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5月1日至4日舉行的第14屆亞太地區(qū)生殖醫(yī)學學會(Asia Pacific Initiative on Reproduction,ASPIRE)年會上,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博士生王荔代表胡麗娜教授團隊發(fā)布的三項膠原蛋白相關生殖醫(yī)學研究成果,引發(fā)生殖醫(yī)學同行和國際學界高度關注。此次大會以“攜手共進,追求卓越”為主題,匯集了亞太地區(qū)頂尖生殖醫(yī)學專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突破性發(fā)現: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調控生殖微環(huán)境機制。研究團隊首次系統(tǒng)闡釋了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在生殖障礙疾病治療中的關鍵作用。

1.復發(fā)性流產的“調解員”

王荔博士以《Recombinant humanized type I collagen remodels decidual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at maternal-fetal interface by modulating Th17/Treg imbalance》(中文題目:重組人源化I型膠原蛋白通過調節(jié)Th17/Treg失衡重塑母胎界面蛻膜免疫微環(huán)境)為題進行口頭發(fā)言。王荔博士的臨床前研究證實,重組人源化I型膠原蛋白可通過調節(jié)蛻膜組織中Th17/Treg細胞比例,顯著改善復發(fā)性流產模型小鼠的妊娠結局。該發(fā)現為臨床干預提供了精準靶點,受到大會參會人員的廣泛關注,王荔博士同來自世界各地的參會專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單細胞視角下的復發(fā)性流產

在壁報展區(qū),董智勇博士的《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reveals fibroblast and immune cell landscape in spontaneous abortion murine uterus with the treatment of recombinant humanized type III collagen》(單細胞轉錄組分析揭示重組人源化III型膠原蛋白治療后復發(fā)性流產小鼠子宮的成纖維細胞與免疫細胞圖譜)研究吸引了不少學者駐足。團隊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首次繪制出重組人源化III型膠原蛋白治療后的復發(fā)性流產小鼠子宮“細胞地圖”。 重組人源化III型膠原蛋白不僅能改善成纖維細胞的活性,還能重塑免疫細胞的功能網絡。

3.納米級三維成像:看見卵泡的“隱形搖籃”

令人稱奇的莫過于魏權博士的《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collagen structure surrounding primordial follicle》(原始卵泡周圍膠原結構的三維重建)研究成果。通過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團隊合作,他們運用高精度三維成像技術AutoCUTS-SEM,首次將原始卵泡周圍的膠原網絡結構以納米級分辨率“透視”出來。過去我們只知道膠原蛋白存在,但現在能看清它的立體架構——就像終于拆開了生命的”盲盒”。這項技術為女性生育力保存及卵泡激活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團隊帶頭人胡麗娜教授表示,此次入選ASPIRE 2025大會的三項成果利用前沿基礎醫(yī)學研究技術,圍繞“細胞外基質-免疫微環(huán)境-生殖障礙疾病”這一主線開展研究,在母胎界面免疫微環(huán)境調控和卵巢組織的三維超微結構探索方面取得了創(chuàng)新性突破。根據目前獲得的臨床前研究數據,我們非常樂觀地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會實現以膠原蛋白為主的新型生物材料治療生殖障礙疾病的臨床轉化應用。(資訊)

(文/游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