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游向來以“干凈、整潔、有秩序”聞名,但你可能不知道,在這整潔背后,有一項讓游客頻頻抱怨的小事——垃圾沒地方扔。

據(jù)《共同社》報導,日本觀光廳近日公布了2024年度一項針對外國訪日旅客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
“公共垃圾桶太少”成為游客反饋最多的不便問題,占比達22%,高居榜首。
這不是第一次被投訴,但這次在疫情后游客暴漲的背景下,再次登上榜首,也說明:日本在“讓游客感覺方便”這件事上,仍有進步空間。
被迫“自帶垃圾”:游客最真實的抱怨
許多第一次來到日本的游客都有類似經(jīng)歷:
你剛在便利店買了瓶飲料,喝完想找個垃圾桶丟瓶子,結(jié)果走了好幾條街都沒看到一個。

甚至在不少車站、公園、街角連個分類回收桶都沒有,只能揣著垃圾回到酒店,或帶著塑料袋逛景點。
一名在東京旅行的韓國旅客表示:“我買了路邊小吃,吃完卻找不到垃圾桶,只能裝在塑膠袋里一路背著,連拍照都不方便?!?/p>
還有人感嘆:“別說一般街頭了,我在銀座、澀谷這些大商圈都沒看到幾個垃圾桶。最后是回到車站,才找到一個專門回收瓶罐的投口?!?/p>
更“尷尬”的是,許多地方的垃圾桶不對外開放——比如便利店門口的回收箱,上面寫著“限本店顧客使用”,讓不少游客看了不知該不該丟。
為什么日本這么“摳”垃圾桶?
對比許多國家在公共空間設(shè)置密集垃圾桶,日本確實顯得“反直覺”。

但這其實是有歷史背景的。
1. 1995年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后,全面撤除公共垃圾桶
當年震驚世界的“奧姆真理教毒氣事件”發(fā)生后,日本各地為了防止類似恐攻事件,開始大規(guī)模撤除地鐵、車站、機場的垃圾桶。即便之后逐步恢復(fù),也以“可視化、易檢查”為前提。
至今,很多地方仍出于“反恐”理由,拒絕在室外放置密封垃圾桶。

2. 環(huán)保文化深入人心,“自帶垃圾”被認為理所當然
日本國內(nèi)有一種觀念叫“ゴミは持ち帰る(垃圾請帶回家)”。從小學生郊游到登山族出行,帶走自己制造的垃圾被視為基本禮貌。
這種習慣也延伸到社會各處,許多日本人不覺得“找不到垃圾桶”是一件麻煩的事,他們早已習慣自己打包帶走。

只不過,對外國人來說,這種文化差異就成了不小的困擾。
2024訪日游客抱怨榜:垃圾桶排第一,語言、擁擠緊跟其后
根據(jù)觀光廳這份最新問卷(約4000名旅客,覆蓋新千歲、成田、羽田、關(guān)西、福岡五大機場),在“訪日中感到困擾的問題”中,主要反饋如下:
- 垃圾桶太少(22%):居首位,但比上一年下降了8個百分點,說明部分地方有所改善。
- 語言溝通困難(15%):在餐廳、車站、商店無法順利使用英語或其他外語,成為不少游客的煩惱。
- 熱門景點過于擁擠(13%):京都、大阪、富士山等區(qū)域被“爆量觀光”困擾,排隊久、拍照難、體驗差。
- 機場入境手續(xù)繁瑣(9%):特別是廉航集中的第二航站樓,通關(guān)時間長、引導不足,影響入境體驗。

有趣的是,雖然不少人列出這些問題,但仍有51%的游客表示“完全沒有遇到困擾”,比前一年上升了21個百分點,說明日本整體旅游體驗仍保持高水準。
那么,日本有沒有可能改善這個問題?
事實上,垃圾桶稀少的問題,日本各地政府也不是完全沒注意。

一些觀光壓力大的城市,已經(jīng)嘗試做出調(diào)整:
- 京都市:因游客反映強烈,2023年開始在主要觀光路線增設(shè)移動式垃圾站,并與清潔公司合作,實行定時回收。
- 大阪心齋橋、道頓堀:設(shè)置“多語言垃圾分類指引牌”,吸引游客正確分類投放。
- 淺草、原宿等地:出現(xiàn)民間發(fā)起的“旅客垃圾回收點”,有企業(yè)贊助分類箱,鼓勵旅客參與“低負擔丟垃圾”。
不過整體來說,這些改善還遠遠不足以覆蓋游客需求量級,特別是郊區(qū)景點、小城市,依然是“無桶區(qū)”。

游客能做什么?這幾點建議請記好:
如果你即將前往日本旅行,不妨記住這幾點實用小貼士:
- 隨身帶一個干凈的塑料袋:非常有用,裝紙巾、餐盒、瓶罐全靠它;
- 盡量在便利店內(nèi)吃完再丟垃圾,別帶出門;
- 大車站/地鐵換乘點通常有分類回收口(注意識別瓶、罐、可燃、不可燃);
- 住宿地點是最佳“終點站”,你帶回去的垃圾,酒店幾乎都會統(tǒng)一收集清運;
- 遵守當?shù)胤诸愐?guī)則,別圖省事亂丟,被拍到可是大麻煩。

日本的“干凈”并非憑空而來,它靠的是一個高度自律的社會系統(tǒng)——也正因如此,對游客的“包容度”就相對較小。
對日本來說,也許垃圾桶不只是城市設(shè)施,更是信任、責任與文化的體現(xiàn)。

但對游客來說,這種過于“潔癖式”的管理方式,也許該適當松一點、暖一點,別讓人把一次美好的旅行,變成一路提垃圾的負擔。
畢竟,真正的好體驗,不能只靠游客“配合”,也需要城市努力“歡迎”。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