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漢蹲在田埂上,盯著泛白的天際線直皺眉。

手里的旱煙明滅間,他嘟囔著:“明日立夏,這天咋跟蒸籠似的?
”村頭大槐樹下,幾個老莊稼把式圍坐著,話題全繞著“兩六月”打轉(zhuǎn)。
今兒個是谷雨最后一天,過了夜就是立夏,意味著夏天真來了。
老輩人都知道,農(nóng)歷里的“閏六月”少見,倆六月扎堆,暑氣怕是要翻倍。可這夏天到底多熱?
莊稼能扛住不?大伙心里都揣著個問號。
農(nóng)諺說“兩六月熱不熱,就看立夏”,老祖宗的話傳了幾輩子。

好比“立夏熱似伏,六月曬死?!?,要是立夏就熱得像三伏天,往后日子夠嗆。去年立夏涼快,玉米結(jié)得稀稀拉拉,今年剛進五月就悶得冒汗,讓人慌神。
“立夏不下雨,伏熱提前至”,這話在村里傳得開。張嬸站在曬谷場上,望著沒一絲云的天直嘆氣:“沒雨打底,伏天還不得把地烤裂?
”可隔壁王大爺不這么想:“早年立夏暴雨成災(zāi),稻子全泡湯,旱澇都愁人。
”閏六月的說法,讓節(jié)氣變得不一般。按陰歷,六月本就該熱,倆六月連著,小暑大暑疊一塊兒,想想都冒虛汗。但現(xiàn)在種地,光靠老經(jīng)驗也不行,天氣預(yù)報說全球變暖,氣候越來越?jīng)]準頭。
村里的年輕人掏出手機查氣溫,說未來十天都是35℃往上。
李老漢卻盯著自家地頭的玉米苗:“‘立夏麥咧嘴,不能缺了水’,小麥灌漿正等雨呢。”可南邊的稻田又怕澇,“立夏東風(fēng)到,麥子水里澇”,風(fēng)向不對也壞事。

這兩年,反常天氣越來越多。前年倒春寒凍壞了果樹,去年秋老虎曬枯了晚稻,農(nóng)民的收成像坐過山車。
今年趕上閏六月,是烤得慌還是雨水多?成了大伙心頭的疙瘩。
市集上,賣瓜的老張扯著嗓子喊:“立夏吃瓜,不瘦成猴兒爬!
”老輩人傳下來的講究,立夏吃蛋、嘗三鮮,說是能抗住暑氣??烧娴搅颂锢铮f稼能不能抗住酷熱,還得看老天爺給不給面子。
“立夏落雨,谷米如雨”,要是今兒夜里來場透雨,大伙能睡個安穩(wěn)覺。但天氣預(yù)報說晴熱持續(xù),李老漢蹲在井邊犯難:“要不要提前抽水澆地?
電費貴著呢。”年輕的農(nóng)技員說,現(xiàn)在得科學(xué)種田,可老人們總覺得,農(nóng)諺里藏著救命的法子。村東頭的老槐樹又掉了幾片葉,在熱風(fēng)里顯得蔫巴巴。

“立夏不熱,五谷不碩”,可太熱了也遭罪,莊稼跟人似的,就怕過了頭。
去年鄰村因為高溫減產(chǎn),糧價跟著漲,今年要是再旱,日子更難捱。
爭議就在這兒擺著:信老諺語還是信科學(xué)?有人說農(nóng)諺是老輩人幾百年攢的經(jīng)驗,有人說氣候變了得靠新技術(shù)。可不管信啥,地里的活計不能停,該澆水的澆水,該遮陽的遮陽。
社會影響明擺著:夏天太熱,不光人遭罪,牛羊雞鴨也鬧毛病。
去年鎮(zhèn)上的養(yǎng)雞場熱死幾百只雞,養(yǎng)殖戶賠了本,雞蛋價格跟著跳。今年要是持續(xù)高溫,菜價、糧價咋走,大伙都盯著呢。
數(shù)據(jù)不說謊,氣象站的記錄顯示,近十年夏季平均氣溫漲了2℃。極端高溫天數(shù)越來越多,“曬死?!钡恼f法,好像不再是夸張話。

但老一輩還是念叨:“再熱也熱不過‘六十年一遇’,人能熬,地也能熬?!闭f到底,氣候變化面前,農(nóng)民最被動??刻斐燥埖娜兆?,啥時候都是“一半盼著一半怕”。
就像這會兒,盼著立夏熱預(yù)示豐收,又怕熱過了頭把收成烤沒了。
我個人覺得,老祖宗的諺語是個提醒,可也得跟上新法子。
該建遮陽棚的建,該打機井的打,不能全指望老天爺開恩。但心里頭,還是盼著立夏這場天,能給個好兆頭?!按籂幦眨臓帟r”,田里的活計等不得。
不管夏天多熱,該種的瓜豆得下土,該護的苗得操心。農(nóng)諺里藏著老輩人的智慧,可老天爺?shù)男乃迹€得咱多留個心眼。
末了,李老漢把煙袋往鞋底磕了磕:“管它熱不熱,把地侍弄好,心里才踏實?!边@話在風(fēng)里飄著,像句實在的金句,讓圍坐的人都點點頭。
至于今夏到底啥光景,且看立夏之后,老天爺咋出牌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