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30年代,考古學家在殷墟儲藏甲骨的窖穴中發(fā)現(xiàn)了一具蜷曲的人骨,埋在堆積龜甲中,只有頭及軀干上部露出龜甲外。這是個什么人呢?因為這個甲骨窖穴被認為是“殷人保存典冊的府庫”,所以專家們推測他可能是管理龜甲的人,也可以說是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圖書管理員”。只可惜他沒有留下姓名。
目前有名字可考的最早的“圖書管理員”或者說“圖書館館長”,應該是《道德經(jīng)》的作者,中國哲學的開山鼻祖——老子。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無所不有。那些史料典籍是從上古時代一直傳下來的,包括涉及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天文、地理、人文、法規(guī)、祭祀、宗教、教育、外交、皇室等重大歷史事件的記錄、文獻和實物,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家圖書館加檔案館。
“史”在當時是一種與記錄史料和管理圖書典籍相關的官職。王國維說“史”為“持書之人”“史官”為“掌書之官”“古者書冊皆史掌之”?!吨芏Y》曰:“史掌官書以贊治?!本褪钦f史的職責是掌管官府典籍文書和文書起草而協(xié)助君主治理國家。史又分大史、小史、內(nèi)史、外史、御史還有女史等。大史也稱太史,是眾史之長,小史是大史的副手,協(xié)助大史工作。其他各史也各有不同的職責。盡管他們分管的范圍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利用典冊或成文法為君主治理國家提供幫助。老子擔任的“守藏室史”,也就是掌管國家文物、史料、典籍的官員,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家圖書館加檔案館的管理員或館長。
作為周王室的典籍管理員,老子每天的工作量是很大的。那些甲骨、竹簡、木牘、絹書、麻布書,需要分類并按年代次序編號,還要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好;有些簡冊因為串聯(lián)的繩子斷了,板、片脫落了,散亂開來,頁碼顛亂,還得重新理順,用新的皮繩或麻繩穿綴起來。但老子干得很有興致。有些竹簡、木牘上的字,因磨損而看不清,難以辨認了,還需要及時補刻或補寫,老子就根據(jù)上下文意,進行必要的考證,把失落的字一一補上去。這樣一來,老子就做了許多考證工作,學識越來越豐富了。他也因為工作做得好,慢慢就由一般的圖書管理員提升為“國家圖書館館長”——守藏室史了。而且還成為當時的知名學者,聞名遐邇,聲播海內(nèi),連孔子都要來向他問道。
據(jù)資料記載,歷史上孔子曾多次拜訪老子,其中一次還與藏書有關。
《莊子·天道》里面講了一個故事:孔子希藏書于周室。子路謀曰:“由聞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夫子欲藏書,則試往因焉?!笨鬃釉唬骸吧??!蓖娎像酰像醪辉S……
這個故事說孔子希望周朝的王室書庫能夠收藏自己的著作,而老子呢,因為守藏室史的工作不局限在都城的書庫里,他不單純做典籍的收藏,還要做征藏史,就是要到城外郊縣去采風,收集民間詩歌和文獻,帶回來整理成冊,以補充國家的檔案文獻。因為曾經(jīng)擔任過征藏史這樣的官職,負責征集審核書目,所以老子對這方面的事情和相關的辦事人員都很熟悉。于是孔子去見老子,希望老子能夠代為舉薦。孔子為什么要讓周王室收藏自己的書呢?因為東周時代周王室已經(jīng)開始沒落,天下紛爭,禮崩樂壞??鬃訉@種情況深感憂慮,于是希望周王室能夠采納自己的意見,依照儒家的方式治理天下。為了向周王室宣揚自己的治國理念,所以他希望周王室能收藏自己的書,看看自己的書。
沒想到聽了孔子的意思后,老子表示不同意,因為并不是什么樣的書都能放到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必須是周王室所需要的才行。所以孔子想藏書于周室的事沒談成。不過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老子是一個非常盡職盡責的人,并不因為和孔子認識就放松要求。
老子作為守藏室史,既是圖書保管員,又是會議記錄員,為了周王室的圖書典籍,費盡了心血。但是,他所有的努力和成果,竟在一次變故中付諸東流——這些寶貴的典籍,竟然神秘地失蹤了。
這驚天大案竟然是周朝的王子干的。原來這次圖書典籍被盜,起因于王位之爭:老子當守藏室史期間,周王室在王位繼承問題上發(fā)生了內(nèi)亂。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后,兩個王子姬朝和姬匄都自立為王,糾結兩派王黨互相打了5年之久。到了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王子朝斗爭失敗,打算投奔到楚國去。為了表明自己才是周王室的正統(tǒng)繼位人,王子朝攜帶著周王室的典籍檔案走了。因為王室的檔案,是周王室的乾坤文脈之所在。這也表明王子朝自信還能奪回王位。但歷史沒有給他機會。后來周敬王派人入楚,刺殺了王子朝?!蹲髠鳌酚涗浟诉@個重大事件,但沒提及周王室典籍的下落。
王子朝一行所攜帶的周室典籍,應當是相當珍貴的,它們應當包括前朝(指商代、夏代及更早時代)的文獻、文物,以及周代列王的誥命文件,或許還有各諸侯方國的奏章、報表等文書檔案資料。遺憾的是,王子朝奔楚被殺后,這批無價之寶便永遠離開人們的視野,不知所蹤了。這成了中國歷史上永遠的謎團,至今也沒有解開。
老子后來的去向眾說紛紜,有人說他跟著王室典籍去了楚國,還有人說他騎著青牛去了秦國,還有人說他被免職以后回了老家著書立說。反正最終老子的去向也和那些王室典籍一樣成了大家?guī)浊暌膊虏煌傅闹i。但是,正因為有了管理王室典籍這段工作經(jīng)歷,老子才能完成他的《道德經(jīng)》,它對中國傳統(tǒng)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都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直到今天,仍然有一些圖書館將老子尊為祖師,把它的形象設置在醒目的位置,以示恭敬和傳承。
◎本文原載于《學習時報》(作者:李雯霡),圖源網(wǎng)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