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你是否經(jīng)常胃痛、反酸、脹氣?是否總被口臭困擾卻找不到原因?小心!你的胃里可能潛伏著一個“隱形殺手”——幽門螺桿菌(Hp)。
它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在胃酸中存活的細菌,全球約50%人口感染,中國感染率高達59%!它不僅與胃炎、胃潰瘍密切相關,更是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Ⅰ類致癌物。

認識幽門螺旋桿菌

認識幽門螺旋桿菌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座精密城堡,胃就是一座布滿強酸的“護城河”。正常情況下,胃酸pH值可低至1.5-3.5,足以融化鐵釘。但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簡稱Hp)卻像一位裝備精良的“特工”,能在這片“死亡之?!敝邪踩簧妗?/p>

1. 幽門螺旋桿菌的“超能力”

尿素酶護盾:分泌尿素酶,將胃酸中的尿素轉(zhuǎn)化為氨氣,在自身周圍形成“保護罩”

螺旋鉆頭:獨特的螺旋形身體,能輕松鉆透胃黏膜黏液層

黏附定植:像八爪魚一樣緊緊抓住胃黏膜細胞,避免被胃酸沖走

2. 從“共生”到“致病”:雙重面孔

共生假說:在部分人群中,Hp可能伴隨一生卻不引發(fā)疾病,甚至可能調(diào)節(jié)免疫系統(tǒng)

致病真相: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其列為Ⅰ類致癌物,與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密切相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全球感染地圖

全球感染地圖

  • 全球感染率約50%(發(fā)展中國家高達80%)
  • 中國家庭共餐制使感染率超56%
  • 兒童期是感染高峰期,5歲以下兒童感染率達50%
  • 感染途徑:餐桌上的“隱形傳染”

1. 口-口傳播:共餐文化的“副作用”

· 夾菜時筷子成為“傳播媒介”

· 情侶間深度接吻交換唾液

· 嚼食喂飯的傳統(tǒng)育兒方式

2. 糞-口傳播:衛(wèi)生習慣的“漏洞”

· 便后不洗手接觸食物

· 飲用被污染的水源

· 食用未洗凈的生鮮蔬果

3. 胃-口傳播:嘔吐物的“二次污染”

· 嘔吐物中的細菌污染環(huán)境

· 醫(yī)護人員接觸患者體液風險

高危場景自查
? 經(jīng)常外出就餐,使用公筷頻率低? 家中有胃病患者仍共用餐具? 喜歡生食牛排、刺身等半熟食物? 如廁后不習慣用洗手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胃炎到胃癌的“惡性循環(huán)”

從胃炎到胃癌的“惡性循環(huán)”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初期,許多人毫無癥狀,但長期存在卻會引發(fā)一系列胃部疾病。

1. 慢性胃炎

幽門螺旋桿菌的持續(xù)攻擊會導致胃黏膜屏障受損,引發(fā)慢性炎癥?;颊呖赡艹霈F(xiàn)上腹脹痛、噯氣、反酸等癥狀。數(shù)據(jù)顯示,9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

2. 消化性潰瘍

當細菌破壞胃黏膜的保護層,胃酸直接侵蝕胃壁或十二指腸,就會形成潰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首要誘因,占所有潰瘍病例的70%以上。

3. 胃癌

最令人擔憂的是,幽門螺旋桿菌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I類致癌物。長期感染會引發(fā)胃黏膜的癌前病變(如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最終可能發(fā)展為胃癌。研究表明,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群患胃癌的風險是未感染者的3-6倍。

4. 其他并發(fā)癥

近年來,研究還發(fā)現(xiàn)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能與缺鐵性貧血、維生素B12缺乏、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存在關聯(lián),其影響遠超胃部范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些癥狀可能是Hp在“敲門”

這些癥狀可能是Hp在“敲門”

1. 消化道“求救信號”

· 上腹疼痛:空腹時加劇,進食后緩解(典型十二指腸潰瘍表現(xiàn))

