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北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溫州北站

2025年勞動節(jié),我又回溫州了。

我家住溫州城北,所以動車坐到溫州北站,不但節(jié)省時間,也能省點車費。溫州北站就是以前的永嘉站,改建后,規(guī)模大了幾倍,但車次卻少了,從寧波去溫州北,一天居然只有6列車,而且都在早上,下午車次為零,實在想不通,到底什么原因?

出站后打車,遇到一輛非常罕見的車型—燃油版帕薩特。這年頭,網(wǎng)約車幾乎都是電動車,就算非電動車,至少也是燃氣車,只有極個別情況下,才能遇見燃油車,一般都是老掉牙的A級車。原因很簡單,省錢!電動車每公里大約1~2毛錢,燃氣車大約3毛,燃油車5~6毛,省下來的就是凈利潤!

像這樣嶄新的純?nèi)加虰級車,我最近三年都沒有遇見過,可謂是千里挑一的稀罕事,我預感到,今天的司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車后,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此人是一個新手,因為網(wǎng)約車老司機,一般都有手機支架,而且通常不止一部手機。而眼前這位師傅,只有一個手機,斜靠在波箱上,看上去很業(yè)余。

溫州北站的網(wǎng)約車接客點位于高架橋下方,GPS信號很差,導航?jīng)]反應,他表情焦慮,不停地移動手機,似乎在找信號。就在此時,車頭越來越偏向右前方,離欄桿越來越近,他卻渾然不覺,依然埋頭看手機。

我一般很少指揮司機開車,因為我本人最討厭,別人在我開車的時候說三道四。但在這種情況下,我實在忍不住,大聲提醒他:小心!小心!

他抬頭一看,大驚失色,立刻猛打方向盤,可惜太晚了!咔嚓一聲,這輛幾乎嶄新的帕薩特撞到了欄桿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神色慌張,連忙下車查看,翼子板和輪轂都有劃痕。回到車里后,他嘆了口氣:一個星期白開了!

我馬上安慰他:想開點,還好沒有撞壞車燈,更沒有撞上人。

他稍微放松了一點,接話道:說的也是,平安最重要。

人啊,真是脆弱的東西,在失落的時候,哪怕得到很普通的安慰,感覺也會好很多。

我對溫州中年男人的口音非常敏感,一般三句話,就可以知道,對方是否是溫州人。但眼前這個師傅,我卻很難判斷他的口音。

我問:你是哪里人?

他說:河南。

我有點吃驚:你的普通話絲毫沒有河南腔,反而有一點很奇怪的溫州腔。

他說:我從小就跟父母來溫州,在樂清讀的中學,所以,口音比較奇怪,既沒有河南腔,溫州話也不會說,只能聽得懂。

原來,他的父母早年來溫州打工,賺了一些錢后,就把一兒一女都接到溫州讀書,二十幾年前的溫州,各方面都遠超河南,一家人準備在溫州落地生根。特殊的生活經(jīng)歷,造就了他獨特的口音。

他們一家人見證了溫州早期的野蠻生長,當時,全國各地的人,猶如潮水一樣,涌向溫州。他們來得快,退得也快。曾經(jīng),溫州有一個非常大的河南人社區(qū),如今,很多人已經(jīng)返回老家。

他職高畢業(yè)后就留在溫州,進入一家大理石加工廠上班,因為他有這方面技術(shù),收入還不錯,十幾年前,月薪就有一萬多,用他的話說就是,比大學生的工資還高。

工作后不久,他結(jié)婚生子。河南人重男輕女的傳統(tǒng)觀念比較強,他生了兩個女兒。但他是家里的獨生子,如果沒有男孩,就從此「斷后」,在父母親戚的影響下,幾年后,他又生了一個,還好,這次是個男孩。如今,一家五口,三個子女,老婆在家?guī)蓿B(yǎng)家的重任就落在他的肩膀上。

但這幾年溫州房地產(chǎn)降溫,工程量急劇減少,預算也大幅降低,以前用大理石的場合,要么改用瓷磚,要么改用人造石。他們公司的業(yè)務量也斷崖式下降,員工陸續(xù)離開,但他畢竟有技術(shù),公司比較重視,工作還算穩(wěn)定。

去年的這個時候,他買了一輛新車,就是眼前這輛帕薩特。萬萬沒想到,買了新車后沒幾個月,公司無預警倒閉,老板跑路走人。

失業(yè)的那一天,他35歲,無奈之下,只能回老家河南謀出路。但他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的故鄉(xiāng)已經(jīng)完全陌生,自己根本沒辦法適應,于是,他又回到溫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用他的話說,大理石這個行業(yè)在溫州,算是徹底涼透了。萬般無奈之下,開起了網(wǎng)約車。

他說,這臺帕薩特不僅油耗高,維護成本也高,他也知道電動車省錢,開燃油車很難賺錢,但手里這臺燃油帕薩特,閑著也是賠本,所以進退兩難。更讓他操心的是營運證,他沒有,如果被抓住,就要罰款,據(jù)說超過一萬,所以,他見到交警就像老鼠看到貓。

剛才在溫州北站,他就特別緊張,一方面GPS信號弱,導航?jīng)]法工作,另一方面,他也擔心交警出現(xiàn)。一慌張,就撞上了護欄。

他說,自己現(xiàn)在不到四十歲,知道開網(wǎng)約車沒出路,只是臨時過渡一下,他在溫州報了一個班,學電焊。

他一個河南老鄉(xiāng),原本也在溫州打工,后來跟青山集團去了印尼發(fā)展,在一個鋼鐵廠搞管理,那里急需技術(shù)工,比如電焊,一個月能賺兩三萬人民幣。這幾年,陸陸續(xù)續(xù)把以前在在溫州的河南老鄉(xiāng)都帶了過去。

聽到這里,我突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人到中年學電焊,去東南亞打工,還能月入兩萬…

無論如何,希望他能如愿,在印尼找到理想的工作,畢竟,河南老家還有四口人等著他的收入呢…

今天就寫到這里,祝各位勞動節(jié)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