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女一枚,對數學有著迷之熱愛~
果媽 · 書
你好呀,我是果媽~
有沒有這樣一個痛心的發(fā)現:
花了大價錢上了數學補習班,孩子的數學成績,依舊沒有起色;
自己給孩子講了無數道數學題,孩子的數學成績,仍舊一般般。
錢也花了,精力也花了,沒有結果。
但是學霸呢?
不補課,家長不怎么管,不怎么講題,人家依舊是學霸。
不排除智商因素。
但是,卻也有很多教學方法的因素。
果媽在教孩子的過程中,發(fā)現了這樣一個現象:家長越講題,孩子數學,可能越學不好。
家長給孩子講題,這不是很正常嗎?
是正常。
但是孩子最終數學還是沒學好,那么,一定和家長講題太多,有很大的關系。

01 大量講題的背后,是“被動學習”
很多時候,家長給孩子講題,都只是家長“一廂情愿”。
家長看到孩子不會,看到孩子做錯了,就給孩子講。
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孩子是“被動”的,他不知道學習的動機是什么,不知道這么一道題目,除了這個方法,還會不會有其他的可能。
最終,孩子只要得到答案,就可以了。
所以,家長會發(fā)現,你收獲了一個“被動學習”的孩子,而不是一個主動愿意去學習的孩子。
02 大量講題的背后,是“思維懶惰”
這種情況,很容易發(fā)覺:
孩子一遇到不會的題目,就讓家長幫著講解;
孩子一遇到難題,就不去思考。
是孩子笨嗎?
不是。
其實,只是孩子在家長的不斷講解之下,思維開始“懶惰”了。
反正父母講思路、解題套路等灌輸給我了,那我會了,不需要再做其他的了!
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家長輔導起來或許還能得心應手,但是等進入高年級,乃至初高中,數學的學習越來越復雜,要求越來越高,孩子如何能適應?
這時候,孩子就要掉隊了。
即便無盡的刷題,也無法將孩子的數學成績拉上去。
因為,孩子在家長的大量講題之下,思維已經懶惰,已經不愿意再去觸碰困難,再去進行探索和嘗試。
這類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太強。
03 大量講題的背后,是“一知半解”
昨天剛講的題目,現在做,又錯了!
你家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
講過還錯,那只能證明,孩子對這道題目,或者這類題目,其實還是處于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的狀態(tài)。
果爸之前在給開心果講數學題的時候,也會直接講,結果就是,開心果頻頻點頭,表示自己理解了。
但是,再做,還是錯。
孩子理解的,是家長講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思路。
但是,孩子是否能夠將這些思路串聯起來,真正理解,不知道。
所以,給孩子大量講題,不過是家長將自己的思路,不斷灌輸給孩子罷了。至于孩子吸收了多少,那就不好說了。
總的來說,大量講題,對孩子的數學成績,毫無益處!
04 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孩子不會,家長必定需要給孩子講。
所以,不給孩子講題,似乎也不現實。
但是又不能大量講題。
這似乎陷入了一個死循環(huán)。
那么,孩子數學學習,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
錯誤講題方式:將自己的思路講給孩子聽,孩子說聽懂了,就結束。
這樣的錯誤方式,也會促使家長大量講題。
正確的講題方式:是鼓勵,是引導,是傾聽。
鼓勵孩子先嘗試自己做:讓孩子多讀幾遍題目,畫出關鍵詞,嘗試去解題。
很多時候,這一步,孩子就能自己做出來了。
引導孩子自己做題:有些題目孩子確實不會做,但不代表完全不會,此時孩子的思路可能就“卡”在某一個環(huán)節(jié),所以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突破這重關卡。
傾聽孩子的思路:如何知道孩子的思路哪里出現了問題?如何知道孩子是否真的理解了題目?傾聽,是最好的方法,讓孩子自己講述。
即便有些難題,孩子一點思路都沒有,家長給孩子講完,那么,也一定要讓孩子再對著題目重新講述一遍思路,家長再給孩子找?guī)椎李愃频念}目讓孩子將思路運用一下,這道題,才算是真的掌握了。

比如這道題目,昨天開心果在做的時候,說不會。
果媽并沒有上來就給她講題,而是問她,你哪里不明白。
問過之后,才知道開心果的思維,被旁邊的三個算式給限制住了。
于是,讓開心果自己做,不要去想這個算式。
開心果做出來了,但是思路有點不對,所以和這個算式沒有對得上。
第一個算式是對的:37+ 30=67(名)。
先求總人數。
后面,開心果就錯了,她知道要選50座和18座的,但是她的思路是:
67名孩子,50人坐50座的車,剩下的17名孩子,可以坐18座的車。
算式是:67分成50和17,50=50,17<18。
其實是對的,但是,復雜了。
果媽問:你們一年級出去春游,十幾個班,要選車子,該怎么選?也這么拆分?
開心果:不是,太麻煩了。
果媽:那怎么辦呢?
開心果:直接算總數,然后總人數和總座位數比較。
于是,這道題,她就會了:
37+30=67(名)
50+18=68(座)
67<68
當然,這一題還有“多得多、多一些”的知識點在里面,果媽并沒有講,是因為,她知道答案,但是過程有些復雜。
所以,為什么不能一味地只給孩子講題目?
因為,都是家長講,你根本不知道,孩子的思路,到底哪里不順,也根本不給孩子留思考、動腦的機會,讓孩子對家長過于依賴。
鼓勵,引導,傾聽,是我們作為家長,都該學習的!
話題討論:你是如何給孩子講題的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