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蘿卜品種極多,我國各地均有種植。談起蘿卜,不少人認為,這只是餐桌上的一道菜。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蘿卜其實是可以藥食兩用的。此文即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談談,你所不知道的蘿卜。
一,蘿卜名稱的由來
蘿卜原產(chǎn)于我國,本名萊菔。實際上,我們所說的萊菔是蘿卜的根名,特指蘿卜的根部,上古謂之蘆,中古轉(zhuǎn)為萊菔,后世訛為蘿卜。從諧音的角度來說,萊菔又有“來福”之意,故民間認為,常吃蘿卜,可以福氣多多。
二,蘿卜中醫(yī)解
善用蘿卜,不僅可以養(yǎng)生,還能治病。
從中醫(yī)來看,蘿卜其味辛甘,性涼,入肺胃經(jīng),有順氣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散瘀解毒、清涼止渴、通利大便的功效。蘿卜若久煮,則辛涼性大減,而偏于滋潤;生用則辛涼力強。
古人常用萊菔來治病,如《本草經(jīng)疏》言:“萊菔根,下氣消谷,去痰癖,肥健人,及溫中補不足,寬胸膈,利大小便,化痰消導者,煮熟之用也;止消渴,制面毒,行風氣,去邪熱氣,治肺痿吐血,肺熱痰嗽下痢者,生食之用也。”
民間流傳有“蘿卜上市,醫(yī)生沒事”、“蘿卜進城,醫(yī)生關(guān)門”、“蘿卜一味,氣煞太醫(yī)”、“吃著蘿卜喝著茶,氣得大夫滿街爬”、“萊菔上了街,藥方把嘴噘”等等說法,極言蘿卜有益于健康。
民國大醫(yī)張錫純有一個治勞嗽方,其方:秋分日取鮮萊菔十余枚去葉,自葉中心穿以鮮槐條,令槐條頭透出根外,懸于茂盛樹上滿百日,至一百零一日取下。用時去槐條,將萊菔切片煮爛,調(diào)紅沙糖服之,每服一枚,數(shù)服即愈?!浞街挥锰}卜制成,藥力平和,久年咳嗽而成勞損者,不妨一試。
宋代醫(yī)家張杲著《醫(yī)說》,其書中記載:富人李某生病,鼻血不止,極為危險,醫(yī)生以蘿卜汁、天然水和酒調(diào)服,鼻血即止。這是血氣妄行,蘿卜汁最能下氣,氣下則血亦下,自然血止。
三,冬天的蘿卜賽人參
俗話說:“冬天的蘿卜賽人參”。冬天陽氣閉藏,蘿卜可潛陽。冬天吃蘿卜,能斂降浮火,最有助于陽氣向下閉藏。蘿卜是冬季上市的,人可借蘿卜收藏機體的陽氣,以順應天地四時的陰陽變化,使身體更健康?;蛏裕蛑蟪?,都好。生吃青蘿卜,可得其辛味;若不喜蘿卜辛辣,也可以煮吃。
冬天的蘿卜號稱小人參。豈不聞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yī)生開藥方?!?/p>
冬天吃蘿卜,以山東產(chǎn)的青蘿卜為最佳。青蘿卜生吃,其味辛,辛則入肺,能宣散肺氣;蘿卜性降,又能肅降肺氣。肺能宣肅,陰濁即無處可滯。況且,青蘿卜還能化痰涎,解熱毒,健脾氣,助消化,尤其適合于虛火上浮,心神不定之人。常吃青蘿卜使人大便通暢,神清氣爽。
蘿卜性能降濁,但并不耗氣。人在冬天借蘿卜的降性以收斂浮火,最有益于養(yǎng)生。所以說,冬天的蘿卜賽人參。
四,服中藥不需忌食蘿卜
不少人都認為,服人參要忌蘿卜,事實真的如此嗎?翻閱歷代中醫(yī)書,只記載人參反藜蘆,畏五靈脂,惡皂莢、黑豆,并沒有忌白蘿卜。
名醫(yī)張錫純認為,若服人參、黃芪等補氣之藥,若佐以蘿卜,補氣而不郁滯。且歷代不少中醫(yī)名家都有以黨參或人參與蘿卜同服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記載。
細思藥物之理:人參補五臟之陰,兼能大補元氣,其功在扶正;蘿卜通利腑氣,降濁氣,利腸道。二者同用,正可各行其道,各得其用。人參得蘿卜之助則補而不滯塞,蘿卜得人參之助則通而不傷正。若正虛且腸腑不通,人參蘿卜同用,各治一端,反而收功。由此說,人參補氣,蘿卜降氣,二者同服,各得其所,正好讓人體氣機歸于平衡。
有人問,吃中藥要忌蘿卜嗎?我認為不必忌。蘿卜降氣,其性平和,與補益的中藥各行其路,不會影響中藥的療效。
其實,蘿卜只是食物,其偏性并不很大,正如大米,雖然其性偏涼,但吃一輩子也不見得傷多少陽氣。
五,吃蘿卜的時機
俗話說:上床蘿卜下床姜。意思是說,睡覺前要吃蘿卜。為什么呢?
從中醫(yī)來分析,人欲健康,一定要符合天地自然規(guī)律。若是逆反自然,肯定是不利于健康的。早晨太陽溫升,要吃姜,姜可溫升陽氣,正符合早晨陽氣的規(guī)律;而晚上陽氣斂藏,吃蘿卜有助于陽氣斂藏。
另外,晚上吃點蘿卜可預防陽氣外散,甚有益于健康。
當然,蘿卜畢竟是食物,若煮食,任何時候都是可以的,但還是建議晚上吃更符合中醫(yī)道理。
六,用蘿卜的小方
白蘿卜與羊肉同煎服,既好喝,又不上火。羊肉性熱,適合平時體寒、手腳冰涼及陽虛體質(zhì)的人。蘿卜是辛涼降濁的,羊肉是溫性滋補的,二者配合,一升一降,補而不過(滯),最有益于健康。
蘿卜生吃能助消化,清胃熱;熟吃則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氣。那么,蘿卜適合于所有人嗎?一般來說,脾胃虛寒者,不宜生食,熟食則無人不可。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