· 頑固口臭:細菌產(chǎn)生的硫化氫氣體,刷牙無法去除

· 反酸燒心:胃酸反流至食管,夜間平躺時更明顯

· 飽脹噯氣:吃少量食物就感覺“頂住”

2. 全身性“連鎖反應”

· 體重無故下降(消化吸收功能受損)

· 貧血(慢性失血或維生素B12吸收障礙)

· 皮膚蒼白(缺鐵性貧血表現(xiàn))

3. 沉默的威脅:無癥狀感染

· 70%感染者無明顯不適

· 兒童感染后可能長期無癥狀

· 定期檢測是發(fā)現(xiàn)“沉默感染”的關鍵

如何發(fā)現(xiàn)幽門螺旋桿菌?

如何發(fā)現(xiàn)幽門螺旋桿菌?

由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常無明顯癥狀,許多人可能在體檢時才“意外”發(fā)現(xiàn)。目前,常用的檢測方法包括:

1. 非侵入性檢測

· 尿素呼氣試驗:患者服用含碳13或碳14的尿素膠囊,如果胃內(nèi)存在幽門螺旋桿菌,尿素會被分解為二氧化碳,通過呼氣檢測即可判斷。

· 糞便抗原檢測:通過檢測糞便中的細菌抗原,判斷是否存在感染。

2. 侵入性檢測

· 胃鏡檢查+活檢:在胃鏡下取胃黏膜樣本進行病理分析或快速尿素酶試驗,是確診的“金標準”。

3. 血清抗體檢測

通過血液檢測抗體水平,但無法區(qū)分既往感染和現(xiàn)癥感染,因此不推薦用于治療監(jiān)測。

對于有胃病家族史、長期胃痛、消化不良或胃癌高發(fā)地區(qū)人群,建議定期篩查幽門螺旋桿菌,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科學治療是關鍵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科學治療是關鍵

一旦確診感染,醫(yī)生通常會開具根除治療方案。目前,國際通用的治療方案是“三聯(lián)療法”或“四聯(lián)療法”,具體藥物組合可能因地區(qū)耐藥性差異而調(diào)整:

1. 三聯(lián)療法(14天療程)

· 質(zhì)子泵抑制劑(PPI):如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減少胃酸分泌,促進黏膜修復。

· 兩種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或甲硝唑+四環(huán)素,用于殺滅細菌。

2. 四聯(lián)療法(針對耐藥性高發(fā)地區(qū))

在三聯(lián)療法基礎上增加鉍劑(如膠體果膠鉍),增強殺菌效果。

3. 治療后的復查

完成療程后4-6周,需通過呼氣試驗或糞便抗原檢測確認細菌是否被徹底清除。

需要注意的是,治療期間必須嚴格遵醫(yī)囑服藥,隨意停藥可能導致耐藥性增加,使未來治療更加困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預防感染:從生活細節(jié)做起

預防感染:從生活細節(jié)做起

盡管幽門螺旋桿菌難以完全避免,但通過以下措施可顯著降低感染風險:

1. 分餐制與餐具消毒

家庭聚餐時使用公筷公勺,避免共用餐具。定期對碗筷進行高溫消毒,尤其是木質(zhì)或塑料制品。

2. 飲食衛(wèi)生

避免食用生冷食物,飲用煮沸后的水。水果蔬菜應徹底清洗,減少細菌殘留。

3. 戒煙限酒

煙草和酒精會破壞胃黏膜屏障,增加感染后病變風險。

4. 管理壓力與作息

長期壓力過大會導致胃酸分泌紊亂,增加胃部損傷風險。規(guī)律作息、適度運動有助于維持胃腸健康。

5. 定期體檢

尤其對于有胃病家族史、長期胃痛或消化不良人群,建議每1-2年進行一次幽門螺旋桿菌篩查。

幽門螺旋桿菌就像胃里的“定時炸彈”,但只要我們提高警惕、科學防治,完全可以將風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