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蹲在村口大石上,吧嗒著旱煙袋直搖頭。煙鍋里的火星明滅間,他嘟囔著:“三十年沒見過短三伏,今年咋就30天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村頭廣播剛說完三伏天時間表,老輩人手里的蒲扇都搖得急了——初伏7月20日,中伏居然才10天,末伏跟著就到8月18日,整整比往年少了10天??赡贻p人不懂啊,追著問:“天數(shù)少了,是不是就不那么烤人了?”王大爺“啪”地拍了下大腿:“錯嘍!

今年入伏是農(nóng)歷六月廿六,雙數(shù)日子,這是母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母伏熱煎熬”的老話在村里傳開,驚得剛插完秧的李大姐直擦汗:“難怪前陣子老覺得天悶,敢情伏天早把熱氣攢著哩。”要說這三伏天的規(guī)矩,老輩人都知道“夏至三庚便數(shù)伏”,可,2025年的第三個庚日來得晚,中伏沒拉長,直接讓三伏天短成了30天。

但閏六月夾在中間,初伏到中伏正好跨著農(nóng)歷六月和閏六月,村里的老槐樹葉子都卷著邊,像是提前被烤蔫了?!捌啐堉嗡呐8铩钡恼f法又冒出來了,有人擔心龍多了不下雨,地里的玉米苗怕是要渴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天氣預報說副熱帶高壓正往南邊挪,科學道理講起來——地表吸熱多散熱少,熱量堆起來,天數(shù)短反而可能更集中地發(fā)燙。這就奇了怪了,天數(shù)少了熱勁沒少,到底是老祖宗的農(nóng)諺準,還是現(xiàn)在的科學說得對?

村東頭的張叔蹲在地頭看玉米,直嘆氣:“去年40天的伏天,咱還能分早晚干活,今年30天,怕是得從早熱到晚,沒個喘息時候?!辨?zhèn)上的農(nóng)技員下來講防暑,特意提到“母伏”的說法:“入伏日子是雙數(shù),民間覺得暑氣重,但大家別慌,做好防曬補水最實在?!笨衫习傩招睦镞€是犯嘀咕,你說這伏天長短跟熱不熱沒啥直接關系,為啥偏巧趕上母伏,又碰著閏六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田里的灌溉機突突響著,李大哥邊接水管邊說:“管它多少天,咱莊稼人就得跟著天老爺?shù)哪樕?,該澆水澆水,該防暑防暑。”但眼看著中伏趕上大暑節(jié)氣,村里的老人們都翻出了陳年的竹席,小賣部的藿香正氣水賣得飛快,連村口的老井都比往年多了幾分熱鬧。我瞅著日歷上的閏六月,總覺得這伏天的熱勁兒得打個硬仗,天數(shù)雖短,可熱度攢在一塊兒,怕是要把人烤得發(fā)昏。

“公伏涼颼颼,母伏熱死?!?,老話傳了這么多年,不管科學咋解釋,老百姓心里都有桿秤,知道該咋對付這難熬的伏天。說到底,天老爺?shù)钠怆y琢磨,可咱莊稼人的法子更實在——早起趁涼干活,中午躲蔭歇著,晚上喝點綠豆湯,再熱的伏天也能熬過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只是這短三伏配母伏的稀罕事,讓今年的夏天多了些議論,也讓大伙對天氣的變化多了份留意。誰能說得準明年的伏天啥樣?但今年的30天三伏天,注定要讓老輩人多念叨幾句,讓年輕人多學些防暑的門道。

田里的玉米苗正拔節(jié),不管天多熱,日子總要往前過,人勤快點,總不怕這伏天的熱疙瘩。末伏結束那天,張叔望著漸漸轉涼的天,說了句:“短是短了點,可該熱的一天沒少,老祖宗的話,還是有幾分道理啊。”這話讓路過的年輕人聽見了,笑著接茬:“那明年咱們提前瞧瞧入伏是單數(shù)還是雙數(shù)?

”笑聲里,伏天的余熱還沒散盡,可大伙心里都清楚,對付天氣變化,經(jīng)驗和科學都得聽,日子才能過得穩(wěn)當。