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者:每天一本好書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楊絳先生曾說:“人生一世,無非是認(rèn)識自己,洗練自己,自覺自愿地改造自己?!?/p>

我們?nèi)诉@一生,就是一場漫長的跋涉。

有人困于外界的喧囂,在名利場中迷失自我;

有人沉溺于內(nèi)心的迷霧,在情緒的漩渦里掙扎。

而真正活得通透的人,他們終會經(jīng)歷三次覺醒——

第一次,是見自己,從混沌中看清本心;

第二次,是見天地,在浩瀚中學(xué)會敬畏;

第三次,是見眾生,于悲憫中抵達(dá)慈悲。

這三次覺醒,不是頓悟,而是一場漸進(jìn)的修行。

它讓我們從狹隘走向遼闊,從自我走向無我。

01

見自己

明朝萬歷年間,有一位縣令,每次升堂審案時,總愛對犯人大發(fā)雷霆,動輒呵斥。

一天,他的師爺在堂下悄悄模仿他的神態(tài)和語氣,學(xué)他拍案怒罵的樣子。

縣令起初并未察覺,直到旁人忍不住笑出聲來,他才猛然驚覺——原來自己在他人眼中,竟是如此傲慢無禮。

那一刻,他如遭雷擊。

此后,他開始刻意收斂脾性,遇事不再輕易動怒。

幾年后,他竟成了百姓口中“明察秋毫、仁厚公正”的青天大老爺。

一個人最難看清的,往往是自己。

我們習(xí)慣對別人的過失明察秋毫,卻對自己的缺陷視而不見。

就像那個縣令,若不是旁人模仿,他就永遠(yuǎn)不知道自己有多暴躁。

《道德經(jīng)》里說:“知不知,尚矣?!?/p>

承認(rèn)自己的無知,才是智慧的開始。

楊絳先生一生堅持“自覺改造自己”。

她在《我們仨》中寫道:“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促,但是人能學(xué),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

真正的覺醒,不是向外尋找答案,而是向內(nèi)審視自己——

看清自己的傲慢,才能學(xué)會謙卑;

直面自己的脆弱,才能變得堅韌;

承認(rèn)自己的局限,才能突破邊界。

卡爾·榮格說過一句言,我非常認(rèn)同。

“向外看的人,是夢游,向內(nèi)看的人,是覺醒?!?/p>

很多時候當(dāng)一個人真正認(rèn)清自己后,他的目光便不再局限于方寸之間,而是投向更廣闊的天地。

02

見天地

聽過一個故事:

有三個砌墻工人,每天做著同樣的工作。

有人問他們在做什么。

第一個工人悶悶不樂地說:“我在砌磚?!?/p>

第二個工人略帶自豪地說:“我在蓋一棟高樓。”

第三個工人目光炯炯地說:“我在建造一座城市?!?/p>

多年后,第一個工人仍在砌磚,第二個工人成了建筑工頭,而第三個工人,則成了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

其實我們?nèi)伺c人之間的差距,往往不在于能力,而是在于格局。

心胸狹窄者,困于眼前的一磚一瓦;

胸懷天地者,卻能看見未來的萬丈高樓。

道德經(jīng)》有言:“孔德之容,惟道是從?!?/p>

意思是,真正的德行,是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而行。

就像三國的周瑜,他年少得志卻從不盛氣凌人。

老將程普起初不服他,處處刁難,但周瑜始終以禮相待。

后來程普感嘆:“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

往往一個人真正的強(qiáng)大,不是張揚(yáng),而是謙卑;

不是對抗,而是順應(yīng)。

聽過一句話:

“水因善下終歸海,山不爭高自成峰?!?/p>

只有見過天地的浩瀚,方知眾生皆在因果中浮沉。

覺醒的最后一程,是放下小我,走向眾生。

03

見眾生

聽過一個故事:

有一位路人夜間趕路,遇見一個盲人提著燈籠。

路人嘲笑盲人:“你又看不見,點燈不是白費蠟嗎?”

盲人平靜地回答:“我看不見,但別人看得見。

這盞燈,既照亮了他人,也讓我不被撞到?!?/p>

其實真正的慈悲,往往是看透眾生皆苦后的包容。

稻盛和夫曾說:“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運(yùn)自會好轉(zhuǎn)。”

他27歲創(chuàng)辦京瓷時,就立下“敬天愛人”的經(jīng)營理念。

后來京瓷遭遇石油危機(jī),同行紛紛裁員,他卻堅持“不裁一員”,帶領(lǐng)員工共渡難關(guān)。最終,京瓷不僅活了下來,還成長為世界500強(qiáng)企業(yè)。

《道德經(jīng)》里講:“圣人常善救人,而無棄人?!?/p>

意思是,真正的智者,不會放棄任何人。

因為他們明白,眾生皆在苦海中沉浮,渡人,亦是渡己。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理解他人,便是原諒自己?!?/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生的三次覺醒,是一場從“小我”到“無我”的跋涉——

見自己,是撕開面具的勇氣;

見天地,是放下傲慢的謙卑;

見眾生,是點亮心燈的慈悲。

卡爾·榮格曾說:“人的任務(wù),是意識到從潛意識中努力向上涌出的內(nèi)容。”

愿你我在這場覺醒之旅中,褪去浮華,擁抱生命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