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到了,大家都去哪里玩呢?估計不少人都會出去玩,畢竟假期就是出去走走,順便吃吃好吃的。

而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有一種美食也大量上市了,它就是小龍蝦。而最近,小龍蝦價格持續(xù)下跌的消息引發(fā)熱議。

曾經炙手可熱的夜宵“霸主”,如今才剛上市就價格跌不停,難道小龍蝦真的賣不動了?或者是大家都不吃了嗎?

小龍蝦從哪來的?它是漂洋過海的“外來客”!

不少人都很好奇,就是這小龍蝦都是哪里來的,為何以前沒人吃,這幾年就突然這么火了呢?這里有必要了解一下小龍蝦的“前世今生”。

小龍蝦只是我國民間的一種俗稱,它官方的學名是克氏原螯蝦,這是原產于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及路易斯安那州的一種水生生物。

在20世紀初,日本為了給牛蛙提供飼料,從美國引入小龍蝦。大約在1929年,小龍蝦經日本傳入中國南京,最初也作為飼料或生物實驗材料,后來憑借強大適應力在自然水域迅速繁衍,逐漸擴散到長江中下游及南方廣大地區(q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龍蝦生命力頑強,能在各種水質生存,甚至在污水、稻田、溝渠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繁殖能力也極為驚人,一只雌蝦每年可產卵多次,每次數(shù)百至上千粒,卵在適宜條件下很快孵化,幼蝦成長迅速,短短幾個月就能性成熟,開啟新一輪繁殖。

于是,越來越多的地方都有了小龍蝦,一度它還成為了農民討厭的一種“害蟲”。因為小龍蝦不僅破壞水稻等,而且還到處打洞,搞得稻田水肥嚴重流失,農民損失慘重。

從無人問津到夜宵“頂流”。

早期,小龍蝦在中國不受待見,因其打洞習性會破壞田埂、堤壩,被視為農業(yè)害蟲。

而且在當時,因為這種水生生物長相怪異、腥味重,很多人對它敬而遠之,根本就沒人想到它能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直到20世紀90年代,情況才開始改變。安徽蚌埠的石順利把鹵制小龍蝦作為贈品,發(fā)現(xiàn)顧客反響熱烈,于是便支起第一個小龍蝦攤位,生意火爆,帶動蚌埠“螞蝦街”興起。

此后,各地開始鉆研小龍蝦做法,鹵味、油燜、麻辣、蒜蓉等口味層出不窮。

湖北潛江借鑒油燜仔雞做法創(chuàng)造油燜大蝦,這種做法讓小龍蝦在湖北迅速走俏。

江蘇盱眙舉辦龍蝦節(jié),以節(jié)慶活動為契機,打造小龍蝦品牌,帶動產業(yè)發(fā)展,讓盱眙小龍蝦聞名全國。

還有北京簋街將小龍蝦作為夜生活主打美食,隨著旅游業(yè)發(fā)展,簋街小龍蝦吸引大量游客,進一步提升小龍蝦知名度。

再加上最近幾年電商、外賣興起,冷鏈物流和保鮮技術進步,讓小龍蝦突破地域限制,走進千家萬戶,成為“社交美食”,坐穩(wěn)夜宵“霸主”之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價格暴跌,風光不再了?

曾經價格居高不下的小龍蝦,如今卻價格一路下跌。季節(jié)性集中上市是重要原因。

每年5 - 6月是小龍蝦產卵高峰期,養(yǎng)殖戶為避免蝦苗過多影響成蝦品質,會集中捕撈出售,市場供應短期內激增。若遇上氣溫回升快,上市期提前,供需失衡更嚴重。

近年來,小龍蝦養(yǎng)殖利潤可觀,刺激養(yǎng)殖戶擴大規(guī)模。湖北、湖南、安徽等地養(yǎng)殖面積不斷增加。

據農業(yè)農村部數(shù)據,全國小龍蝦養(yǎng)殖面積持續(xù)擴張,但消費增速未能跟上,供大于求,價格自然下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同時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在經濟環(huán)境影響下,人們消費更謹慎。小龍蝦主要消費場景在夜市、聚餐等,經濟下行壓力導致這些場景需求收縮。

外賣平臺數(shù)據顯示,小龍蝦訂單量和單價均有下滑,需求端遇冷直接影響價格。

飼料價格回落降低養(yǎng)殖成本,電商平臺低價促銷進一步拉低市場價格。部分產區(qū)線上售價甚至跌破10元/斤,線下市場也受沖擊。

此外,不實傳聞也會影響消費信心,如“小龍蝦重金屬超標”等謠言,雖被辟謠,但短期內仍抑制了消費者購買欲望。

雖然小龍蝦價格下跌,但并不意味著大家不再愛吃。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品質要求提高,優(yōu)質、安全、新鮮的小龍蝦仍有市場。

經過行業(yè)洗牌,標準化、品牌化的養(yǎng)殖和銷售模式將更具競爭力,小龍蝦產業(yè)也將朝著更健康、可持續(xù)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