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我們靠不靠中國,要問你靠不靠中國?!薄榔髢刃莫毎?/p>

在川總的第二任期里,他終于如愿以償,把“讓蘋果回美國制造”這句話說了個夠本。關稅一刀劈下,145%的大斧頭,砍得蘋果市值灰飛煙滅,幾天內蒸發(fā)了7700億美元,相當于蘋果CEO庫克頭上被潑了一整缸納瓦羅的“經(jīng)濟學原教旨主義”過期老辣醬。而后者至今還堅信“制造業(yè)必須回美國”,就像一個人裝孫子就堅信自己能用《孫子兵法》打敗中國一樣天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是,蘋果還能喘口氣,最起碼它還能找印度、越南這些“替代玩家”,雖然印度有大腸桿菌可以附著在手機上,越南有隨時撂挑子的安南工人,印尼則以“絕不加班”的伊斯蘭工匠精神享譽亞洲。但比起通用汽車(GM)這種早已把命根子綁在中國市場的美國老字號,蘋果簡直是可以“騎驢找馬”的自由靈魂。

卡迪拉克:中國人的美式夢,美國人的舊沙發(fā)

你知道嗎?卡迪拉克這個在美國街頭幾乎已經(jīng)只存在于老年人眼中的品牌,這些年幾乎在中國上演了“復活節(jié)奇跡”。在北上廣深的豪車展廳里,你會看到年輕人看著“凱雷德”滿眼星星,就像小時候第一次看到老外開的悍馬。諷刺的是,在美國本土,許多消費者對卡迪拉克的評價近乎嚴酷:“這是一輛幾乎沒有優(yōu)點的車”。油耗驚人、配置老套、設計宛如黑色石塊,這車的存在仿佛就是為了提醒你什么叫“舊世界的審美倔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在中國,通用卻靠它翻了身——因為“老美車”的標簽,在某些市場還有溢價,就像很多中產(chǎn)依然愿意花三千塊買個意大利鍋,說它“洋氣、重、燒得慢”,全然不管國內品牌早就做得更輕更好看還不糊底。

一句話總結:美國人不買卡迪拉克了,沒關系,中國人還買;中國人不買了,那通用是真的連雪佛蘭都賣不動了。

誰還在車間擰螺絲?你家孩子嗎?

有人說:“蘋果不肯回美國生產(chǎn),是因為貪便宜,壓榨勞工?!甭犉饋碚x感滿滿,實際上就是無知。你去問問庫克:不是我不愿意,而是美國壓根沒有足夠的人和足夠的操作能手愿意做。

在中國,富士康的供應商可以三天之內召集20萬工人,流水線排得比足球場還長,宿舍就在工廠旁邊,通宵達旦搞生產(chǎn),零部件一擰一裝,iPhone就下線了。

而你讓這活回美國?請問,誰來干?估計川總可以安排他的兩米多高的小兒子御駕親征,給大家做個示范;還有他那個大學高爾夫球隊的孫女來親自做質檢。不知道為了她爺爺,是否愿意早八晚十盯流水線?為了他老爸,是否愿意下車間擰螺絲?萬廝的孩子們也可以兩年后體驗一下,是否愿意搬到德州在工廠和老鼠搶便當?顯然不愿意。就像今天的北京上海,幾乎所有飯店服務員都是來自河南、安徽、貴州的鄉(xiāng)鎮(zhèn)青年,因為本地人根本不愿意干這種既苦又累又沒面子的活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你非說這是“外地人搶了本地人飯碗,占了便宜”,要把他們都趕走讓本地人回爐服務業(yè),這邏輯就和讓蘋果工人全體美國籍一樣——聽起來熱血,干起來血虧。

誰才是美國制造的真實模樣?

就算蘋果真把生產(chǎn)線搬回美國,組裝一個iPhone的成本會從10美元變成100美元,一部手機賣你2000刀起步,初代SE都要刷黑卡。到那時候,川總的忠實粉絲也得考慮是不是換個二手三星了。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沒錯,但得問清楚:是“讓美國工人再就業(yè)”,還是“讓中產(chǎn)階級先破產(chǎn)”?制造業(yè)當然重要,可你不能靠嘴炮讓它回來。沒有勞動力、沒有工程師、沒有產(chǎn)業(yè)鏈的國家想強行逆轉全球化,是不是該先去上點經(jīng)濟課?

而現(xiàn)實就是——你可以把蘋果的螺絲擰到印度,把卡迪拉克賣給中國,把愛國主義留給推特,但你別忘了:沒有中國,通用根本“通”不了;沒有中國,蘋果還真“果”不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它用的是中國胎?!?/strong>

當你試圖把全球最復雜的制造業(yè)流程搬回一個缺工、缺技、缺鏈的美國時,別忘了:你靠打關稅戰(zhàn)攔不住資本逐利的天性,就像你靠封殺也攔不住TikTok刷到你閨女的手機上。

“你不能靠閉眼睛來抗拒現(xiàn)實,就像你不能靠關稅讓通用復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