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四月初八,老家的人都把這一天看得格外隆重?;被ㄈ景琢诵÷?,院子里麥穗委地,清晨的陽光照進鍋灶間,空氣里都是新麥和糯米香。大人們要去寺廟參與浴佛,小孩兒圍著鍋臺探頭張望,只為等上一口吉祥飯。村里的老人常說:“四月初八,一年吉祥自此始?!逼鋵崳@一天不僅撞上了熱鬧的浴佛節(jié),也是立夏之后的第一個重要民俗日子——新舊交融,家家戶戶以素齋清心,以吉祥飯菜討個安穩(wěn)吉慶,“五道吉菜,滿桌安康”。

四月初八,是信仰和時令的交匯點。地頭的莊稼、露臺的瓜苗,都是春天累積下來的盼頭,轉(zhuǎn)眼就要步入夏天。人們敬佛、敬天地,也敬一年辛勤,愿日子如浴佛之水清凈,生活如新飯般騰騰冒著熱氣。無論你是守著老家煙火,還是行走異鄉(xiāng),四月初八若能呼朋喚友圍坐一桌,端上幾道寓意滿滿的吉祥菜,心里那份安慰和踏實,是別的日子比不了的。

古人常說“立夏嘗新,佛誕沐心”。四月初八的雙重身份——既是釋迦牟尼佛誕,也是立夏時節(jié)的吉日——讓這一天充滿了儀式感和生活氣息。
江南老話有“勿忘四月八,百谷皆發(fā)芽”。
立夏前后,農(nóng)田里的作物蓄勢待發(fā),人們用節(jié)令飯菜迎新送舊,討個風調(diào)雨順的好彩頭。而佛誕日又有浴佛、吃烏米飯、分結緣豆的習俗,寓意洗凈過去的晦氣,祈求新一年的平安順遂。

相傳,這天佛祖降生,九龍吐水浴其圣身,于是廟宇里便有浴佛儀式。家中老人還會給娃娃們點上香,念句吉祥話。在閑談間,也會搬出唐代詩圣白居易“浴佛盛同今,游人四十萬”的詩句,感嘆這節(jié)日的熱鬧與藝術浪漫。

有趣的是,不同地域還有各自獨特的慶祝細節(jié)。比如在江南,有“拜藥王、采新草”的風俗,寓意祛病消災;而在北方,“烏米飯”是孩子們的心頭好,黑亮的糯米中裹著春末的回甘。還有地方流傳“偷娃娃送?!钡膫鹘y(tǒng),說未育的婦人若在佛誕這天帶回廟里的小紙娃娃,便可添子添福。
細細想來,立夏與佛誕的合流,正好映射了一代代中國人的樸實心愿——敬天、敬地、敬祖先,盼農(nóng)事順利,保家人平安;不求大富大貴,惟愿人間煙火好。

五道吉祥菜上桌,祈一夏順遂安寧
一道菜一道心意,老輩人說:“節(jié)下飯,吃的是人情,品的是好兆頭?!彼脑鲁醢说牟妥郎?,五道吉祥菜最受青睞,每樣菜都藏著祝福和故事。
一、烏米飯——安穩(wěn)吉順的根本
說到四月八,怎么都繞不開烏米飯。江南水鄉(xiāng)的人家,這一天都會早早采烏樹葉煮水,把糯米泡成烏黑通亮,再蒸上一鍋。端出來,烏米飯溫軟油亮,微帶一股青草清香。老人說:“吃了烏米飯,百事不犯難?!逼鋵?,烏米飯沒有復雜配料,但它象征著遠離晦氣、接納新的開始,和春夏的自然節(jié)律相呼應。
家常簡法:烏樹葉50克,清水一鍋煮10分鐘,濾出綠汁;糯米提前浸泡于湯汁中一夜,瀝水后蒸熟,撒白糖或搭配豆沙皆可。

二、結緣豆——和氣致祥的信物
“結緣豆”講究一個“分”,寺廟門口,信眾總愿意掏把鹽水黃豆、豌豆遞你,說是“吃上一顆,交來好運”。孩子們把豆子串成項鏈當游樂。其實,豆子樸素得很,卻象征著善緣和睦,家里煮上一鍋,分給鄰里親友,是個吉利頭。豆子入口微糯咸香,讓人回味無窮。
簡易做法:黃豆或豌豆提前浸泡,清水慢火熬煮,加點鹽即可起鍋。想要香氣更濃,可拌入些許花生碎。

三、八寶飯——團圓富足的象征
八寶飯常見于重要節(jié)日,寓意“八方來財、家業(yè)圓滿”。用糯米鋪底,夾雜著紅棗、蓮子、葡萄干、桂圓、紅豆、花生、枸杞、板栗。飯香甜軟糯,顏色斑斕,好看也好吃。家里有老人小孩,這道菜最討人喜歡。每一口里都是溫暖——像極了生活,五味交織。
家常做法:糯米提前泡軟,備好8種配料混合,用糖水拌均,上鍋蒸熟,涼后倒扣,外觀分明。

四、素拌三鮮——清爽自律,為家人納福
浴佛日吃素也是一大講究。這個時節(jié)的小菜最鮮活,胡蘿卜、黃瓜、木耳切絲,汆燙后瀝干,拌入蒜末、醬油、香油。素拌三鮮寓意清清爽爽、棄舊迎新,同時提醒大家“百味歸素”,簡單才吉祥。
家常訣竅:胡蘿卜和黃瓜切細絲,大火快焯,木耳泡發(fā)、撕碎同入開水,調(diào)味后拌勻,佐餐解膩。

五、福氣粑粑——甜糯如愿,年年有盼頭
南方一些地方,四月八有蒸“福氣粑粑”的講究,糯米粉揉成團,捏制小圓餅,中間包上紅糖豆沙,冷水上鍋蒸,出鍋軟糯內(nèi)流心。吃粑粑盼好運,象征生活團團圓圓、甜甜蜜蜜。不論是自家小孩,還是遠道親友,只要一蒸粑粑,熱氣撲面,福氣自來。
家常做法:糯米粉用清水和勻,搓圓按扁,包紅糖餡,水開后蒸10分鐘即可。

時代變了,許多老風俗像煙火氣一樣淡出了視野。但逢到節(jié)日,在鍋灶旁忙碌的手、在飯桌前分享的笑,依舊能穿越時空,喚醒家的記憶。烏米飯、結緣豆,哪怕做上一小碗,也算是給漂泊一年的人,留一道家的味道。
如果身在異鄉(xiāng),不妨上超市買把黃豆、幾根青菜,簡單蒸一鍋糯米飯——這并非儀式的枷鎖,而是心靈的小慶典,是和父母的問安、和故鄉(xiāng)的牽掛。即便獨自就餐,只要用心,也能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一桌吉祥菜,最是人間煙火好。”
用一抹時令,守住一份家常。愿每一位在春末夏初立起鍋鏟的人,手中有煙火,心中有吉祥,歲月有盼頭。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