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技與道

中 字
國 里
書 千
法 秋

明末清初偉大的書家傅山曾提出過對書史影響深遠的“四寧四毋”審美理論。——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他對書法的好壞有另一種評定標準,從單純的字形晉升到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所有討巧的,媚的,油滑的,算計的,都是下成。這里的“下成”并不是不好的意思,而是說要盡量避免,因為這些看上去下成的東西是“降與匪人游,神情不覺其日親日密”,是流俗的。
傅山的書法觀深深地影響了我,繼繼續(xù)續(xù)學書十來年,作品也曾有幸進入美術(shù)館展覽館這樣的“大雅之堂”參加展覽,但我始終懷著誠惶誠恐的心,在繁忙工作的閑暇之余,閉門息交,像一個獨自在田地里勞作的農(nóng)人,反復琢磨筆畫的起承轉(zhuǎn)合。有時為了個“點”,也能寫上一整天。學書的這條路上我找不到捷徑,更不敢去找所謂的捷徑我知道,那看似笨拙的筆畫里,藏著的是真正的書法精神——不是為了讓人叫好,而是為了與古圣先賢對話,向自己的內(nèi)心叩問。王羲之的“點”像高空墜石,顏真卿的“點”如蹲踞的虎,歐陽詢的“點”似金錐畫沙。點畫間都是他們的性情流露,都是他們的家國追求。



真正的“永”字八法,或許就藏在那些不為外人道的、日復一日的笨功夫里;藏在那些不求聞達、只求心安的字跡中;藏在那些看似笨拙實則真誠的筆墨深處。
墨跡終會干涸,唯有追求真實的初心,才能在紙上留下不滅的痕跡。





向下滑動展開>>

作者,萬欣,陜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西安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綜合保障大隊大隊長。
《警營文化》專欄的成長需要每一位戰(zhàn)友的參與!誠邀各科所隊積極組織投稿,更歡迎全體警營同仁自發(fā)分享。您的一篇隨筆、一張照片、一段視頻,都將為警營文化注入鮮活力量,讓更多人看見藏藍背后的赤誠與熱愛。
投稿單位: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融媒體中心
編輯 | 王樂樂 責編 | 相里瓏南 核發(fā) | 李昊
西安交警為您原創(chuàng)呈現(xiàn)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