,吸引了眾多軌道族駐足觀看。當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實施30周年。該巡展以文化藝術的方式謳歌新時代輝煌成就,充分展示新時代殘疾人的愛黨愛國情懷,頌揚殘疾人自強不息、拼搏奮進、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風貌。
重慶晚報-廂遇記者 李瑯 整理
編輯:蔣麗霞
校審:李瑯
總值班:嚴一格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