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發(fā)現(xiàn),當一個人遵照天道,順應天道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放下了,很多人也能忘掉了。

畢竟,在絕對力量面前,一個人做到既不自戀,也不自憐,才能走向成長。

而這種成長,其實就是讓自己可以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間里的是是非非之上,真正做到足夠的清醒,淡定,敬畏一切。

然后,凡事順其自然,而不是刻意勉強,更不會逞強,做到懂示弱,收斂自己,在背后默默蟄伏自己。

最終,一邊放下,不糾纏,少爭辯,一邊釋懷,不刻意,不勉強,順著天道為人處事,真正把自己的生活帶領到一個新的高度當中。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逞強,順其自然

很多事情,我們到了一定年紀就會明白,自己真的沒有必要非要、一定要那樣。

因為當我們越是逞強,越要強求的時候,其實無形之中就給到自己更多壓力了。

而這種壓力,其實在你當時的處境下,根本轉換不成所謂的動力,更不能產生生產力。

凡事保持內心的從容,淡然,釋懷,也盡可能每一次都靠自己理清好思緒,管好情緒,穩(wěn)住心態(tài)。

至于生活那些不管是順利的,還是倒霉的,都要讓自己看清楚,生活的好不可能全給你得到,就像生活里的壞,也不可能只盯上你一樣。

就像楊絳說的:

“人這一生,不可能占盡世間所有的好,大千世界每個人的生活,各有各難,也各有各好,

沒必要去和別人比較,更別站在自己的煩惱里,去仰望別人的幸福。”

的確,凡事不要勉強,更不要逞強,知道珍惜自己當下所擁有的,至于那些讓自己感到困擾的,迷茫的東西,順其自然就好。

因為早晚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再難過的關,時間都會幫你帶過去。

所以,一邊做好自己,一邊不要抱著過高的期待,而是懂得凡事順其自然。

曾國藩曾說:“人須求強,但不能逞強?!?/p>

這樣,生活才會真正善待你,自己也不會因為自己的個人原因,情緒和心態(tài)上的關系,把自己的生活搞砸了。

我們可以求強,自強,但不能勉強,逞強地活著。

畢竟,生活從來就是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們總不要顧此失彼,舍近求遠。

懂示弱,遵循規(guī)律

真正厲害的人,其實都是懂人性的。

而一旦對人性達到了一種高度認知之后,往往又會往更深層的東西去研究。

這種更為深層次的東西,就是天道規(guī)律。

顯然,人性再大,也大不過天道,大不過世間萬物的規(guī)律。

一個將自己打通了的人,自然是知道自身的渺小的。

當然,也不會因為意識到人類自身的渺小,然后就變得自憐自艾,卑微頹靡。

反而是做到了不再為難自己,不再勉強一切,而是凡事都知道遵循其中的規(guī)律去對待。

如此,一邊靠自己慢慢去發(fā)揮,一邊好好珍惜當下的人生。

畢竟,人這輩子,就只有一次,我們更應該好好對待,平靜享受。

在生活里,知道示弱,為自己節(jié)省能量,減少壓力,同時也懂得收斂自己,默默蟄伏。

《菜根譚》有言:“藏巧于拙,以屈為伸。”

這樣,我們才能避免陷入過剛易折,過柔則靡的局面。

凡事剛柔并濟,進退有度,然后我們才能瀟灑從容,淡定前進。

遵循天道,敬畏天道,一切的一切,都知道讓自己清醒且客觀地對待,才能讓自己真正輕裝上陣。

楊絳曾說:“接納不完美,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正如月亮因有陰晴圓缺而更顯韻味,人也因不完美而真實?!?/p>

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存在完美的事物,規(guī)律和天道,重點不在于完美,而在于平衡。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學會權衡,保持穩(wěn)重,做到慎獨,遵循規(guī)律,生活才能越過越平靜,越來越美好。

少爭辯,順應天道

詩人林清玄曾說:“白鷺立雪,愚人看鷺,聰者觀雪,智者見白?!?/p>

其實一個人很愚蠢的地方,就是太喜歡爭辯,太習慣爭執(zhí)。

一方面會更加消耗自己能量不說,另外一方面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逮著話題就一通說個不停,說個沒完沒了的人,見縫插針的說話方式會讓人覺得聊起來很累,甚至讓人反感。

天道的規(guī)律,其實也包括人的天性,如果我們在為人處事上不懂遵循天道,尊重人性,就容易讓自己陷入困境里。

再不濟,那些喜歡爭辯,習慣說個不停的人,往往朋友越來越少。

晚清重臣張之洞曾說自己平生有三不爭:“不和俗人爭利,不和文人爭名,不和無謂之人爭閑氣”。

無論如何,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學會說話,管好自己的嘴巴,克制住自己的表達欲,不爭名利,不跟小人和閑人折騰糾纏。

好好過好自己的日子,專注自身的精神成長,滿足自身的心靈需求,遵照規(guī)律,順其自然,順應天道,幸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